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24)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以“构筑发展新格局 践行时代新使命”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国际组织、多国驻华使领馆、国内外政府部门、全球风电产业链企业等200多位高级别代表参会。论坛期间,以“循环经济助力风电行业迈向零废未来”为主题的分会顺利举行。分会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英国)北京代表处联合主办。来自高校、研究智库、新能源开发企业、设备制造和回收处置企业、行业协会的代表六十余人,围绕风电、光伏退役设备的回收现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循环经济的解决方案展开深入探讨,进一步凝聚可再生能源零废转型共识。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执行秘书长李丹在致辞中提出可再生能源与循环经济相辅相成,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风电光伏退役设备回收利用的问题,需要以可再生能源企业为主力军,同时邀请其他相关方密切参与,共同解决;二是风电机组和光伏产品从设计制造阶段融入循环经济的理念,并根据退役设备回收利用情况,不断更新修正设计理念;三是希望各位参会代表今天畅所欲言,充分交流,集思广益,共同促进可再生能源零废发展。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卫权主持了专题报告环节,八位发言嘉宾分别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分享了对可再生能源零废未来的研究、思考、洞察和建议。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分享了《循环经济政策解读及对风电行业的影响分析》。他先梳理了国家的重要政策,提出风电光伏循环利用对于我国的战略性金属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实现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供应链安全;分析了风电光伏循环利用存在空间错配、专业企业数量不足、缺乏成熟技术等;最后总结了技术进展现状,重点介绍了废风电叶片复合材料热解气化制氢技术和废风电叶片复合材料增值转化制备高价值碳化硅材料两种新技术。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高级工程师黄洁亭分享了《风电场工程改造升级进展与展望》。她指出老旧风电场效率低,运行成本高,运行存在安全隐患,对其改造升级很有必要;分析了风电场改造的政策进展和要求;预计十五五期间风电规模退役约3000千万千瓦。最后她提出建议:老旧风电场改造需要做好统筹规划,完善行业管理,建立标准体系,推动示范项目建设,建立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政策研究部主管马丽芳分享了《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零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她认为风光设备循环回收的机遇为:风电光伏进入大规模退役期,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严格,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等。在风光循环设备循环回收利用方面,我国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与国际并跑。最后,她提出要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围绕存在的问题,将从举办系列沙龙,收集典型案例,标准制定等方面开展工作,推动行业发展。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英国)北京代表处研究员陈磊分享了《迈向循环经济 打造可再生能源价值链的零废未来》。他提出,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材料的高效循环利用,更少的资源和材料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循环经济和可再生能源的结合是很好的契合点。他提出应从设计理念,延长使用寿命,建立回收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推动可再生能源零废未来。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吴奔腾分享了《退役新能源器件高质循环利用》。他指出,退役风电光伏设备的高效无污染拆解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围绕智能拆解和分选技术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在开展新能源器件提升重大项目,叶片回收利用处于中试线阶段。他重点介绍了采用湿法和火法结合的手段,把相应的高价值的元素提高较高水平,促进回收利用。
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新能源固废技术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何发泉分享了《退役风电机组循环利用路径探索与技术开发》。他介绍了山东曲阜中试基地百吨级中试放大产线,辽宁法库新能源固废产业基地,以及2025年在张家口建立新能源处置基地的情况。公司在物理法和化学法回收利用风机叶片都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北京计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朱燕嵩则介绍了《风电退役全过程难点剖析及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探索》。他指出,在循环回收利用体系方面,最重要的是发电企业如何避免风险,央国企大的企业如何发挥企业角色,最终保证整个环节可追溯、可查询。他提出要重视源头绿色设计,做好废旧分类、妥善处置,加强对关键难点技术的扶持,精准施策、一地一策,积极推示范项目落地。
龙津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鹏分享了《退役叶片等复合材料资源化利用产品及其应用》的相关内容。龙津技术路径是纯物理方法,叶片破碎筛分出PVC和巴沙木,得到纯净的玻璃钢,再进行破碎,筛分出长纤,做成颗粒。树脂和短纤筛进行研磨,做成填充补料,这两种中间建材从热固型材料转化成热塑型材料,可做成模板,托盘等产品,实现叶片的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