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民热点面对面丨这些网络安全风险,专家支招教您防范

企业   2024-09-12 19:55   新疆  



随着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
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越来越深,
与此同时,
互联网领域的问题
也日益凸显,
网络犯罪、网络监听、
网络攻击等时有发生,
网络安全与每个人都
息息相关。
在2024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兵团宣传活动期间,
“网民热点面对面”栏目,
特别邀请到网络安全专家,
针对网民朋友关心关注的
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
与大家做一交流,
共同学习网络安全知识、
提高防范意识


2024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兵团宣传活动



对话专家



奇安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总经理 杨召军

主持人2024年3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曝光了使用“AI换脸”进行诈骗的行为。“AI诈骗”是一种利用智能AI技术实施诈骗的诈骗手段,其中最常见的两种诈骗方式就是声音合成与AI换脸。对于普通网民来说,如何防范AI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

杨召军:AI技术的快速发展确实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伴随着新的网络安全风险。对于普通网民来说,防范AI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提高警惕性

不轻信陌生来电和信息:即使对方的声音或视频看起来很真实,也要保持怀疑态度,尤其是涉及金钱转账等敏感操作时。
验证身份:通过多种方式(如电话、视频通话、面对面等)验证对方身份,避免仅依赖单一的通讯方式。

2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谨慎分享个人信息:在社交媒体和其他平台上,尽量减少公开分享个人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使用强密码:为不同的账户设置复杂且唯一的密码,并定期更换。

3

3

使用安全工具

安装和更新安全软件:使用防病毒软件、反恶意软件和防火墙,并确保它们保持最新。

 启用双因素认证:为重要账户启用双因素认证,增加额外的认证措施


4

教育和培训

了解常见的AI诈骗手段:通过新闻、网络安全培训等途径,了解最新的AI诈骗手段和防范措施。

参与网络安全培训:定期参加网络安全培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5

保持软件和系统更新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确保使用最新版本的软件和系统,以修补已知的安全漏洞。



6

谨慎处理可疑链接和附件

不点击可疑链接:收到不明来源的链接或附件时,不要轻易点击,先确认其安全性。

通过以上措施,普通网民可以有效降低AI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保护自己的信息和财产安全。


主持人:近年来,通过微信泄密事件屡屡发生,请问杨总,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如何防范网络窃密、泄密?


杨召军: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防范网络窃密和泄密方面需要采取多层次的措施,以确保信息安全。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防范措施:



1

加强保密教育和培训

定期培训:组织定期的保密教育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和技能。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泄密案例,认识到微信等社交媒体泄密的风险,‌时刻保持警惕,‌不随意传播涉密信息,增强防范意识。


2

严格管理涉密信息

涉密管理:严禁在互联网计算机、移动设备上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和内部敏感信息,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

分类管理:对涉密信息进行分类管理,明确不同密级的信息处理流程。

限制访问:严格控制涉密信息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接触。


3

使用安全技术手段

加密技术:对涉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防止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

安全设备:使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设备和软件,确保信息存储和传输的安全。


4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安装并定期更新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特征库,防止恶意软件和黑客攻击。

网络监控:实施网络监控,及时发现和阻止异常行为。


5

制定和执行保密制度

保密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保密责任,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保密检查,发现并整改保密工作中的漏洞。


6

防范钓鱼邮件攻击

谨慎交友:在社交媒体和日常生活中,谨慎交友,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验证身份:在接收敏感信息或进行重要操作时,务必验证对方身份。



7

严禁使用微信小程序进行扫描、共享涉密信息:

    近年来使用微信小程序进行扫描、共享涉密信息导致的泄密案件频发,因此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严禁使用微信小程序进行扫描、共享涉密信息。严格遵循“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的原则。


通过以上措施,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可以有效防范网络窃密和泄密事件的发生,确保国家和单位的信息安全。

主持人:高校学生常年活跃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言谈之间很容易暴露自己的身份和学习生活情况,成为境外势力锁定的目标,加之年轻大学生缺少对网上复杂斗争形势的教育和认识,防范心理不强,有意或无意间就可能沦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利用的工具。请问,在校大学生如何防范?

杨召军: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经常活跃于社交媒体平台,这确实会增加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甚至成为境外势力的目标。以下是一些防范措施,帮助在校大学生避免成为网络间谍活动的工具:

1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

控制隐私设置: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调整隐私设置,避免公开展示个人信息,如居住地址、联系方式、学校和班级等。减少暴露个人生活的细节,尤其是与国家安全相关的内容。
小心陌生联系:避免轻易与陌生人建立联系,尤其是来自国外的联系人。如果接收到不明来源的链接、文件或好友请求,应谨慎处理,避免点击或下载。

2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不要轻易透露敏感信息:即使在看似无害的对话中,也要警惕个人信息的泄露。特别是在讨论关于学校、实习、未来职业规划等话题时,尽量避免提供过多的细节。

 多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参加学校组织的网络安全讲座或培训,了解基本的网络安全防护知识,学习如何识别网络钓鱼、恶意软件等常见攻击手段。


3

增强对复杂网络斗争形势的认识

关注时事与国际局势: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国内外时事、网络安全形势和常见的间谍手段。提高对外部势力的认知,增强辨别能力。

避免参与敏感话题讨论:在社交媒体上,避免随意发表关于政治、军事等敏感话题的言论,防止因此引起不必要的关注或成为境外势力的目标。


4

保护个人设备安全

 定期更新设备和软件:确保手机、电脑等设备上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定期更新,以防止利用已知漏洞进行攻击。
 使用强密码和双重验证:为社交媒体账户、电子邮件等重要账户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开启双重身份验证,增加账户安全性。

5

积极参与网络安全教育

 学校应加强教育:大学应组织网络安全相关的讲座和课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网络间谍威胁的存在以及潜在的后果。

 分享防范经验:与同学、朋友分享自己在网络安全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帮助身边的人也增强防范意识。

 通过以上措施,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安全,减少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利用的风险。在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时,保持警惕,及时采取防护措施,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来源:团炬客户端


精彩推荐:


编辑:高瑞通

责编:杨  帆  史  洋  

电话:0996-2151792

冠农股份
即时收取冠农股份相关产业最新资讯,了解冠农集团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