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 · 感恩奋进——塘边华侨学校建新校舍3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

楼市   教育   2023-12-09 11:00   广东  
在我校新校舍建成30周年之际,1992年建校筹委会秘书、侨光中学原校长丁协盛乡贤莅校参访并写了“塘边华侨学校建校始末大事回顾”,这是珍贵的建校历史资料。相信校友、乡亲们阅读此文,必将与之共鸣,并且更怀感恩之心,感念华侨及乡贤们之功德,进而厚植家国情怀,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相信师生当会倍感校舍来之不易,加倍奋进新征程!

▲塘边华侨学校建校筹委会秘书、侨光中学原校长丁协盛乡贤莅校参访


   塘边华侨学校建校始末大事回顾

                  丁协盛

逢塘边华侨学校建校30周年,有暇前往参观,叙茶。喜见环境优美的校园,听莘莘学子勤奋读书的朗朗稚音,勾起良多回忆,思绪万千,也有颇多的感慨,于是萌发写意。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学校建校的亲历人,见证者,时任建校筹委会秘书的我,经历了太多教育领域的沧桑,时代的变迁,觉得有必要把先辈们呕心沥血筹资建校的往事告诉今之学子及其后辈们,还原当年建校的历史。让他们知道这优越读书的环境何来,这一砖一瓦来之不易,而应当倍加珍惜,当知如何苦读,报答先人,感激侨恩,报效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也不失为“饮水思源”的一个教育题材。是为前言。

一、建校的缘起

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正逢生育和适龄入学读书的高峰期。当时的农村叫生产大队,后改名为村管委会,村委会。这一农村最基层的行政机构根本没有能力(主要是资金)去建设一座可供村里几百名学生就读的校舍。我们村从建国到1993年以前的这段时间,基本上没有一个能集中办学的固定地点,都是分学段在不同的地点上课教学。最多教学点竟有三、四个,简陋极了,甚至有的是草寮,而且地点也不固定,时常迁徙,游离不定,学生的人身安全也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大厝后,大新厝(大夫第),任先公祠,水电,书斋头,书斋仔,文侯公祠、侃祖公厅、围埠戏台、向南祠等等,都曾经是学校,这么多分散的教学点,给师生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1990年前后,小学、幼儿园合共几百名学生依然挤在“向南祠”“五祖祠”两个祠堂里上课。逢雨天,便是教室里摆满了瓢、盆、桶、罐接雨水,一片狼藉,实不忍睹;到了夏天,热浪翻滚,满室臭汗味,实属难受。此等情状,家长及乡领导们当然了然,怎奈囊中羞涩,无能为力。

也是机缘巧合,有缘分。1990年夏天,本镇田心村胡厝自然村的旅泰华侨胡潮泉老先生回梓探亲,捐给了田心小学一批电风扇及电视机。翌日,胡先生来塘边村做客,(他二妹胡淑娇嫁给塘边村丁祥兴为妻),与塘边村原党支部书记丁海音座谈、叙茶,谈及农村教育的形状,都是感叹万分。

1991年,胡潮泉先生偕其四弟胡志立先生(塘边人称他四舅)再度来梓,筹划修建田心大码头“祖师宫”及胡厝幼儿园事宜,再次来塘边。香港胡志立先生(四舅)看到当时塘边幼儿园的情景,慷慨的捐资人民币2000元,作为改善幼儿园教学环境资金。这看似不大的一笔资金,在90年初也算是个天文数字。他是塘边村教育事业接受的第一笔侨资。幼儿园立马做了20套课桌椅,买了录音机一并教具,大大改善了当时幼儿园的育人环境,群众交口相赞。再后来,四舅和当时塘边村的党支部书记丁应根进行了实质性的筹资建校的前期谋划工作。我当时参与有关的会议,并做了些文字工作。

读到这里,或许有人要问,为什么田心胡厝村的华侨胡潮泉、胡志立俩兄弟如此热衷于塘边筹建学校的事呢?我告诉你,这是有历史渊源的,听完这个你就明白了。

清末民国初,中华大地一片混乱,清政府腐败无能,辛亥革命后的中华大地迅速进入了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的局面,可谓民不聊生。由于封建社会意识的残余,加之农村乡村观念的落后,难免有些用今天的话说的乡村间的不团结,大村欺负弱小村的现象存在。胡厝村实属小村,当时也就有百、八十人口。因此为了生存,必需与邻乡(大乡)结盟寻求保护,以备有患时能得到“盟友”的保护及支持。

