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求突破 聚力为帆启新程

文摘   2025-01-14 19:12   辽宁  

媒体关注

1月10日,《中国水运报》以“大连海事坚持以改革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为题,整版报道大连海事2024年全年工作成效。

NEWS


知 常 明 变 者 赢 ,守 正 出 新 者 进 。2024 年 ,大 连 海 事 局 全 面 贯 彻 落 实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重 要 讲 话 精神 和 党 中 央 重 大 决 策 部 署 ,在 交 通 运 输 部 党 组 和 部 海 事 局 党 组 的 正 确 领 导 下 ,锚 定 辽 宁 海 事“ 争先 进 位 ”和 高 质 量 发 展 目 标 ,围 绕 大 连 市“ 三 个 中 心 ”战 略 定 位 ,铸 牢“ 主 角 ”意 识 ,聚 焦 重 点 领 域“ 跃 升 进 位 ”,找 准 激 活 发 展 引 擎 的 内 在 逻 辑 和 实 践 路 径 ,强 化 创 新 思 维 ,在 人 民 满 意 答 卷 上 写 满了新突破,在振兴发展航船上点燃了新引擎。 



破瓶颈,协同监管开创安全监管“新局面”



安全监管是海事部门核心职责和根本使命,始终是海事工作的主责主业,大连海事局探索监管理念创新和机制创新,全面落实“全风险预控”管理理念,将各主体“权责边界”变为“权责链接”,践行“五个不能”系统方法,实现多主体协同共治,发挥整体效应,把协同监管能力作为突出要素,开创水上安全监管“新局面”。

“今年,我们针对游艇监管持续发力,探索创建系统性游艇安全监管模式,全面提升对游艇的源头管理和现场管理水平。”据大连海事局监管一处处长徐东介绍。大连海事局针对辖区游艇登记量多、散布面广、活动范围大、从事非自娱自乐性活动多等难题,靠前一步,强化属地责任落实,推动市政府牵头,七部门联合开展游艇专项整治行动,督促属地政府划定游艇集中停泊点42处,建立了游艇集中停泊点管理制度,形成了“依岸管海、依港管船、集中停泊、全程监管、执法联动、普法震慑”大连模式。伴随监管需求持续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与辽港集团数字化研究院合作研发“大连市游艇数字化监管信息系统”,计划将游艇监管引入智慧平台。

从摆清棋盘到落地实施,层层分解、步步落实,大连海事局牢牢抓住安全监管牛鼻子,突出协同监管能力建设,找准推动水上交通安全协同治理的切入点和突破点,针对重点难点集成统筹各方主体监管优势,有效构建了水上大安全格局。

首次提出将安委会职能与“水上大交管”综合指挥职能全面融合,建立机关和海事处全面参与、全面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新方式,推动综合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整合各辖区监管数据、监管对象信息,精准把握辖区监管重点难点,编制13个定制版海事处执法手册。创新实施基层内部执法督察工作机制,以《大连海事局内部执法督察清单》为载体,实现执法督察与业务工作落实全面融合,将督察的执法规范性纠察向隐患排查治理延伸,并与安委会综合指挥职能实现了制度性衔接,形成了同频、相容的内部安全监督机制。

对水上交通安全信息共享共治的实践探索也向着“领导有力、上下贯通、协同联动”迈出了坚实一步。这一年,该局在双共专项行动中大力推进行刑衔接,与大连市公安局港航分局开展合作,共同侦破辽宁辖区首起变造船员证书类案件,查实涉及船员证书造假案3起,涉案人员6人,筑牢防范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问题防火墙,“抓前端,治未病”。

在大连,找个合适的码头给供油船加油,一直是个老大难。供油船没有合规泊位可以加装货油,长年停靠在村镇码头,是一项历史顽疾。为此,大连海事局承星履草、席不暇暖,长远上争取市政府支持规划建设供油船专用泊位,同时组织交通部门、大连燃供公司多次召开协调会,推动专用泊位的快速设置,将燃供-3,燃供-4作为供油船专用泊位。“这些难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一举消除了企业长期对安全经营的担忧,也为企业提供了合法规范的经营秩序。”大连安国石化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葛友力激动地说。

安全监管能力显著增强,也为一系列重点风险隐患解决创造了条件。紧盯“商渔共治”,首次牵头开展网位仪专项清理行动,清理整治50余副渔网。首次采取临时封航、海巡船艇“点对点”护航,实施因渔船碍航交通管制26次。首次对渔船开展联合登临检查。全面推进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探索开发“重点区域船舶密度预警”“商渔高风险报警区”“游艇管理监测区”等多个应用场景功能,实现重点水域船舶流量分级管控,精准处置。



