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访荆门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掇刀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玮“2月5日,省委召开‘新春第一会’,吹响了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冲锋号’。2月6日,市委召开加快建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大会,充分体现了落实落细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和省委工作安排的高度政治担当。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将自觉把自身发展放在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和推动,与好的比、与快的赛、与强的竞,在全市加快建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中争当主力军,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近日,荆门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掇刀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玮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道。![]()
围绕这一发展定位,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始终坚持高效率、快节奏、扎实干、有作为,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在能级跃升上勇担重任。做大经济体量。确保今年GDP突破600亿元,通过3年时间努力突破1000亿元。稳住工业基本盘。确保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200亿元,亿纬、荆门石化、格林美、长城汽车产值分别突破500亿元、450亿元、350亿元、350亿元,并通过3—4年的努力,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扩大人口总量。全年新增人口2.5万人,到“十五五”末全区常住人口突破50万人。在创新引领上勇当先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北时提出的“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殷殷嘱托,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打造一批创新平台。建强格林美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格林美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推动亿纬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湖北实验室,加快建成亿纬动力研究院;推动中石化特油公司建设百万吨级特种油品生产基地,创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支持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认定为湖北省产业研究院,支持汇才众创空间升级国家级众创空间,引导企业入驻荆门(武汉)离岸创新中心。![]()
![]()
培育一批创新主体。打造“保姆式”科创服务品牌,培育雁阵式创新梯队,到“十五五”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80家以上、科创“新物种”70家以上。推动亿纬动力、格林美与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合作,开发低温电池、水平双极电池等产品,支持格林美争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转化一批科技成果。以湖北省科创供应链平台为载体,搭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转化平台,提高转化效率。建立常态化科技转化需求信息收集机制,引导企业积极参加省、市科技“揭榜挂帅”活动。今年,将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50项以上。引育一批创新人才。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库,引进一批创新人才到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创新创业。构建“高校+研究院+产业联盟”人才引育新模式,今年,预计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产业工人2万人次以上。在产业转型上勇作表率。近年来,荆门高新区·掇刀区以锂电为主的新能源新材料、以汽车为主的智能装备制造、以循环为特色的绿色化工三大千亿产业发展成势见效,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21年新增225亿元到2022年新增318亿元,到2023年新增343亿元,再到去年新增406亿元,总量达到1921亿元。下一步,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将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线并进”步伐,积极开辟经济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
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前期,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决定性成果,中石化特种油品公司挂牌运营,“油转特”项目开工建设,荆门石化产值从2021年的295亿元增长至去年的423亿元。下一步,将加快特种油品公司实质化运营,推动“油转特”项目尽快竣工投产;推动谦信、源晗等项目快建设、快投产,进一步延伸碳一化工链条;推动争光、华洲等项目建成投产,打造全国精细化工绿色生产基地。![]()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目前,荆门高新区·掇刀区聚集恩捷、科达利等35家动力储能电池产业链企业,动力储能电池建成产能全省第1,亿纬产值从2021年的49亿元增长至去年的440亿元。下一步,将重点招引电芯、PACK辅件及下游应用项目,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加快推进亿纬超级工厂二期、好电科技等项目建设,打造全国动力及储能电池研发制造中心;支持格林美、美华、金泉等联手打造全国最先进的废旧电池循环利用基地。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无中生有”培育了汽车产业,引进了长城汽车,带动41家配套企业落户,去年长城汽车荆门分公司量产整车超16万辆、产值达到333亿元,一年内净增产值135亿元,荆门工厂成为长城集团效益最好的基地。下一步,将推动长城汽车二期尽快落地,年产能从15万辆提升至30万辆;积极招引电机电控、车路协同设备等智能网联汽车配套项目,打造千亿汽车产业城和国家智能装备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探索发展新能源与新型储能、分布式能源、能源管理相结合的新业态,布局发展氢能、人形机器人、通航装备制造等产业。在改革开放上勇创新局。持续深化开发区改革。积极探索“管委会+公司”市场化运营模式,推动高新区运行更高效、更顺畅、更灵活。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建强荆门国际内陆港,推动加快国铁直连、公路作业区三期等建设,构建多式联运物流枢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每年新增经营主体1万家以上,到2030年总数达到12万家以上,其中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总数达到300家以上。在城乡发展上勇提品质。着力补齐产城融合短板。坚持用完整城市形态建设产业园区,加大城市更新力度,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着力补齐乡村振兴短板。做大做强“一壶油”“一头牛”“一只鸡”等“掇字号”农业品牌,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增收致富。加大“清保家园”工作力度,实施农村“厕污垃”一体化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着力补齐社会事业短板。推动就业、教育、养老等社会事业发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来源: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大军 通讯员 赵恒梓)
声明:本文为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原创作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