胡潮泉、胡志立俩兄弟的父亲胡成丰,就与塘边村的丁榕林(丁祥兴之父,丁少俊之祖父),丁遇春(丁永镇之祖父)等人结为异姓兄弟,感情笃厚。而事实上也得到了塘边异姓兄弟丁榕林、丁遇春等人的大力资助,包括人身安全的保护。

民国初年,胡成丰老先生一家移居泰国,经努力拼搏,家境颇丰。于是不忘塘边丁家前恩,来信让结拜兄弟丁榕林之长子丁祥兴也迁居泰国谋生,协助料理家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丁祥兴与胡成丰先生的二女儿胡淑娇在泰京相恋并结为伉俪,夫唱妇随,并于隔年在泰国生下大女儿丁丽莉。1951年,丁祥兴偕妻胡淑娇及大女儿丁丽莉归国,参加轰轰烈烈的建设新中国大运动,一家人从此定居中国大地,安家立业。

为报答当年塘边丁家对胡家的恩情,胡家人一直没有忘怀塘边村的亲人。国内经济生活困难时期,对丁祥兴一家资助颇多。古语云:“爱屋及乌,”古语又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此,胡家两兄弟对塘边乡的教育事业之热心就不言而喻。这是典型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990-1993年四年间,胡志立先生为塘边学校的筹办工作不遗余力,跋涉奔波于大陆、香港、泰国之间。单来塘边就不下10次之多,以致后来与塘边村乡民熟络了,每次进村,村民都说“四舅又来了”“四舅是好人”。这亲切的问候,是敬意,是评价,更是感激之情。胡志立先生于2021年春在香港逝世,终年93岁。塘边村委会、塘边华侨学校均致函致哀,表示了尊敬之情。

又是机缘巧合。当年,潮州市政府(当时尚未升格,只属县级市),有一个工作队进驻塘边村,时队长石名烈(检察院人员,后任潮安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队长王丽英(时任市政府接待处处长)等同志,十分热心塘边村的乡村建设事业,总想方设法从各方面为乡村办实事、办好事。

恰逢当年农历十一月初一日,旅泰丁氏宗亲侨胞回乡祭祖(祭拜丁允元)日子快到。于是,前天晚上,丁应根书记和我以及工作队的石副队长、王 队长等人在村委会(大夫第)开会,商议如何接待华侨一事。直到深夜,我找来了几张大红纸,书写了欢迎标语。隔天,在村委会接待了来祭祖的塘边村全体侨亲,包括时任泰国丁氏宗亲总会秘书长、中泰友好协会秘书长的丁身展先生(塘边籍)。这次会晤,当面向旅泰华侨请求了乐资建校事宜,实质性的工作启动了。随后,塘边村委会、旅泰塘边宗亲会经合议,一致推选香港胡志立先生、香港丁少俊先生(丁祥兴之子)为筹建学校海外联络人,并开始了一些联系沟通的工作。

1991年8月,我受村办事处管委会及塘边老人协会、建校筹委会的委托,起草了《致海外乡亲的一封信》,《关于筹建塘边学校的初步设想(草案)》,首次以书信的形式正式向海外侨胞展现了塘边村的教育事业的状况,以及求其乐资建校的请求(那时的印刷条件极差,开初的这封信,我用传统的钢板铁笔刻蜡纸上,然后油印的)。后来工作队的同志说,这样用油墨印刷实在拿不出手,也不很正式。于是便带到市政府办公室打印(此事我记忆犹新)成规范的文件。同年《致海外侨胞一封信》及初步设想由原塘边村书记丁海音亲带往泰国,得到广大泰国塘边籍侨胞的认可和赞同。由此,海内外集资兴建塘边华侨学校的一页开启了。

二、建校的酝酿沟通阶段。

海内外携手筹资建校初心确立之后,村办事处管委会、建校筹委会,旅外侨胞(包括香港同胞)便开始了初始的酝酿工作。酝酿的是资金的筹措问题,即筹措对象?筹措措施?筹措得来资金如何使用?对资金怎样监管?由谁监管?怎么才能落到实处?等等等等。