抓要枢,精管善治进阶治理能力“新高度”



助推事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治理能力”,整合、协调、激活各种治理要素,打造“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治理共同体,推动治理过程向制度化、程序化和技术化转型,实现精管善治。“治理能力”是大连海事局2024年年度关键词。

大连海事局将13个海事处作为试验田,蹚出了一条不断创新基层治理之路。通过辖区调整和事权调整两种自主调整方式,用连续两年时间持续优化局机关与处室办事机构之间的事权分工和海事处的整体结构性布局。初步形成了三个处室办事机构各有侧重的专业职能定位——政务中心是全局“一站式”行政审批中心,交管中心是全局动态执法指挥枢纽,执法支队是局机关层面专门执法队伍。先后完成了大港、甘井子、和尚岛、黑嘴子等海事处辖区调整工作,解决基层单位机构分布不均、执法力量分散、专业程度不足等长期困扰发展的难题,推动建立区一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涉海基层治理大格局。

聚阳才能生焰,拢指才能聚拳。完成基层单位布局性调整只是基础和外部条件,如何为综合执法机制持续提供管理的载体和抓手才是关键。通过对基层各单位工作量的分析研究,制定《大连海事局派出机构非领导岗位工作内容清单》,“一针穿千线”,厘定非领导阶梯式三类岗位,明确工作内容,“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要事专人干”。印发《大连海事局干部职工日常表现积分制管理办法》和《大连海事局基层干部职工日常表现积分体系》,全面铺开公务员日常表现积分考核制度,“一把尺子量到底”,通过“全局统一积分”和“部门自主积分”两套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评积分体系,促进干部职工适岗尽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定岗明责与量化积分考核互相嵌入的联动体系,实现基层执法资源的重新整合、各归其位,也为其他基层制度性建设提供统一的载体和抓手。

持续深化政治机关建设,全面夯实事业发展的政治根基、思想基础、组织支撑和纪律保障。这一年,大连海事局创新增设科级领导干部选任展示交流环节,选派优秀领导干部到偏远地区培养锻炼,开展机关和基层、行政和业务干部双向交流,组织开展覆盖全局所有人员的应知应会考试,充分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培养履职能力。定期开展基层职级公务员交流,建立“三个区域+三个单元”的定向交流机制,初步缓解了特殊岗位、偏远地区岗位活力不足、人员紧张的难题。

始终把高质量党建作为引领,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打造党建品牌。通过召开党建品牌创建推进会等方式,深挖文化底蕴、剖析队伍特点,梳理发展脉络,打造“铸畅”“红帆引航 自贸先锋”“政心锋”等十余个基层党建品牌,推进党建工作品牌化、项目化、制度化运行。

大连海事局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持续在“抓班子、带队伍,抓党建、促发展,抓纪律、强作风”加大力度,着力打造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持续完善基层组织建设。重要事项民主决策机制在全局13个海事处全面推广,全面强化了基层党组织角色与功能,推动政治监督具象化,从制度上规范了海事处权力运行。

此外,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四基四化”建设典型案例评选中,大连海事局三个典型案例入选,是直属海事系统入选案例最多的分支局之一。大连长海海事处入选基层执法联系点,政务中心入选执法为民服务品牌,“谎报匿报四步稽查”工作法继入选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政府管理创新领域”改革试点后又入选质效提升工作法。



求新变,多元赛道引领职业发展“新方向”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在传统人才培养路径基础上,该局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致力于为专业人才培育相对独立的成长赛道,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如何克服人才政策同质化而带来的人才成长空间不足的问题一直是局领导班子重点思考的课题。我们致力于通过构建人才选拔、培养、使用、考核、评价的自主型人才体系鼓励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培育独立的海事成长赛道。”大连海事局局长黄勇强调。

回望2024年,大连海事局组建“三级三类”人才库,形成层次分明、分类精准的人才资源池,与“人才工作组、人才工作室、技术中心”三级阶梯式人才团队双轨并行。选拔161名人才入库,其中有2人入选直属海事系统权威专家,1人获评国际化领军人才,6人被评选为辽宁海事局高端专家人才。对人才库人才实施年度考核,独立使用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名额。搭建青年人才双导师制,设计“三阶段全周期培养手册”,在关键节点增加“知、做、好、专、享”五级阶段性培养目标,组织开展交流沙龙、成果汇报会等活动,促进双导师全面融入青年人才成长初期培养。

