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对于老年人来说,尤其需要谨慎应对。寒冷的天气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等一系列变化,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风险。因此,了解如何在冬季让老年人远离心脑血管“雷区”至关重要。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
01.
血管收缩与血压波动
在寒冷的环境下,人体的血管会自然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失。这对于老年人脆弱的血管系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血管收缩会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大,从而使得血压升高。研究表明,冬季平均收缩压比夏季高出 10 - 15mmHg。血压的大幅波动增加了心脏和脑血管的负担,容易引发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例如,一位原本血压控制平稳的老人,在冬季寒冷的早晨出门散步时,由于血管急剧收缩,血压突然升高,可能就会诱发心肌梗死。
02.
血液黏稠度增加
冬季气候干燥,人体出汗相对减少,而老年人往往饮水习惯也不够科学,导致体内水分摄入不足。水分的减少使得血液变得更加黏稠,血流速度减慢。血液中的血小板、胆固醇等物质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血栓的风险大大增加。就像一条水流缓慢的河流更容易淤积泥沙一样,黏稠的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不畅,一旦血栓堵塞了冠状动脉或脑血管,就会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等致命疾病。
03.
交感神经兴奋
寒冷刺激会激活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使其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兴奋后,会促使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强,同时也会使血管进一步收缩。对于老年人,尤其是那些患有心脏疾病的老人,这种额外的心脏负担可能是致命的。例如,患有冠心病的老人在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而冠状动脉由于粥样硬化狭窄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就容易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04.
生活方式改变
冬季日照时间缩短,户外活动相应减少,老年人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室内,久坐不动的情况增多。缺乏运动不仅会导致身体的代谢减缓,脂肪堆积,还会使血液循环不畅,尤其是下肢血液循环容易出现问题,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此外,冬季节假日较多,饮食上也容易出现高脂肪、高盐、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的情况,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会进一步升高血脂、血压,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措施
01.
保暖防寒是关键
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至关重要。室内温度应保持在 18 - 22℃左右,可以使用暖气、空调等设备进行调节。在外出时,要穿戴足够保暖的衣物,特别是头部、颈部和脚部的保暖。头部是人体热量散失的主要部位之一,戴上帽子可以有效减少热量散失;颈部有丰富的血管,围巾能够保护颈部血管免受寒冷刺激;脚部血液循环相对较差,穿上厚袜子和保暖的鞋子可以防止脚部受凉。
02.
适度运动强体魄
尽管冬季天气寒冷,但适度的运动对于老年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必不可少。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在天气较好的中午时段,气温相对较高,老人可以选择外出散步,每次 30 - 40 分钟,速度适中即可。如果因天气或身体原因无法外出,也可以在室内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传统的健身运动动作舒缓,能够调节呼吸和气血循环,非常适合老年人。同时,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避免运动损伤。
03.
合理饮食保健康
冬季饮食应注重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例如,菠菜、芹菜、苹果、橙子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食物富含抗氧化物质,能够减轻血管的氧化应激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高脂肪、高盐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腌制咸菜等。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饮食上还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加重心脏和肠胃负担。
04.
保持良好心态很重要
冬季日照时间短,天气寒冷,部分老年人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血压波动、心率加快等。因此,家人要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和陪伴,鼓励他们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与邻居聊天、参加老年俱乐部等。老年人自己也要学会调节情绪,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下棋等方式放松心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冬季是老年人面临心脑血管疾病威胁的严峻时期,但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正确的应对方法,我们可以帮助老年人远离心脑血管“雷区”,安全度过寒冷的季节。
医院地址:松原市宁江区和平路2555号。
交通指引:乘坐19路、21路、51路、52路公交车到松原市中心医院站点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