经广泛的讨论,征求意见后,决定成立有关机构,领导并指导具体的工作,专人专管。村委会牵头成立了由丁应根书记挂帅,村长丁松灶、支部委员丁炳和、丁文亮等以及归侨代表丁祥兴、丁有祥、丁振兴(老人协会)等组成的筹委会。我有幸被邀参加筹委会,任秘书,具体负责做筹建、宣传、发动、各方联络、拟定计划、书信来往等文书工作。

泰国方面,由丁身展先生组织,成立了由丁训文、丁玩贞、丁利水、丁身展、丁有隆、丁江水、丁海平、丁深如、丁兴海、丁章武、丁章梅、丁耀和、丁松平、丁清和、丁洽丰、丁赞炎等16人为筹委会成员。并分别于1991年12月、1992年3月、1992年4月、1992年7月、1992年10月……召开公开座谈会共八次(香港胡志立先生也受邀参加部分会议),商议筹资事宜,广泛发动旅泰侨胞捐资建校。

香港方面,塘边村委会、筹委会特邀胡志立先生为特别委员,参与筹建学校的组织及联络工作。胡先生欣然接受。

胡志立先生出生于泰国(后移居香港)在泰国有相当的人脉,加之其父辈与塘边村人的那层关系,和塘边村人相当热络,是个很好的人选。于是,他经常赴泰国与旅泰塘边籍的侨胞接触,共商筹款事宜,奔波劳累,乐此不疲,而他时年已近古稀了。

香港的丁少俊先生是胡志立的外甥,他生于塘边,又长于塘边(后移居香港),对家乡熟悉有感情。他从小受父辈的教育影响,对家乡事业十分热心,多有善举。当时,他也是筹委会成员,负责本村与泰国方面的联络工作,情报互通,信息共享。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大陆的通讯还比较落后,正处于起步阶段,没如今这样方便快捷。因此,工余时间、假日时间,就是他与内地、与泰国之间的电话联络沟通时间。筹建初始两年间,单国际长途电话费,少俊就耗费了不少。其心堪称赤诚。

政府层方面,时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潮州市委员会副主席丁百中乡贤、时任潮州市公路局局长丁应亮乡贤也尽心尽诚,指导家乡筹委会的筹备工作,并参与谋划、协调、组织、牵线,力争更多的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资助,为筹建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

驻塘边村的工作队副队长石名烈、 队长王丽英同志,经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日,带塘边筹委会领导到外地参观学习,拜访有关领导、专家,为塘边学校筹建牵针引线,不遗余力,功不可没。

……

那期间大家都在忙,但忙得开心,忙得心情很舒畅,因为大家都有盼头,都看到了希望。

三、集资及资金管理

当时筹建学校的资金筹措考虑方案为三个方面:
第一、海外(含泰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侨社团、侨胞乐资的款项。
第二、争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拨款或捐赠的款项。
第三、发动本村村民自愿捐资的款项。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融入了开放、和平、和谐的大氛围。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大地改革开放春风正劲。体制的壁垒被打破,人们禁锢的思想逐渐开放了,国家的政策允许了。于是,外资、侨资大量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大陆,为中国大陆的基础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保障。那时中泰两国关系友爱,政治环境和国际环境优越,且泰国的经济状况好,广大旅泰侨胞也十分热心家乡的公共事业,尤其是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乐资建校蔚然成风。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在我们磷溪镇,先后有仙河华侨学校、仙美华侨学校,仙田侨光中学、星星小学、星华小学、星光小学、埔涵华侨学校、凤美小学、窑美小学、北堤慧光小学、吉水华侨学校、溪口联侨中学、溪口祥杰学校、旸坑华侨学校……等等,华侨捐资建校比比皆是,犹如雨后春笋。原来一片寂静的磷溪大地上,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新校舍栉次鳞比,令人欢欣、令人鼓舞。那时,几乎每个旅泰华侨社团回梓的时候,就有一座以侨资为主兴建的校舍落成,社会效应彰显。家乡民众热心教育事业的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振,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度大为提升。随之自然地掀起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读书”的热潮。

