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是这样的人吗?
出门逛街,看到可爱的东西,总是忍不住地摸一摸、捏一捏;
无论是商场里可爱的小玩偶,还是地铁上肉嘟嘟的小宝宝,都逃不过你的“魔爪”。
见到好久不见的朋友,会立刻上前拥抱、牵手、贴贴。
到了晚上,一定要抱着伴侣或毛绒娃娃入睡,才能感到满满的安全感。
其实,这一切都来源于人性对触摸的渴望。
Nature 期刊的一篇研究表示:
“触摸能提升人的健康水平,有效缓解焦虑和抑郁。”
今天,想和你聊聊:“触摸”的神奇魔力。
触摸,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正常需求”
喜欢“摸摸”,不代表你“不正经”。
人类从出生开始,就体现出了对触摸的需求。
比如在婴儿时期的我们,总是啼哭不已,通过妈妈的拥抱和抚触,就能让我们感受到极大的安全感,情绪就会慢慢稳定下来。
这是因为,身体上的接触会向婴儿传达一个信息:我不是孤单的,有人在关心自己。
这种安全感,是婴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有助于TA们建立对世界的信任。
著名心理学家哈利·哈洛的恒河猴实验显示:在婴幼儿时期,得到及时、足够安抚的婴儿,更容易建立起“安全型依恋”,会在成人后拥有更健康的亲密关系。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这是因为,当我们被触摸时,身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这些反应会在潜意识层面留下印记。
例如,温柔的触摸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安全和舒适,这种感觉会被潜意识记录下来。
当我们以后再次经历类似的触摸时,潜意识可能会唤起曾经的美好感受,从而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同时,从社交层面来讲,触摸也是人与人之间重要的情感表达方式。
比如在学生时代,我们判定两个人关系是否亲密,会看 TA 们下课有没有手牵手一起去上厕所,放学有没有肩并肩一起回家。
关系好不好,就看挨得近不近,身体语言,是最骗不了人的。
这也是“生理性喜欢”的一种体现。
心理学著作《了不起的身体语言》中提到:
“一个人对你有好感时,身体上会下意识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信号。”
比如 TA 会忍不住进入你的私人距离。私人距离一般在 45~120 厘米,可以握到对方的手;如果你们关系很亲密,距离会进一步缩短到 45 厘米以内,可以拥抱到对方。
倘若你不排斥也不拒绝,甚至会期待 TA 的靠近,那么恭喜你,你们应该是互相有好感的。
在亲密关系中,触摸能够给予双方强烈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身体的接触让彼此感受到对方的真实存在,这种实实在在的感觉会让人觉得安心和满足。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触摸,可以抚慰每一个受伤的灵魂
有网友分享自己的故事:
有一阵子我的工作压力特别大,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下去了。
但每次只要回到家抱着我的猫咪,看到它依偎在我的怀里,我整个人紧绷的精神就会立刻松弛不少,感觉这个世界又变得温暖了一些。
每当我们伤心、失意、难过时,如果有人可以轻轻抚摸一下我们的脸颊、给我们一个拥抱、拍拍我们的肩膀、摸摸我们的头,就足以给到我们最大的安慰和支持。
在电视剧《妈妈朋友的儿子》中,女主发现自己罹患癌症后说:
“就像我跌倒擦破膝盖一样,想躲在妈妈怀里哭,这样,癌症是否就会变成区区小事,我能轻轻地将它拍掉,然后站起来呢?”
一次温柔的触摸,胜过千言万语的安慰,它是心灵上的“暖手宝”,抚慰着生命中的疲惫与伤痛。
当我们被人拥抱或者握住手时,身体会释放出催产素以及内啡肽等化学物质,给我们带来舒适和安心的感觉,增强我们面对困难的勇气。
荷兰科学家有研究表示:触摸能显著改善心理健康,通过频繁的触摸,可以减轻抑郁和焦虑的情绪、缓解紧张感,让人产生幸福感和愉悦感。
在电视剧《少年派 2》中,男主钱三一因为面临学术研究、导师去世等压力,患上了抑郁症。
回国之后,他和女主林妙妙解除了之前异地导致的误会,确定了恋爱关系。
每当钱三一感到焦虑悲伤时,虽然林妙妙无法感同身受或者提供解决办法,但她都会紧紧抱着他,默默陪伴在他身旁。
原本因为抑郁每天都活在黑暗中的钱三一,因为林妙妙的不懈支持,最终慢慢走了出来。
在亲密关系中,触摸能加深彼此的信任感,因为它需要双方放下心理防备,敞开心扉,以最真实的自己去感受对方的温度和力量。
频繁而恰当的触摸,能激发体内“爱的荷尔蒙”,极大地提升亲密关系的亲密度,增强情感纽带,让双方更加依恋彼此。
所以,建议你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伴侣不开心时,多对TA做一些亲昵的小动作,如抚摸对方的头发、轻触对方的脸颊等,让伴侣感受到你更多的爱意。
而且,触摸还能唤起美好的回忆。
当两个人吵架后,冷静下来时,给彼此一个拥抱,能让彼此回忆起曾经的亲密时刻,更加珍惜彼此,进一步巩固亲密关系。
在身体层面上,触摸还可以缓解疼痛。
当我们感受轻柔的触摸和按摩时,身体感受到的刺激会占据身体上其他部位的感觉,进而分散身体对疼痛的感受,减轻痛苦程度。
之前我在某个电商公司工作时,因为经常加班直播到半夜,整个人腰酸背痛,头晕脑胀,一段时间后还因为手脚发麻,住进了医院。
身体恢复后,我痛定思痛,坚持在每周五下班后,和同事一起去按摩。
在按摩过程中,肩颈得到了充分的伸展和放松,内心的疲惫和压力感也会减轻。
其实,大部分的触摸之所以能让人心情愉悦,是因为我们从中感受到了被爱、被包容和被支持的美好。
触摸,是心与心之间最无声的桥梁,它跨越距离,在肌肤相亲的瞬间,传递着无尽的爱与温暖,抚慰每一个受伤的灵魂。
害怕与人触摸,是出于什么原因?
