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发展新天地、不断创造新辉煌”——习近平主席视察澳门特别行政区纪实
“澳门是祖国的掌上明珠,我一直惦念着这里的发展和全体居民的福祉。”一番真情流露,让南海之滨绽放的盛世莲花,更加暖意融融。
12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临澳门,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澳门特别行政区。
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的喜庆时刻,回顾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丰硕成果,擘画澳门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更好发展的宏伟蓝图,指引澳门乘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浩荡东风,打开新空间、实现新飞跃、创造新辉煌。
(一)非凡之历程——“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取得巨大成功”
1999—2024年,岁月划出一道耀眼的轨迹。
盛世华诞,莲城欢动。
“莲花宝地”的城市风景,充溢着节日的气息:耸入云端的澳门旅游塔,披上了红色的灯影;大三巴牌坊矗立,如织的人群在庆祝海报前流连……
澳门旅游塔、西湾大桥一带的景色(无人机照片,2024年12月11日摄)。新华社发(张金加 摄)
阳光洒在金莲花广场。12月20日一早,澳门各界人士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静静等待。
清风徐徐,海波荡漾。
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人们抬头凝视高高飘扬的旗帜,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
2024年12月20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隆重举行升旗仪式,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这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迈上新征程的时代,这是澳门与祖国内地共繁荣共奋进的时代。
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内,灯光璀璨,气氛热烈。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隆重举行。
上午10时许,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步入会场,全场起立,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习近平主席走上主席台监誓。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岑浩辉首先宣誓就职。
接着,习近平主席监誓,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主要官员在岑浩辉带领下宣誓就职。
之后,岑浩辉监誓,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委员宣誓就职。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主席健步走上主席台,发表重要讲话——
“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带领社会各界接续奋斗,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取得巨大成功。澳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2024年12月20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隆重举行。这是嘉宾热烈鼓掌。新华社记者 陈铎 摄
25年前,漂泊无依的游子重回祖国母亲怀抱。在新千年前夕,澳门洗尽历史风尘,迈进新的纪元。
25年来,祖国始终把澳门作为掌上明珠,始终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的最坚强后盾,始终为澳门发展提供最大机遇。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抵达澳门时,对中外记者所言:“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势不可挡,澳门的发展厚积薄发、未来可期。这是澳门居民的光荣,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历史性成就,蕴藏着宝贵的经验启示。
“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向世人证明,‘一国两制’具有显著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好制度,是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好制度,是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好制度,必须长期坚持。”
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国两制’蕴含的和平、包容、开放、共享的价值理念,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值得共同守护。”
站在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习近平主席深刻指明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继续推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的4条原则——
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维护高水平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独特优势、强化内联外通;弘扬核心价值、促进包容和谐。
凝聚家国相依的深情,传递砥砺前进的力量。
游客在澳门大三巴牌坊庆祝布景旁留影(2024年12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一恒 摄
“我坚信,只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有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有伟大祖国作坚强后盾,澳门一定能打开发展新天地、不断创造新辉煌,一定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会场内,一次次响起热烈掌声,回应着习近平主席对澳门、对澳门同胞的深情厚爱,表达着澳门社会各界携手同心共建美好澳门、共襄复兴伟业的满腔热忱。
置身会场,聆听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刚刚宣誓就职的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岑浩辉在备受鼓舞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他表示:“我将不负习主席的期望,带领特别行政区新一届政府,团结社会各界勠力同心、守正创新、善作善成、接续奋斗,不断开创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新局面。”
3天时间,10多场密集活动,习近平主席同澳门各界广泛深入交流。
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里,“澳门厅”“路环厅”“西湾厅”“会见厅”“牡丹厅”“宴会厅”……场景不断转换。一场场会见,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中,习近平主席同大家亲切握手,交谈勉励,合影留念。
这是2024年12月2日拍摄的东亚运动会体育馆外景。新华社发(张金加 摄)