作为塘边籍的海外侨胞当然也不例外。泰国方面在丁训文先生、丁玩贞女士、丁利水先生、丁身展先生等侨胞的大力鼓动下,侨胞们纷纷慷慨解囊,丁应根书记特地到泰国过春节,很快就筹集了首批款项,不日将汇往大陆家乡,实施建校。

然由于历史的原因,旧体制留下的惯性顽疾依然存在。有个别乡镇侨资建校的资金被挪用了,导致学校工程烂尾,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这种情况,使得部分捐资的侨胞心存顾虑,担心捐集来的资金能否用在建学校上。

针对这种情况,旅泰华侨代表、磷溪镇党委代表、塘边村委会、侨属代表、老人协会代表专门召开工作会议,认真讨论,达成了一个共识——村委会不染指管理建校资金。建校资金(侨资)全部由侨属代表管理,专款专用。并在全体会议上公举了由归侨代表丁祥兴、丁有祥、丁振兴(兼老人协会)为三人组,专门负责建设资金的保管、使用以及工程监督工作,这下大家都食了定心丸,放心了。

从工程开始到竣工全过程,资金来去清楚,专款专用,账目分明,没有浪费一分钱,没有花一分所谓的“接待费、茶水费”钱,三人组也没有什么辛苦费,此举特为罕见,磷溪首例。因为大家都清楚,华侨在海外也是流血流汗,努力拼搏,得来的每分钱都是血汗钱,浪费华侨辛苦挣来的钱,那是缺德;挥霍或占用华侨的血汗钱,那是犯罪。

广大海外侨胞慷慨捐资的善举,(海外侨胞共捐港币62万元),感动了塘边村民。严格规范、专款专用的资金制度更增进了村民的信心。于是在本村范围内,乐资建校蔚为风气,上至八十老翁,下到在读书的黄口小儿,纷纷解囊助建学校,可谓踊跃,场面感人。诚如我在“塘边华侨学校落成碑记”中写的“兴建塘边华侨学校,诚海外赤子爱国荫乡之美举,亦吾乡群策群力兴学育才之盛事,可谓众望有归众志成城”那样。一时间“集资建校”,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在村民的心里头增加了一份热切的期待。虽然,当时农村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不乐观,许多人家还过着经济拮据的生活。但为了后代的教育,大家还是拼了。据不完全统计,为建校乐资的村民有134人次。这还不包括后来的补捐和追捐,以及实物馈赠。这是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塘边村筹建学校得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潮州市人民政府、潮安县人民政府、磷溪镇人民政府、潮安县教育局等诸多部门的拨款及资赠。集资形势一片大好,且建校的大部分资金迅速到位,万事俱备了。

四、兴建及工程监管

学校选址在塘边村头北边,设计校门向南,登楼远眺,与“丁宦房祠”相望,远处仙河大横山绿茵如黛,横山恰似一个大书案,金沙溪宛如玉带。观此景色令人遐思无穷,站在教学楼上,一眼望去,塘边村村景尽收眼底,位置极佳。

这地方叫“田埔”,顾名思义,就是一片地势略高的旱园,(旱园叫埔)。学校占地八亩,设计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顺便给后辈们讲一下“田埔”,这地方可是我们这辈人儿时的“乐园”。在现在学校操场西南边上这地方,当时有一个水 “窟”,叫“梅下窟”。(按当时习惯的称谓,“池”、“窟”都是“水塘”“水池”一类的东西,在村内叫“池”,在野外叫“窟”)。听老辈人说,古时候这里曾经种过青梅、桃树、李树。“梅下窟”边上有一棵榕树,枝繁叶茂,树杈覆盖了大半个水池。攀上大树,沿着树杈爬,然后在树梢上往水里跳,那是当时我们这班小孩首选的,具有刺激性的“跳水”玩法,爽极了。每年夏天,那里就是我们的“天堂”。每每跳水,游泳,打水仗,摸鱼逮虾,不亦乐乎。

