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俺来啦!
再次迎来了周六,不用早起,不用赶时间,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窝在家中为小妮子做她爱吃的饭菜,可以编辑一些自己所爱的文字,可以······
笔者每次去逛古玩大集,都会遇到一些儿时父母用过的老物,虽不会明码标价,但它们在爱怀旧的人眼里是闪闪发光的,是不可用金钱来衡量的。有的人认为它是是不再用的“破烂儿”,而有的人却将它们当成了无价之宝。
图中木质物件,本地称之为“拐子”,就是用来拐线(缠线)的工具。
记得儿时,逢农闲季,母亲就会与左邻右舍结伴骑着自行车去几十里地以外的村子买纯棉线,将买回家的线用此物一捆一捆缠好,再清洗,最后便可以放到织布机上织布。清楚地记得母亲坐在织布机旁,梭子在手中和织布机里来回穿梭,双脚也要有节奏的踩踏着织布机,看似简单的劳作,考验的却是织布人手脚和眼分工协作的默契。若是换成读了些文字的我们,未必能将此活儿做好。
小小的“拐子”,折射的是母亲的付出,折射的是母亲的智慧,折射的是母亲对家的爱,还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图中物件是“火筷子”,曾经取暖必用之物,用来夹炭火。
时光易逝,回忆难忘,这一件件老物,记录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见证了一代人的生活故事。
时隔几十载,当再次看到曾经用过的老物,心中便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暖流,那或许是对过去深深地眷恋。
笸箩,本地的叫法,曾经是农家人火炕上的必备之物,用来盛放针线、顶针、布头、补袜板儿等等。
平凡的我们,每每看到曾经用过的老物,那份怀旧之情便会油然而生,似乎由着这些老物,就能找回那逝去的美好时光,也能找回那个最纯真的自己。
图中两个物件,曾经是七八十年代红极一时之物,只不过随着新物的代替,不得不远离我们的生活。几十年后,当再次看到此物,曾经泡茶、喝品茶的画面,便会一一浮现眼前。
这样的老物,在有些人眼里成了“废物”,而在部分人眼里,却成了追忆往昔岁月的“无价之宝”,毕竟物有价,而回忆却无价。
家人们,可还记得此物的名字?可还记得它的用途?
这一件件老物,承载着太多的陈年往事,随着时光流逝,它们虽渐行渐远,但那些与之相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从未离开过我们。
平凡的我们,留不住岁月,但我们可以用记忆去守护那段旧时光,去延续那段旧文化,去传承那份旧情感。
【图文原创、独家发布,严禁抄袭搬运剽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