从澳门国际机场迎接的少年儿童,到澳门科技大学校园里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从其乐融融的欢迎晚宴,到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
面对可亲可爱的澳门同胞,习近平主席总是笑容满面。一句句亲切问候,温暖人心。
“澳门是镶嵌在南海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伟大祖国的一方宝地。”“时隔5年,再次来到澳门这块美丽的土地,和大家共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感到十分高兴。”言语之间,饱含深情。
宝地更辉煌,明珠更璀璨。
“澳门拥有‘一国两制’这一独特优势,已经打下坚实发展基础,乘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浩荡东风,完全有条件有能力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实现更好发展。”
这是澳门前行的历史方向,这是澳门奋进的历史机遇。
(二)青春之朝气——“让青春在建设强大祖国和美好澳门的广阔天地中绽放光彩”
青春之年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灼灼生华。
“青年是澳门的希望和未来,是建设澳门、建设国家的有生力量。”在庆祝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寄语澳门青年,并谈到了视察澳门期间的体会:
“这两天,我接触了不少澳门青年朋友,他们有的成为特别行政区优秀管治人才,有的在创新创业道路上取得骄人业绩,有的在教学科研岗位上一展风采,有的在国际舞台上演绎人生。”
19日上午,习近平主席来到澳门科技大学考察,亲切看望在校师生和科研工作者。
这是澳门科技大学外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这是一所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成长共发展的年轻大学,目前已经成为澳门在校学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综合教学大楼里的展板上,展现澳门高等教育近年来学科优化布局的图表,吸引了习近平主席的目光。
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部门负责人介绍:“澳门高校围绕澳门‘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布局学科体系,近5年,学科从280多个增加到390多个。”
习近平主席听了十分高兴:“紧紧围绕国家和澳门发展的需求布局学科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这很重要。教育的学科布局,对得上号,才是有用功。”
澳科卫星科学与应用数据中心的大屏幕上,“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数据正在动态显示。这是首颗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也是国际首颗低纬度地磁场与空间环境的科学探测卫星。
2023年5月21日,“澳科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参与卫星研制的澳门科技大学18名师生代表满怀激动心情,写信向习近平主席汇报喜讯。
令他们惊喜的是,几天后就收到了习主席的回信。
“你们好!来信收悉。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你们投身国家科技事业和航天强国建设的热情与担当。”习近平主席在回信里热烈祝贺师生们,亲切勉励大家继续传承爱国爱澳的优良传统,为“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作出新的贡献。
此次,习近平主席特意来看望“澳科一号”项目团队的师生们。
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可可介绍了卫星实时运行情况、代表性科研成果和未来应用前景。
习近平主席肯定:“你们的工作很有价值,这个项目转化以后的实用意义很大。”
参与项目的科研人员围拢到习主席身边。
“都是年轻人啊!”习近平主席笑着说,“这是我们国家现在航天领域科技人才队伍的一个显著特征。”
“都来自哪里?”习主席问。大家纷纷自报家门,青年才俊来自大江南北。
听闻团队里一名助理研究员是甘肃定西人,博士毕业后来到澳门,习近平主席听了十分欣慰:
“多不容易啊。甘肃定西,当年是我们国家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苦瘠甲天下’。现在,那里同样可以培养出人才来。这说明了我们国家扶贫开发事业的成就,我们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习近平主席再次勉励这群逐梦苍穹的青年人:“我看好你们,一定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青春之澳门,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未来。
“同学们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不仅要有求学求知的热情,而且要有心系国家、心系特区的担当”,10年前,在澳门大学参加主题沙龙,习近平主席鼓励大家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骨气和底色;
“我坚信,澳门年轻一代必定是有为的一代、值得骄傲的一代,将来一定会成为澳门乃至国家的栋梁”,5年前,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观摩了中国历史公开课,习近平主席勉励同学们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
在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习近平主席参观“全球地图中的澳门”粤港澳大湾区与澳门古地图展。
从16世纪末比利时人绘制的“亚马港城图”到19世纪中叶土生葡人创作的《澳门城图》,从气势恢宏的《澳门至香山城山水长卷》到清代澳门同知编撰的《澳门记略》插图……脚下这片土地的历史风貌次第铺展。
习近平主席细细观看,不时驻足。
历史的长视距里,百年凝于一瞬。地图的纵横变迁,直观地浓缩沧海变为桑田、天堑变为通途的壮阔历程。
书桌上,摆放着一本清光绪年间出版的《盛世危言》。彼时,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启蒙思想家郑观应在澳门写下“富强救国”的思索探寻。
习近平主席停下脚步,仔细察看书中文字,念出其中一段,“‘地方之治乱,视官吏之贤否为转移’……这体现了吏治的重要性啊!”
图书馆里,习近平主席同正在查阅资料的同学们亲切交流。
澳门本地学生吴一怡是一名历史学博士生,她正在电脑上查询博士论文相关资料,选题聚焦清代澳门赵氏家族父子登科的故事。
吴一怡告诉习主席:“赵氏家族有句话,‘人可死,书不可死也’,让我很感动,这反映出我们澳门人对中华文明的坚守和传承。”
习近平主席鼓励道:“你这个选题很好。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正是要通过书籍,通过文字。我们要有这个文化自信。”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
图书馆大厅,掌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面对热情洋溢的师生,习近平主席说:
“看到澳门教育兴旺,大家朝气蓬勃、充满自信,我感到很高兴。澳门是非常重视高等教育的,这是一个战略意识。一个地方发展有没有后劲,关键在人才,要培养人才,就要抓教育。发展教育,要从底座抓起,幼教、普教、高教,一层一层地抓。”
“我们要得天下之英才而育之,鼓励内地和澳门学生之间双向交流,知识的交流,思想的交融。泱泱大中华啊,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要好好地团结在一起。祝愿并相信澳门科技大学明天会更好,澳门明天会更好。”
菁菁校园,澎湃着希望和力量。
(三)广阔之空间——“澳门一定能打开发展新天地、不断创造新辉煌”
历史有其时间,实践有其空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一国两制’实践也进入了新阶段。实现香港、澳门更好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是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使命。”
