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故事丨遇见

文化   2025-01-07 15:53   河南  


      我和王付永老师第一次见面是在2021年仲冬,他是市非遗项目宣纸烙画代表性传承人。

      那天,我和朋友在县城的平顶山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发展中心采访。听朋友说,前些天,宝丰的4件非遗工艺品亮相2021国际手工艺品交流展。其中,王付永老师的宣纸烙画作品《赵云》《山水楸树槎枒》被选中展出。

      王付永老师的宣纸烙画作品能够漂洋过海参加国际展,让我感到很震惊。当时,我对于木板烙画略有所闻,对于宣纸烙画一无所知。当我问王付永老师的参展作品在哪里时,朋友告诉我王付永老师已经取走了。之后,朋友与王付永老师进行了联系。

      大约等了30分钟,办公室走进一位身着黑色上衣,戴着帽子口罩,手攥两个卷轴的人。虽然我看不清他的脸,但是他的眼睛炯炯有神。他进屋后,朋友进行了简单介绍。紧接着,王付永老师在朋友的协助下,将那两幅参展的作品缓缓打开。只见画上的赵云骑着马,握着刀,长须飘然,呼之欲出。我迅速拍下了照片。当时,十几分钟的相逢,王付永老师一直没有摘口罩和帽子,我没有进行过多的采访,也没有记王付永老师的联系方式,便匆匆回单位赶新闻。

      此后,我了解到:烙画又名烫画,火针刺绣,是用铁钎在油灯上加热后,在葫芦或硬质木板器物上熨烙的一种传统工艺美术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曾一度失传。光绪三年,传统烙画被人重新整理,后传至平顶山。

      上世纪50年代,从事烙画的人对传统铁扦笔进行了改进,用电烙笔进行取代。宣纸烙画是传统烙画的延伸和创新,是烙画工具和烙画选材的跃进,是火与纸碰撞、烙笔与宣纸共生的艺术。宣纸烙画是以电烙铁为笔,以电为墨,通过控制烙笔在宣纸上运行时的温度、力度、速度、角度等,使宣纸瞬间进行炭化,形成线条、色彩、浓淡、明暗不一的效果,熨烙出淡黄、中黄、棕、褐、黑等自然色相糅合的画面,看上去古朴自然,端庄厚重。

       时光悠悠。2022年12月,听县城的一位朋友说,宝丰县城有人画了一幅十几米的长卷《清明上河图》,我好奇地问,是国画,还是油画,谁画的,朋友一概不知。后几经打听,也没有下落,我也只好作罢。

      弹指一挥间,到了2023年11月,我听县城的另一位朋友说,王付永老师用3年时间在纸上用烙笔烙出一幅十几米的长卷《清明上河图》。这让我隐隐感觉,王付永老师就是我2022年以来一直我苦苦寻觅的画卷作者。于是,我就让这位朋友与其联系,前去拜访他。

      那天下午,我们来到宝丰县城净肠河北岸一个幽静的家属院。这是一个很宽绰的院落,院内南北大道两侧是高大的梧桐树。金色的阳光透过金黄的树叶,在地上形成了斑驳陆离的光影。猛然间,我看见向北20米处大道东侧站着一位老者。朋友说,他就是王付永老师。走近,我才看清楚,他仍然是身着干净、黑色的上衣,慈祥的脸庞泛着红润,满头的银发向后拢着。我上前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真没想到,原来是您画的!”他笑了笑,热情地招呼我们参观他的画室。画室墙壁上挂着许多书法和绘画作品,氤氲着书卷和墨香的气息。

      交谈中,我向其说明来意,时年63岁的王付永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他的经历和宣纸烙画的技法。

       他从小就酷爱国画,擅长中国画技法,1987年开始钻研宣纸烙画。30多年来,他在传承中国画技法的基础上,融合了工笔素描技法,借鉴了油画的点、线、面技法等,形成了古朴典雅、苍秀俊逸风格的宣纸烙画。

      宣纸烙画在熨烙前,要先胸有成“竹”进行构思布局,进而用铅笔在宣纸上轻轻打出线条和轮廓,再用稍微加热的烙笔在宣纸上勾勒出线条、形状的痕迹,然后用加热的烙笔进行熨烙。烙笔的温度过高、笔力过重、速度过慢,易造成“力”透纸背,甚至烧焦宣纸;温度过低、笔力过轻、速度过快,画面上的凸凹、浓淡、层次等效果不能如意表达出来。“特别是在绘制大幅宣纸烙画时,越到最后,越要集中精力,越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否则,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功夫就会毁于几秒间,无法挽回!”王付永老师说。

      宣纸烙画熨烙时,除了要有深厚的绘画基础,还要精准把握烙笔和宣纸的脾性。在薄薄的宣纸上熨烙,就像杂技演员“走钢丝”一样,看上去俯仰生姿,纵横捭阖,轻松自然。其实,自始至终都要谨小慎微,如履薄冰,不能有一点懈怠。

      说话间,王付永老师打开了室内的柜子,抱出一个黑红色的方形木盒,取出一个卷轴。在6个人协助下,伴随着一股淡淡的清香,一幅《清明上河图》在大家面前徐徐展开。整个画卷拉开,足足占了3间半房子,上面的山川草木、车马桥船、街道店铺层次鲜明,栩栩如生,人物神态活灵活现。现场立刻爆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咦——真美!”“太震撼了!”

      据王付永老师介绍,这幅画长11.9米,宽0.519米,花费了3年时间。听着他娓娓的讲述,我仿佛看到了他这些年在画室,用烙笔蘸着时光、心血、汗水,一笔笔作画的身影。

      人在旅途,芸芸众生,遇见是缘分,遇见是风景,遇见是幸福。3年的时光里,我与王付永老师一场邂逅,一场寻寻觅觅,一场不期而遇,定格在我的心中。他的精神让我感动,催我奋进。(作者:郭明远)


来源 | 2025年1月6日《平顶山日报》副刊

宝丰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由宝丰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旨在反映文化动态,推荐人文精华,传承文化血脉,促进文化交流,凝聚宝丰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