人才成长的活力之源是什么?要加快海事高质量转型发展步伐,推动力何在?大连海事局的答案是发挥人才的创造精神,这既是大势使然,更是自身需要。这一年,大连海事局自主研发“船旗国监督检查技术支持系统”全面推广使用,持续推动科技赋能、智慧监管,持续提升船舶安全管理效能;滚装客船生活污水离岸在线监测系统、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码头智能调度管理系统在首届“智慧交通应用场景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中分获“十佳案例”和“精品案例”。

创新强化“履约促履职”意识,大连海事局积极打造具有大连海事特色的履约工作机制。以提升海事监管能力为导向,积极组建一支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的海事履约队伍,编写报送高质量提案,本年度共向国际组织提交提案7份,目前已通过4份。

心中有方向,脚下有力量。大连海事局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和谋划,让专业人才把工作当学问去研究、当事业去追求、当快乐去享受,精神面貌的提振和团队士气的昂扬,如同强劲的引擎驱动着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大连海事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绝的活力。



立潮头,精细保障打造为民服务“新亮点”



步入发展新时代,风雨如晦风雨兼程,大道如砥大道直行,大连海事局将业务创新与服务提升一体推进,扛起“铁扁担”,实干担当善作为,与属地政府、辖区企业同坐“一条船”,同划“手中桨”,创新推出“两中心”工作清单,制定8个方面、29项举措,获大连市市委书记熊茂平、市长陈绍旺等多位领导批示高度肯定,在业界引起热烈反响,为大连海事持续发挥“主角”作用,助力地方发展注入“强心剂”。目前,已完成20项工作举措落实落地和常态化推进,服务国家战略和港航经济发展已成为大连海事局的新名片。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是纳入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也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一座海上人工岛机场。大连海事局创新“局域网+”管理模式,实现服务保障与安全生产“双轨同行”。通过自主性调整辖区由监管力量更足、能力覆盖更强的和尚岛海事处承接原属瓦房店海事处辖区,进一步强化了现场保障力量。协调项目单位提前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通过“萤石云”等APP同步监控施工现场动态。沟通气象部门为项目水域量身定制气象服务和预警信息。论证项目夜间作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保障。“海事部门层层编织的安全与服务一体化网络,不仅使金州湾新机场填海工程比原计划提前施工5个月,也使预计工期同步得到缩减。”大连空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部尹家华说道。

如今,大连海事局已经形成对重大涉水工程监管和服务一体化的“一项一策”模式。针对庄河密集型布局海上风电场,建立“一项目一专班”、三方联动、同研风险、共查隐患、立行立改的监管模式并共同开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针对恒力聚酯科技产业园区自备码头泊位建设,建立“提前介入、联合研判、政企合作、清单管理”的企业主体责任与监管服务保障一体落实的新型模式。

今年以来,大连海事局踔厉提速赋能,在服务发展大局中应势作为:“进出口车辆运输降本增效工作新举措,为企业节省7000余万元”“海上粮食运输海事监管服务新机制”入选辽宁自贸区第七批改革创新经验;创新打造“大连—盘锦”原油转运保通保畅保供精品航线,节省物流成本约3000万元;“船舶载运大型锂电池货物运输标准创新”项目通过辽宁省自贸区第八批改革创新经验评审……改革带来的营商环境优化,如今正成为促进大连航运业发展的“驱动力”。

为监管提质尽责,为基层治理赋能,为干部成长蓄力,为服务发展谋划,这就是大连海事局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应不变、以创新应万变,走出的一条充满突破性、探索性、历史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5年,大连海事局将进一步筑牢‘主角’意识,敢想敢为、善作善成,提供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大连模式’和‘大连方案’。”黄勇局长说道。

向“新”而行求突破,聚力为帆启新程。大连海事人的2025已经启航,在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踔厉开创海事现代化发展新格局中挺膺担当,履践致远。

记者手记:近日,我有幸走进大连海事局,深入了解这里一年来的工作成效,感受颇深。大连海事局领导班子团结奋进,在推动全局各项工作改革创新突破中彰显了敢于动真碰硬的勇气与担当;干部职工兢兢业业,在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了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高水平的专业素养。他们的敬业与奉献深深感染了我,相信,在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新的一年,大连海事局一定能够取得更亮眼的成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连海事局订阅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连海事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