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找、共培、互哺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实施“游子安家”计划 让流动党员“流而不失”
政务
2024-11-14 18:25
内蒙古
“党纪教育学习期间,老家的社区书记给我寄来了‘暖心大礼包’,里面不仅有学习资料,还有家乡特产,让我在异地他乡也能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尝到家乡的味道!”常年在湖南省务工的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流动党员乔博春说。近年来,为着力破解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教育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的问题,赛罕区积极开展“双找、双培、互哺”活动,持续实施“游子安家”计划,逐步实现流动党员与组织双向奔赴,让流动党员“流而不失”。数字赋能
常态化实施“双找”行动
“漂了半年多,终于找到组织了,在这座城市有了归属感,如今工作也有劲头了。”人民路街道电力家园社区流动党员云涛说。为牵牢流动党员“风筝线”,赛罕区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谁管理、谁梳理”的原则,以党支部为单位,对辖区内流出、流入党员进行“地毯式”排查。借力数据资源共享、部门协同合作,对劳动市场、商圈楼宇、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流动党员较多的地区单位,进行“拉网式”全面查,同步采取推送“流动党员之家”小程序、人工电话核实、发放线上问卷等方式,全面筛查核实信息,做到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流出时间、流入地址、从事职业、联系方式、在外表现“六个清楚”。为让流动党员及时“扎根”,赛罕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成立流动党员联络总站14个、服务站238个,并开通党员服务热线,为党员安家提供“直通车”式服务。各基层党组织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及时发送“游子安家”“候鸟归巢”通知、《致广大流动党员的公开信》等,使流动党员高飞不断线,远行不掉队。截至目前,赛罕区分类建账、跟踪管理流动党员117名,应转尽转党组织关系270余人。“线上+线下”
构建多元化双向共培机制
“这次十一假期回来,社区党组织邀请电商老师给我们讲解了电子商务平台环境及规则、产品推广方式等,收获满满。”谈起最近参加的主题党日活动,流动党员韩悦说。赛罕区针对流动党员群体特点和职业规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面掌握其学习培训需求,把党员“应知应会的”和“想要学习的”结合,为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党员推送思想教育、技能培训等视频90余个。依托“流动党员之家”“共产党员”教育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载体,开设流动党员学习教育“掌上课堂”,每月推送学习清单,每日分享学习内容,让流动党员随时通过PC端、手机端进行在线学习。利用流动党员重大节日返乡契机,提醒和督促其到党组织报到,通过召开建言献策座谈会、集中培训、送学上门等形式,以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实用技术为重点,上好“返乡”“返岗”两堂课。目前,赛罕区各级党组织共组织流动党员开展“现场研学”“连线助学”“集中领学”等活动近310余次,确保每名流动党员“愿意学”“真实学”“学得好”。引育并举
双向互哺助力共同发展
“2019年我回村成立了正北方云仓公司,发展电商产业,不仅自己挣了钱,还为家乡农产品销售出了份力,我感到很荣幸!”高宇说。他不仅在线上帮助销售各村的农产品,还亲自给乡亲传授电商运营技巧,解决了20余人的就业问题。赛罕区各级党组织坚持把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相结合,持续开展流动党员“互哺”行动。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红蜂驿站”等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窗口”,为其提供组织关系转接,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法律援助等多元化服务。落实“家庭关怀帮扶”机制,流动党员结对联系人每半年至少深入流出党员家庭走访1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流动党员活动范围广、经营门路多、获取信息灵的优势,举办“我为家乡发展献一策”座谈会、“感受发展变化,展望家乡未来”茶话会等,并鼓励支持有创业能力党员返乡创业就业,在经济发展、富民惠民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让流动党员“愿为、善为、有为”。截至目前,赛罕区流动党员带头返乡创办企业7家,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56名流动党员加入“志愿服务队”“先锋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40余场次。
组织一室 孟祥雨
赛罕先锋
中共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委员会组织部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