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提出未成年人模式建设的整体方案,鼓励和支持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三方共同参与未成年人模式建设,将分散的功能集成化,将分段保护一体化,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三重防线”。
指引企业履行义务
“《指南》共7章,细化了不同主体的具体任务,统一了‘三方联动’‘一键启动’等技术标准,为企业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提供了指引。”北京汉华飞天信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网络安全领域专家彭根对记者说,“《指南》的重点,可以归纳为5个方面。一是三方联动,《指南》要求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须实现联动,提供时间管理、内容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二是分龄原则,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提供差异化的使用时长、内容、功能等设置;三是时间管理,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长,并设置每日休息时间;四是内容安全,推荐适龄内容,并严格规范信息内容,防止沉迷和不良信息;五是家长管理,提供家长管理权限,方便家长指导未成年人安全使用网络。”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指南》主要面向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提出了未成年人模式建设的总体方案,鼓励支持未成年人模式建设和使用。对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而言,《指南》是一份模式建设的“指引书”,指导各主体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和目标群体,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模式建设。对广大家长和未成年人而言,《指南》是一份模式使用的“说明书”,鼓励家长在未成年人使用移动智能终端时启动未成年人模式,通过各项便捷功能和服务,引导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强化家长验证责任
《指南》有什么办法吗?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人工智能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卓霖对记者说:“《指南》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心回归给家长,鼓励家长使用未成年人模式,强化家长的验证责任,以此解决未成年人模式容易被绕过的问题。” 李卓霖表示,《指南》强调了便捷使用的要求,为家长积极使用未成年人模式创造了条件。以往的未成年人模式设置方式不一,难易不同,对于年龄较大的家长来说,可能过于复杂,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指南》提出了便捷使用和未成年人模式入口设置最简化原则的要求,有利于各移动终端、应用和平台简化操作,促进家长的使用和参与。另外,《指南》加强了未成年人模式的防绕过要求,通过家长验证,保障其切实发挥效用。《指南》还细化了防绕过功能的要求,通过家长验证并确认的方式,防止未成年人擅自退出未成年人模式,或者通过恢复出厂设置,卸载、冻结和隐藏未成年人模式图标,强制结束进程或者修改系统日期和时间等方式绕过未成年人模式的功能限制。联动强化保护效能
李卓霖表示:“《指南》的一个创新,就是通过对参与主体和具体内容两方面的优化,整合多方资源来共同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效能。”一是创新性地引入应用程序分发平台这一主体参与监管,实现“三方联动”,通过未成年人模式在三方主体间自动切换、提供必要接口和数据共享等方式,强化保护效能。二是《指南》对未成年人模式中的时段、时长、内容和功能4个具体内容的监管和限制进行了优化,如通过三方主体之间的分工合作,由移动智能终端统一提供应用使用时长管理服务,以总使用时长替代了以往单个应用单独计时,同时又赋予家长豁免限制的权限,使得未成年人模式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更加科学和有效。同时,《指南》要求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为未成年人提供分龄内容推荐和建立不同年龄段的专属应用池等,有利于避免未成年人受到不适龄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的影响。对于未成年人
《指南》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李卓霖认为,《指南》采取的分龄内容推荐原则,可以有效减少未成年人擅自直播打赏、网购行为的发生,而引入应用分发程序的监管,则可以有效监督未成年人模式建设的落实,保障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消费者权益。 李卓霖认为,权利主体认定的争议,是因为以往未成年人模式的限制缺乏灵活性,导致家长有时候会将自己的账号借给未成年人使用,这也是出现未成年人直播打赏等退费纠纷的主要原因。《指南》在限制使用时长、应用类型的基础上,赋予家长灵活调整范围的权限,使得未成年人模式更具灵活性,能够适应未成年人在不同场景和情形下的使用需求。由此,可以从源头上有效减少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账号实施直播打赏等行为后出现的退费纠纷。另一方面,《指南》中要求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对在未成年人模式下申请上架和更新的应用程序进行审核,未能按照要求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未成年人模式建设的应用程序,将无法在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上架,这也可以有效保障未成年人模式功能的发挥。
▏图文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审核编辑:哈尔滨新区融媒体中心
更多精彩尽在
“哈尔滨新区发布”视频号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