“田埔”西面有一片“猪牢”叫“五社牢”。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大队集体养猪的地方。儿时,我们经常结伴到那里玩耍,看喂猪。东北边有一片不很大的竹林,所产竹子,大体供塘边竹篾厂编箩筐之用。那时家家户户起码就拥有四、五套箩筐之类的农具,可盛农产品。上世纪60年代初我们读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在这片竹林里做“营养杯”,(用稻草拌泥土,手工做成一个碗型的窝,干了以后放上土杂肥,再栽入菜籽,待菜籽发芽后,就将这有菜苗的“营养杯”移到田里种上,成活率极高,长势旺盛)。放假时日,这片竹林就成了我们整天玩耍的地方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梅下窟”被填平了,这片地方成了塘边村的“青草园”,专种可以治病的“青草”(其实也是中药的一类)。

这缘于1969年秋天发生在磷溪公社的一件大事。当年,中央军委、广州军区在内坑村召开了一个现场会,专门展示了“青草”在战争中救治伤员的作用(当然是辅助的作用)。那次现场会,绝对是磷溪公社有史以来的一次空前的盛会。

各代表团莅临磷溪内坑村之际,从现湘桥区的桥头村到涸溪乡,再到磷溪境内(即安澄公路)公路边人头攒动,整个磷溪,万人空巷。老百姓都聚集在长达六、七公里长的公路边,举旗挥标语,迎接“现场会”代表团的到来(代表团多为部队军人)。现有60多岁以上的村民,大多记得此事。

军委、广州军区现场会以后,磷溪公社境内,立马掀起了种“青草”的高潮。几乎每个生产大队(村)都开垦了“青草园”,大种“青草”,当然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比如福聚村的“党参”大规模种植;塘边村的“紫苏”种植也搞得风生水起,经济收入蛮好的(时青草园的种植和管理者是丁振才兄,即惠周主任的老父亲)。

不管是偶然而为,抑或是巧合,还是历史的选择。总之,“田埔”这稍微隆起的不起眼的地方,我辈儿时的“乐园”,现在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幢幢高楼,成了我们后辈们读书长见识,在读书中、玩耍中成长的“乐园”。“田埔”,这寄托千万家庭希望之地,希望她能成为塘边村学子长成的“宝地”。这种过青梅,桃树,李树之地,也应了“桃李满天下”的寓意。

愿塘边村的学子们,在这里刻苦读书。在这里雄起,在这里腾飞。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而奉献。

这是一个小插曲。

学校建筑的设计由潮州市设计院设计,为教学楼、附楼、礼堂三大部分,并配套相应设施。设计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可容纳500名学生同时进行教学活动。

学校工程的承建方,采用了公开招标方式。在市县有关部门的监督下,近十家有资质的建筑公司公开招标。经市、县有关部门评审评估,最终由丁得盛建筑公司承建。

工程于1992年2月奠基动土,开工。

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筹委会全程委托管理财务及工程监督的三人组监管。三位老人家(丁祥兴、丁有祥、丁振兴时年已七十岁以上),不辞劳苦,忠于职守,深得乡人称赞,有口皆碑。

每逢重大工段,大环节,比如验筋,验墙、浇灌水泥等,均亲临现场,验收签名。如发现薄弱环节,及时报告筹委会,并与承建方沟通,及时纠正,确保工程质量。

资金运用方面,严格按照之前代表联合会议决定执行(丁祥兴,丁有祥两位归侨代表掌管),管委会决不插手,杜绝浪费和挪用资金现象的发生。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工程于1992年底完工,交付有关部门验收,验收合格交付学校使用。

五、欢庆的日子。

塘边华侨学校的落成,对于塘边乡来说,那是空前的一件大喜事,是广大乡民翘首以盼世代而得来的,值得庆祝。

学校的落成典礼筹备工作也颇费周章,忙坏了学校和幼儿园的老师们。当时的章光校长,权利老师,惠周老师,森亮老师(侨光中学)等出谋献策,为圆满完成落成庆典工作,不断研究最佳方案,不惜精神和时间的付出。敲定方案之后,大家都亲力亲为,分工合作,日夜加班,组织训练(学校仪仗队)彩排等工作。可谓废寝忘食,忙得不亦乐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大家的共同努力,使得整个落成庆典圆满完成,华侨和有关领导,广大村民都十分满意。

