超强台风“摩羯”造成文昌超万亩露天水产养殖场受灾,受损产量达7万多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值得关注的是,位于文昌市会文镇的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内的二十余家鱼虾“上楼”养殖户,在遮风挡雨的小楼里经受了台风考验,损失甚微,破解了水产养殖“靠天吃饭”的窘境。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渔业“上楼”潜力巨大。
工厂化养殖里养殖的东星斑。记者 苏桂除 摄
“发动机都顶不住了,池里的鱼也顶不住了,急!急!急!”9月9日,在文昌市会文镇烟墩片区省道旁的一处养殖场里,循着一阵阵发电机的轰鸣声,可以看到两名男子一边手忙脚乱地给池里的东星斑换水,一边焦急地说:“若不能及时恢复供电,养殖场这200余口池里的东星斑岌岌可危。”
“这批东星斑再养两个月就上市了,没想到遇上台风。”年龄偏大点的男子说,200余口池投资近千万,眼看要有好收成了。台风一来,连续断电3天,5台大功率柴油发电机因负荷太大,已经烧了3台,剩余的这2台也快撑不住了。一口池里的东星斑,从去年4月开始下苗,已经养了16个月了,每条已长到1.6斤重左右,收获在即。
记者在该养殖场看到,受台风影响,该养殖场的顶棚大部分已被拆开,部分池里的鱼已经开始翻白。“池里的水本来是24小时循环的,因为供电中断,发电机抽水不及时,若再不来电,池里的鱼怕是保不住啊,有的部分鱼已经翻白(生病)了。”经营该养殖场的兄弟俩无奈地说。
记者在会文镇烟墩片区养殖场主拉的微信群里看到,露天渔业养殖场在这次台风中,均不同程度受损,其中长时间供电中断成最大隐忧。“通信、供电都中断了,台风越大,损失就越大。”多名养殖户说,虽然养殖户都备有发电机,但发电机不能24小时工作,否则会烧掉,麻烦会更大。
一些养殖户反思,经历了这次台风之后,还是要想办法入园“上楼”了。
除了台风登陆点文昌水产养殖受损严重外,与文昌一衣带水的琼海的水产养殖也损失不小。“这次台风导致东海村470家养殖户共损失了几十万元,主要是取水泵和水管被打坏了。”琼海市博鳌镇东海村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黄代彬说,该村的海水养殖一年产值在15亿元左右。
“台风影响损失的数据,各乡镇还在陆续报送中。”琼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台风单是给长坡镇的工厂化水产养殖业造成的损失就有2000多万元。
冯家湾地处海南东部的文昌、琼海沿海,这片海岸线上水产养殖渐成规模,衍生出种苗、农业、消杀,销售、运输等诸多产业,形成一条强大的产业链条。
会文镇是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所在地,走进园区,一幢幢由当地养殖户盖起的两三层小楼格外引人注目,这些都是专门给鱼虾贝类盖的养殖厂房,鱼虾在一栋栋小楼内的池子里,欢快的畅游着。
冯家湾产业园内一家对虾养殖池。记者 苏桂除 摄
吴坤明于2012年开始在会文镇周边露天养殖,2014年台风“威马逊”登陆文昌,导致他养的东风螺损失了几十万。
两年前,他进驻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开设“上豪渔业”公司,花了320万元建起近千平方米的楼房养殖东风螺。
吴坤明说,之所以从露天养殖到上楼养殖,是因为发现园区里的生产配套比较完善,水电供应稳定,园区还有一系列为养殖户们“定制”的优惠入园条件,更为关键的是在楼房里养的东风螺质量更好,成活率明显提高,效益至少比原先提高三成。
“过去进行露天养殖,每逢大风大雨,我们的心总会提到嗓子眼,台风一过,病菌又多,很难控制。如今进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上楼’养殖,一切都可以在自己能控制范围内。”吴坤明说。
在海南鲲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新产业园车间里,当工作人员撒下饵料,鱼儿跳跃、池水翻涌、水花四溅。该公司负责人江锦航表示,他们是园区最早入驻的企业之一,养殖东星斑已经第三个年头,每年可收获三四批,年产值2000万左右。
“与传统的露天养殖相比,车间养殖降低了台风、雨水对东星斑生长的影响。”江锦航说,鱼儿在这样“安逸”的环境下,水质好,加上公司特创的技术加持,鱼的成活率高达95%,产量也翻了三五番。
传统的露天养殖。记者 苏桂除 摄
“我们公司9栋车间已经建好了,4栋投了16万尾的新虾在里面试生产,这个月一期工程全部投产。”海南海兴农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世鹏表示,项目建成正常运营后,预计达到年保种对虾核心家系800至1000个以及供应优质对虾新品种亲本60000对规模。
“幸亏,这次台风我们到‘楼上’来,否则,我们同样也会被打回原形,入园后才知道,如果担心投入大,可以多召集几个养殖户一起入园,分担成本,这样一来也不怕资金跟不上。”入园的养殖户分享经验说,海水养殖本身就投入大,露天养殖大部分时间就是“看天吃饭”,入园后,养殖用水集中供应、循环使用,养殖废水集中处理,园区里也有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养殖周期缩短,效益还提高。
从露天养殖到车间养殖,正在扭转人们的传统养殖观念。在生态保护、产业转型、科技赋能、渔民增收的产业指引下,渔业“上楼”养殖,愈来愈受欢迎。
“通过这次台风对文昌水产养殖的影响,从中也印证了冯家湾产业园渔业‘上楼’养殖是非常合适的,这也是海水养殖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文昌市现代产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林尤郁看来,渔业“上楼”可实现楼房可防(极端天气),温度恒定、光照可控,气温、疫病可调,特别是在遇到极端恶劣天气(比如这次台风),露天养殖基本会造成巨大损失。渔业“上楼”养殖则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这一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林尤郁说,经过园区两年的科研反复论证,园区内养殖的东星斑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东风螺在露天环境下养殖成活率一般在30%,但入园“上楼”养殖之后,成活力提升至80%以上。
“园区是一个样板,这次超强台风横扫文昌水产养殖,很多养殖户会被打回原形,这对全省养殖户来说也是一个警醒。传统养殖户的观念要慢慢转变过来,不可能每次台风都能侥幸逃过。”林尤郁表示,目前,园区在建养殖户47家,入园养殖企业21家发展很好,“养殖户若担心前期入园投入大,也可以抱团入园,合作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
据介绍,园水养殖户所用的海水,水源在近海2公里、海平面以下9米的位置取水,确保其水质质量,“上楼”养殖尾水经过四级净化达标排放。同时,养殖户入园前期也有水电补贴、政府担保贷款等一系列政策扶持,还有“公司+农户”的订单式销售保障,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文昌市会文镇镇长周著荀也认为,会文镇的海水养殖户对“上楼”养殖的意愿很强烈,有多个拆迁安置户自己到园区内建“养殖楼”,下一步,该镇将加大对这次台风受影响的养殖户的动员工作,尽可能让他们“上楼”养殖,减少极端天气对养殖的损失。
“这次台风,对于渔业‘上楼’养殖和露天养殖的影响度,差别是显而易见的。”文昌市副市长韩亮表示,这次台风对文昌露天水产养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受损面积超1万亩产量达7万多吨。下一步将广泛发动更多的养殖户、养殖企业入园“上楼”,以便将养殖户的损失降到最低,促进渔业产业的长足发展。
来源:南海网
长按左边二维码
感谢您关注国科农研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