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轻生以后,全世界仿佛都开始爱她了。最近我也刷到很多关于琼瑶作品的思想解读。
我发现这些解读,回答了我自己内心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觉得现在很多的影视剧都不合理?
当然,现实世界的问题永远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我也不可能说尽全部。
但就我个人觉得不合理的点来说,其实就是觉得“剧情人物的互动感情建立不够细腻”“除了主角以外,配角很多都单薄”“推剧情驱动人物行为逻辑而非每个角色本心出发”……
我记得大学的时候,有一部美剧《吸血鬼日记》很火,里面有个女主艾莲娜和男二戴萌,一开始是仇人关系,但是到了第二季,戴萌的口头禅已经变成了“我绝不可能让艾莲娜遭遇危险”。
我深深记得,当时看到第二季,我自己突然感到不可思议,还特意回家放了一二季剧情,细看怎么第一季互杀的人,第二季成了忠犬和女神的关系?而且我两季看下来,还觉得戴萌对艾莲娜的感情转变非常自然合情合理。
这其实就是编剧情感刻画足够细腻,把每个配角当成人去描摹碰撞的结果。
哪怕外界嘲笑美剧ABCDEFG像玩纸牌一样凑对,但是人类只会嘲笑他们乱,却不常说假。
我一直到现在都很少看内地剧,更常看港剧,我原本以为是我不适应内地剧的剪辑手法,更喜欢港剧的家常细节。
但最近很多剖析琼瑶的up主都会提到一个词——左右脑互搏,它给了我一个新答案。
所谓“左右脑互搏”,就是把每个角色当成真实的人去换位思考。
比如琼瑶写《一帘幽梦》紫菱的浪漫爱情,也会让反派绿萍发声,痛骂其自私自利;
她写《新月格格》的奇情,也会安排原配雁姬的悲情。
她笔下的每一个角色,她都愿意换位思考,让她们站在各自立场吵架,互相多角度看问题。
这也是她一直被批评“三观不正”的原因。
但比较嘲讽的是,攻击她三观不正的台词,依旧是她自己写的“你只是失去了一条腿,紫菱是失去了爱情和半条命”云云。
她怎么能一边写出被人用来攻击她的三观正言论,一边写出三观不正的男女主呢?
这就是她的“左右脑互搏”写作精妙所在。
也是她的风险所在,还是现如今内地剧这种技法少的原因所在。
相比带着剧情去驱动角色行为,所有人围着主角来的“主角中心制”。
“左右脑互搏”更费心力,还很容易吃力不讨好,被无脑观众上升到作者三观有问题上的指责。
所以,只带入男女主就好了,剧情推动任务行为就好了,除了男女主其他配角都闭麦走剧情就好了,省心又低风险。
对于没吃过细糠的年轻观众来说,这种“主角中心制”一直存在,她们自然看不出问题所在。
但我不是的。
我当电视剧儿童的年纪,正是《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爆火的年纪,港台剧的大女主风也正盛起。
我习惯了配角是可以有灵魂的,可以和主角对骂的,她们最激烈的情况,甚至可以如《还珠3》的小燕子和知画一样,直到结尾也互相不理解,互相鄙视对方,但大家都有相对好的结局。
我习惯了电视剧里,每一个人都是人,拥有人性,拥有一个有人权的结局。
所以,最近看琼瑶创作的解读,我才终于知道,我为什么会觉得现在的剧不对了。
因为在20年前,我已经接受了琼瑶等编剧的“细腻”“人性驱动”“每一个角色都是人”的出厂设定,对我而言,这才是对的。
当然,我今天要讨论的也不是新旧编剧的创作思路谁对谁错的问题。
而是为什么在这两年,“女性主义”会成为潮流的问题。
它当然牵扯到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这世上的任一现象,都不会是单一因素造成的。
而我有一个比较打动人的猜测是: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二十年前,一批“爱女”“女性主义”的编剧创作出了港台内地的爱女作品。
在这些作品里,女反派也会有好下场,也会有自己的人性挣扎,编剧们会通过这些作品去讲述女人的困境与如何破境,讲她们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带着皇子去大理,讲她们摇身一变成陀枪女警,讲每个女性如何爱情事业双得意,去愤怒发声原配妻子处境的不公平,给一个个荧幕前的女孩子种下了“女孩也可以成为绝对主角”的思想种子。
而历经二十年,这些孩子长大了,她们有些成为了观众,也有些成为了编剧,于是又形成了新一批的“女性主义”创作潮,出现了《大山的女儿》《山花烂漫时》这样的剧集。
这个思考推测其实挺有意思的。
本号所有文评都是辛苦原创,如果已经看到这里,好看的妹子们点个在看和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