1993106日,由中泰友好协会副会长丁家骏宗长、泰国丁氏宗亲总会会长丁威建宗长带领的泰国侨胞访华代表团一行一百多人,专程来梓,为塘边华侨学校落成庆典揭幕、剪彩。

当天,塘边村可谓万人空巷。学校仪仗队及村里潮州大锣鼓队一早就集合在村口,村民自发的到了学校门口,等候嘉宾们的到来。学校里外张灯结彩,整个村庄,沉浸在一派欢庆祥和的气氛之中。

仪式开始,学校门口鼓乐喧天,省、市、县、镇各级领导代表,旅泰访华团嘉宾鱼贯入场。落成庆典大会由时任村长丁松灶主持。

丁家骏宗长、丁威建宗、丁训文宗、丁玩贞女士、丁利水宗,广东省政协副秘书长丁身尊先生、潮安县人民政府陈佩珊副县长等为“塘边华侨学校”落成剪彩。丁身尊副秘书长偕陈佩珊副县长为学校牌匾揭幕,开启塘边教育事业发展的新一页。

学校落成庆典大会上,磷溪镇党委谢概成书记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代表磷溪镇委、磷溪镇人民政府祝贺塘边华侨学校的落成,感谢旅泰侨胞对家乡教育事业的热情支持之情。希望广大村民关心学校教育,希望广大学生认真读书,为国家做贡献。

塘边村党支部书记丁应根在大会上发言,他感谢侨胞的大力支持,感谢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使得学校得以落成,并交付使用。这是塘边村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

旅泰宗亲会秘书长丁身展宗亲在大会上详细报告了广大旅外侨胞热切关心家乡教育事业,踊跃捐资建校的情况。并希望家乡越来越好,家乡的学校能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丁身展宗亲还主编了“塘边华侨学校落成庆典”一书,发放给广大村民,以为纪念)

丁家骏宗代表中泰友好协会,祝贺塘边华侨学校的落成,并希望宗亲团结一致,齐心合力把各项事业搞好。

丁威建宗代表旅泰丁氏宗亲总会,祝贺塘边华侨学校的落成,衷心期望塘边的教育事业大有发展,培养更多国家建设人才,为乡里争光,为国家作出贡献。

塘边华侨学校丁章光校长,代表全校师生,热烈欢迎海外侨亲,各级领导的到来。感谢海外侨胞、各级政府给师生提供的这么好的读书环境。表示要教好书、读好书,报答党恩,报答侨恩,立志报效国家。

为纪念塘边村这旷古未有的盛事,我写了一篇碑记,以为纪念。“塘边华侨学校落成碑记”:“教育乃兴国之本,学校乃育人之基,兴学乃振兴桑梓之大计。蒙旅外诸族亲之竭诚资赠,赖乡人及各方人士之鼎力襄助,是以塘边华侨学校于一九九二年初春破土兴建。校园占地八亩,建筑面积一千伍佰平方米。是年腊月告峻,总造价人民币六十二万元。兴建塘边华侨学校,诚海外赤子爱国荫乡之美举,亦吾乡群策群力兴学育才之盛事,可谓众望有归众志成城。值斯校落成之际,勒石志念,藉表谢忱而勉学子。是为之记。——乡人丁协盛撰文。公元一九九三年元月一日(次岁壬申年季冬)”。碑记由侨光中学陈森亮老师(田心村人)书写。

……

弹指一挥间,三十年就这么过去了。

这三十年,正是中国大地改革开放的黄金阶段,全国各行各业建设发展突飞猛进,各项事业方兴未艾。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真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在习总书记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合力,努力拼搏,为实现伟大中华民族的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生为塘边村子民,生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懂得感恩,感恩这伟大的时代,感恩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感恩伟大并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感恩我们勤劳勇敢,勇于担当的先辈们,感恩有史以来热切关爱乡梓的侨恩,感恩历代热心于教育事业的人。三十年前为筹建塘边华侨学校的先辈们大都作古了,但他们的精神永在。

希望后辈们要继承先辈的精神,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努力刻苦,为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读书,而崛起!