立足宏阔的时空经纬,习近平主席对澳门未来发展作出战略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掀开濠江故事的崭新篇章——
在庆祝大会上,提出4点希望:着力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着力提升特别行政区治理效能;着力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着力维护社会祥和稳定。
在欢迎晚宴上,提出3点期许:登高望远、海纳百川、锐意进取。
三句寄语,意涵深刻,四个“着力”,路径清晰,既指明认识论,也给出方法论。
横琴,无疑是濠江新篇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横琴与澳门血脉相连、水脉相通,最近处仅隔着187米,正担负起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使命,成为“一国两制”创新实践的活跃平台。
19日上午,习近平主席从澳门来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考察。
车窗外,海波不兴,镜海长虹,轮船往来,一派通江达海、面向世界的湾区气象。
横琴天沐琴台,将古琴抽象取形,对沧海、传“琴韵”。
这是2024年11月26日拍摄的横琴天沐琴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琴澳两地的新景观正演奏出波澜壮阔的时代交响。
习近平主席走进天沐琴台“琴澳和鸣——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主题展”,仿佛步入一条“时光隧道”,澳门与横琴的地标渐次呈现:
妈阁庙、金莲花雕塑、澳门旅游塔;横琴口岸、横琴文化艺术中心、天沐琴台……有历史的积淀,更有发展的动能。
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大潮中,琴澳并蒂之莲正精彩绽放。
“这是我时隔6年再一次到横琴,也是15年来第5次到横琴。”习近平主席感慨系之,“这一路走来啊,我是参与者、决策者、见证者。”
仅有30多平方公里土地,澳门的发展曾受制于“小”。由于历史的原因,澳门经济结构长期“一业独大”。面对发展规律、时代变迁,无论从地理面积还是经济安全的角度,澳门都面临拓展发展空间的现实命题。
2009年1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曾到横琴考察。从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边陲海岛,蝶变为大道纵横、高楼林立的开放前沿,15年来,横琴的发展,倾注着习近平主席对澳门同胞福祉一以贯之的深情牵挂,体现着中央为澳门长远发展计的高瞻远瞩。
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今年3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封关运行。截至今年10月底,在合作区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超过1.6万人,就业人数5000多人,更多澳门人在横琴乐业、安居。
位于横琴大桥北端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标志(2024年2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澳门新街坊是横琴首个为澳门居民打造的综合民生工程。在项目展区前,习近平主席同居住在这里的澳门市民代表亲切交谈。
“过关没有什么繁琐的手续吧?”“全天24小时都可以通关吗?”习近平主席问得很细。
“通关非常方便。交通时间就是15-20分钟,就像在内地城市坐地铁一样。生活在这里也感到很习惯。”今年开始在横琴居住的澳门大学员工汪淇,向习近平主席分享快捷通关的感受。
“在澳门都是做什么职业的?横琴创业条件怎么样?”习近平主席很关心横琴营商环境建设。
“我是做中成药的执业医师。在横琴,能够把内地和澳门的优势结合起来,事业空间开阔多了。这里还有衔接澳门教育制度的学校,我很放心孩子在横琴成长。”致力于中医药发展的澳门创业青年黄滋才,激动地对习近平主席说。
澳门创业青年黄滋才(右)和家人在“澳门新街坊”的家里合影(2024年12月6日摄)。新华社发
“这里也是新的桃花源啊。桃花源里可耕田。”习近平主席微笑着说,“祝大家工作顺利、生活愉快!希望更多澳门同胞、更多澳门青年在横琴演绎精彩人生!”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横琴开发建设15周年,合作区成立3周年……从“琴澳同源”走向“琴澳一体化”,每一步都孕育新的希望。
2024年前三季度,横琴澳资产业增加值26.3亿元,比2021年同期增长318.6%。目前,横琴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8户,累计引进院士和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29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合作区开发建设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是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巩固提升的关键阶段。
位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横琴口岸作为“一线”口岸,专门为符合条件的澳门居民设置“新家园便捷通道”(2024年2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一定要牢记开发横琴的初心就是为了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习近平主席语气坚定,“要坚定落实规划,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久久为功。”
在20日上午的庆祝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需要注意的是,中央决定开发横琴,目的就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这个定位要把握好,不能发展一些与这个定位不一致的产业项目。”
传承有继的蓝图,生生不息的画卷。
“广州诸舶口,最是澳门雄”。展望未来,登高望远、海纳百川、锐意进取的澳门,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作为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和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的澳门,正在拉开更大发展场域,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随着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中西文化交流互鉴重要窗口的中国澳门,将更好扮演内联外通的桥梁角色,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投身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维护安全和推动发展都要坚定不移。
20日下午,习近平主席视察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驻澳门部队全体官兵致以诚挚问候。他强调,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全面加强部队建设,全面提高履行防务能力,发挥好定海神针作用,为继续开创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壮美的画卷已经展开,澳门的前景无限光明。
2025年,将制定中央“十五五”规划建议,这将给澳门发展提供新的广阔机遇。
面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各方面代表,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催人奋进:
“有外国领导人对我说,中国有一大优势,你们总是制定各种规划,而且各种规划总是能实现。现在,大家对中国式现代化充满信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一定会有澳门更为精彩的篇章!”
稿件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