触摸对人的益处多多,但也会有人抗拒与他人进行身体接触,难以用触摸来疗愈身心。
身边有人就有这种“亲密恐惧症”,就连最好的朋友碰到她的手臂,她都会本能地甩开。
因此,她也一直不敢进入亲密关系,同时内心感到很痛苦,不知道如何改变。
一般来说,人们抗拒触摸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4 个方面:
1
过去的创伤经历
曾经遭受过身体或情感上的虐待、暴力、性侵等创伤的人,可能会对触摸产生恐惧和回避。
这些痛苦的经历会在 TA 们的潜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一旦有类似的身体接触情境出现,就会触发“自我防御机制”。
比如,在电视剧《没关系是爱情呀》中,女主因为小时候目睹了母亲出轨,导致长大后对亲密关系异常抗拒,无法进行正常的恋爱。
2
缺乏安全感
如果成长过程中缺乏稳定的关爱和支持,或者经历过多次被抛弃、被背叛的人,会导致 TA 们内心缺乏安全感,不相信自己会被爱。
这样的人,通常只愿相信自己,表现得无比坚强和独立,但其实内心依旧渴望爱。
3
自我认知问题
对自己的外表不满意,或者有强烈的自卑心理的人,可能就会害怕他人的触摸。
TA 们觉得自己不够完美,常常担心被人嫌弃或批评。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可以试着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探索出恐惧的根源,处理好过去的创伤,提高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
例如,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逐渐克服对触摸的恐惧。
“暴露疗法”可以让我们逐渐敢于面对害怕的情境,通过系统的脱敏过程,减少恐惧反应。
同时,我们可以逐步尝试与他人进行身体接触。从轻微的接触开始,比如握手、轻拍肩膀等,等适应后逐渐增加接触的程度和频率。
这可以从与信任的人触摸开始,如家人、闺蜜,然后逐渐扩大到那些自己不排斥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关注自己的感受,及时调整节奏,避免过度强迫自己。
最重要的是,我们不需要因为自己抵触身体接触而感到自卑或自责。
每一种心理障碍都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体上,这并不等于你有错或不健康,很多时候它只是我们情绪波动的一种正常反应。
去贴贴、抱抱,疗愈自己
1
自我触摸
当你感到孤独、焦虑或不安时,如果身边没有能接触的人,可以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拥抱。
将双臂环绕在自己的身体上,轻轻抱紧,感受自己的身体温度和力量。
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给予你安全感,让你感受到自己对自己的关爱。
你也可以躺在柔软的床上或沙发上,用抱枕或毯子紧紧包裹自己,让自己感到仿佛被一个温暖的怀抱包围着。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你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2
与人触摸
荷兰科学家研究发现:比起触摸他人,被人触摸时对心理健康的益处更大。
同时,单向触摸,也能引发双向触摸。
所以,在彼此都自愿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多多地与家人、爱人或朋友进行亲密的身体接触,如拥抱、牵手、贴贴等。
这些触摸行为可以传递爱、关心和支持,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连接。
同时,与宠物互动也是一种很好的触摸方式。
比如抚摸宠物的毛发、轻挠它们的身体、抱抱它们……都可以让你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如果身边没有值得信任的人,宠物的陪伴和触摸也可以给予你无条件的爱和安慰。
如果你的亲朋好友不在身边,也不养宠物,那也不用担心。
Nature 子刊有研究表示:与物体或者机器人的触摸,对身心健康同样有帮助。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触摸自己喜欢的毛绒玩具、收藏的手办等,来减轻孤独、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3
专业按摩
如果你感到身体特别紧张或疲劳,也可以考虑去专业的理疗中心接受按摩治疗。按摩师的按摩手法和技巧,可以帮助你放松肌肉、缓解身体疼痛、促进血液循环。身体舒服了,心也就没那么难受了。
写在最后
在这天气渐冷的秋冬季节,在彼此自愿的前提下,请多和身边的人“贴贴”吧!
不想和人接触的话,摸摸我们的宠物、抱抱我们的玩偶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敢于去爱,以及相信自己会被爱。
参考文献
[1]. Packheiser J, Hartmann H, Fredriksen K,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ultivariate meta-analysis of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benefits of touch interventions. Nat Hum Behav. 2024. doi:10.1038/s41562-024-01841-8
[2]. Touch·forsocioemotionaland physical-well-being:A·review.
策划制作
来源丨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责编丨杨雅萍
审校丨徐来、林林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点亮“在看”
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