附相关建校资料:致海外乡亲的一封信

关于筹建塘边学校的初步设想(初案)
 

▲写给广东省教育厅和潮州市教育局的申请报告

与泰国侨亲来回书信

 

落成庆典工作计划

 

乐资兴建塘边华侨学校人士芳名纪念初步方案

 

庆典资料片(影媒)解说词

 

丁应根书记的讲话稿

▲时任泰国丁氏宗亲总会秘书长、中泰友好协会秘书长的丁身展先生编印的《塘边华侨学校开幕纪念特刊》

塘边华侨学校建校泰国筹委会历次开会实况

塘边村民热烈欢迎旅泰乡贤丁身展回乡

旅泰乡贤丁身展审阅建校图纸

▲塘边华侨学校落成齐典礼盛况

相信你我同感:海外侨胞拳拳桑梓情跃然纸上,乡里族亲同心同向办教育热情高涨,丁协盛校长珍藏的建校原始资料弥足珍贵,这是塘边华侨学校建校历史的见证!


摄  影 \ 翁建珊等

图文编辑 \ 风中的承诺

发布部门 \ 教导处

◆审        \ 丁泽银


锣鼓声声伴我进校园——我校举行潮州传统文化迎新生活动
因爱携手 共育花开——塘边华侨学校2023届家委会成立
广东狮子会韩江服务队助力我校教室照明改造
丁炜烨老师专题讲座暨家长会在我校举行
奖教奖学 · 双向发力——我校举行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总结会暨塘边村兴学济困基金会发放奖教奖学金仪式
2023年塘边华侨学校体育艺术节精彩绽放
无边课堂 · 校园写生——将对学校的爱深深融入到美术创作中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回顾:我校潮州铁枝木偶戏传承课题组到金石龙阁小学和潮州铁枝木偶艺术传承中心参观学习
喜讯:我校美育案例获市级二等奖
勇者逆袭 喜提NO.4 ——我校篮球队获得磷溪镇小学生首届“三人篮球赛”第四名
学习二十大  争做好队员——我校举行一年级新生入队仪式
汕头大学陈景熙教授带队参访我校
广东狮子会韩江服务队向我校捐赠三套教学多媒体设备
回顾 | 颂歌献给党 喜迎二十大——磷溪镇“喜迎党的二十大 · 同心奋进新征程”文艺汇演在我校举行
“学习烈士家书、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专题讲座在我校举行
南方电网广东中山供电局捐赠塘边村光伏项目在我校竣工
身边的雷锋——我校举办“传承雷锋精神 践行时代担当”学雷锋主题活动
2012届校友、韩师乒乓球校队原队长丁银烁莅校任教
为98岁老兵庆生 向榜样力量致敬——《潮州日报》《潮州+》报道我校丁嘉纯学雷锋小组的事迹
颂歌献祖国 喜迎二十大——请欣赏我校合唱团的精气神
喜讯:我校被评为2021-2022学年度湘桥区中小学校发展性绩效评价优胜单位
走进有爱的学校如同走进自己的家 ——记一年级新生开学的第一天
华师大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仲立斌莅校考察潮州铁枝木偶戏的传承
惠院学子莅校采访潮州铁枝木偶戏国级传承人丁清波大师
快乐其实很简单——回顾2022年我校举办的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系列文化活动
知识改变命运 · 爱心成就未来——我校举行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总结会暨塘边村兴学济困基金会颁发奖教奖学金仪式
哇噻,我校学生表演的潮剧节目上了广东电视台
我校铁枝木偶戏传承上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温馨的工会小家 ——我校举办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
八年如一日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 ——《潮州日报》报道我校开展2022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喜报:我校跆拳道队在2021年潮汕跆挙道金盃赛中摘取4冠1季
为有71年党龄的98岁老战士贴春联
激情•梦想•健康 ——我校举行2021年冬季亲子运动会
在生日会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我校与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联合为97岁老战士丁愈添开生日会
“看潮州APP”报道国级非遗铁枝木偶传承人丁清波在我校传承技艺
97岁丁愈添老战士到母校宣讲
读胶己书众人惜——我校举行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总结会暨塘边村兴学济困基金会颁发奖教奖学金仪式

校友:资深室内设计师丨丁伟明莅校访问

哥哥姐姐带我进校园——一年级同学在暖暖的爱的传递中开启小学生活

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我校1980届校友、国级非遗潮州铁枝木偶戏传承人丁清波进校园传艺

