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余位舞龙人参与大年初一“首秀”大年初一,75米的手工“金龙”,在洛带古镇迎来首次“亮相”。“舞龙是刘氏家族的传统,也是客家的一种精神图腾,现在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刘大盆介绍说,舞龙是有着复杂技艺的活动,特别是龙的制作工艺很考手艺,以前扎龙都是用竹子作龙骨,麻布作撑皮。一旦下雨,麻布被浸湿,对舞龙的人来说就相当重,舞起来也特别困难。现在就改用铁丝作骨,布料为皮,既方便保存,也不用担心龙身过重了。事实上,要舞动这条75米的巨龙也非易事。普通龙只有二三十米长,20人足矣;而这条龙,整体人数翻了一倍,光是龙头就需2人。因此,除了“刘家龙”舞龙队,此次“首秀”还有宝胜村舞蹈队和客家艺术团参与。时间来到大年初一早上6点,天还没亮,40余位舞龙人已换好传统客家服饰。7点,龙身装车,一行人前往洛带古镇。抵达目的地,舞龙人开始热身,一遍遍练习着姿势、动作。上午9时许,舞龙人各就各位,从老街开始,游荡式巡演开始了。开始巡演时,古镇周围的停车场已停满了车,涌入古镇的市民游客把长街塞得满满当当,其间,还有不少身着传统汉元素服装的人。“这些年,洛带古镇的春节一年比一年热闹,年味愈发浓郁。‘刘家龙’不仅能在世代迁徙中流传下来,还能在新的时代熠熠生辉。”刘大盆告诉小布,除了自身的努力传承,成都龙泉驿区也为“刘家龙”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2009年,“刘家龙”被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直至今天,政府部门依然奔走各方努力整合资源,在各类活动中为“刘家龙”提供展示的平台,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提升刘家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图据洛带古镇小布了解到,大年初一以外,这条75米手工巨龙在春节期间也几乎“天天营业”。除了洛带古镇,还将前往雅安等地,去展示“刘家龙”。“中国人习惯将自己称为‘龙的传人’,要将这条龙舞起来,也需要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刘大盆说,一条“刘家龙”承载着整个刘氏家族的集体记忆,一代又一代的刘氏族人也在制龙舞龙的接续中传承历史文脉,守望精神家园。春节期间的洛带古镇,非遗活动精彩纷呈。小布从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文化服务站获悉,除了客家金龙舞盛世活动以外,今年春节洛带镇还将开展客家乡音送祝福、《孔明开街》实景剧、大年初二龙狮拜年等活动,为市民和游客献上一场视觉与听觉双重享受的非遗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