【喜报】 丁梓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暨“岭南墨韵”潮州市中小学师生中国画作品比赛中荣获小学组三等奖
少年不散场 • 扬帆再启航——我校举行2021届学生毕业典礼
砥砺初心使命 赓续光荣传统丨塘边华侨学校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
【喜报】丁妍希在湘桥区“知党史颂党恩 传承红色基因”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喜报 ▏丁梓琦、李宇萱在磷溪镇小学生“学百年党史 ▪ 做时代新人”讲故事中荣获一等奖!
喜笑颜开嗨翻天——我校举行2021年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系列文化活动
童心向祖国 人人争先锋——我校举行一年级新生入队仪式
牢记嘱托践初心 ——记校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主治医师丁淼
扬帆起航正当时 砥砺前行铸辉煌——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总结会暨塘边村兴学济困基金会颁发奖教奖学金仪式在我校举行
鲜花送给你 —— 祝女教师们三八妇女节快乐
学习雷锋好榜样 ——我校丁嘉纯学雷锋小组帮扶丁愈添老战士侧记
冬至搓圆●乐享团圆 ——我校大队部组织亲子搓圆侧记
祝贺丁梓琦荣获2020年湘桥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三等奖
祝贺丁洽钒荣获广东省中小学“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三等奖
我校召开首届少工委成立大会
你参与了,你就赢!——我校举行2020年冬季亲子运动会
老教师是学校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校与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联合为老战士开生日会
塘边华侨学校首届家委会成立啦
28个萌娃28张笑脸  ——101班开学首日记
校园全面消毒   确保师生健康 ——潮安区山豹应急救援队为我校校园消毒
校友:广外学生丁湘钿从波兰留学回乡记录篇
丁锐炫同学在首届“食在潮州”书画大赛中荣获书法组一等奖
花开忆童年  梦想再扬航——塘边华侨学校举行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
祝贺王晓红老师荣获湘桥区“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校友丁姿璇战斗在抗疫第一线
校友丁宇烁、丁佳洲向母校捐赠逾千只口罩和2支红外线体温计
我运动  我健康  我快乐——我校举行2019年冬季学生运动会
深切怀念我校建校发起人之一——泰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丁身展
传承经典文化 展现塘边风采——翁建珊老师喜获磷溪镇中小学语文教师经典朗诵比赛二等奖
王晓红老师荣获2019年湘桥区小学数学教师说课比赛二等奖
首届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丁培强莅校访问
专家诊断入校来   塘边教育逢甘露 ——湘桥区“理想学校+卓越校长”专家入校活动
热烈祝贺我校丁锶涵获得广东省青少年跆拳道积分赛个人竞技丁组33-36kg第三名
热烈祝贺我校校友丁剑山家庭被评为最美潮人家庭家庭
奖掖潮汕佳子弟     造就银河摘星人 ——热烈祝贺我校丁嘉纯学雷锋小组荣获潮汕星河奖品德奖集体三等奖
校园 • 花园 • 果园
热烈祝贺我校被评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示范学校
● 六载师恩深似海  廿九学子永不忘 ——塘边华侨学校举行2019届学生毕业典礼
● 热烈祝贺我校丁艺曼在2019揭阳市第二届跆拳道精英赛中获个人竞技女子少年组42-46KG冠军
 童心向党  梦想飞扬——2019年塘边华侨学校庆 “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圆满落幕
 我校古诗词朗诵《山水诗画情  中华少年梦》荣获全镇一等奖
 我们都是追梦人——塘边村兴学济困基金会发放奖教奖学金仪式在我校举行
● 一门三乐人   潜心传音符 ——唢呐、萨克斯演奏专家丁章鹏莅校访问
● 香港太极拳推手定步70公斤级冠军丁树光莅校访问
塘边华侨学校微信公众号二维码,欢迎关注。

校  训
     励志  笃学   修德   强体   

学校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磷溪镇塘边村



塘边华侨学校
塘边华侨学校座落于潮州市湘桥区磷溪镇塘边村。 1992年,村旅居泰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侨亲捐资48万港元建成,校园占地面积5300㎡,绿化覆盖率达58%;校舍建筑面积1500㎡,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162人,教职工12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