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下称:生物城)创新药产业再传好消息——近日,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下称:康诺亚)宣布,其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注射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成为目前国内首个获批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生物制剂。
把时间线拉长,梳理过去一年来生物城的“大事记”,用“进入收获期”来形容也不为过——
威斯津生物研发的“WGc-043注射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新药临床试验(IND)批准,成为全球首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EB病毒相关肿瘤的治疗性mRNA疫苗;
康诺亚先后与Belenos Biosciences和Platina Medicines Ltd (PML)签约,斩获超8亿美元“出海”大单……
生物医药是对“园区资源”高度需求的产业。生物城的繁荣,为“园区”在产业发展中需扮演怎样的角色、需提供什么资源,以及园区与入驻企业应如何共成长等关键问题,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
“筑巢引凤”
让创业者们“先生活,再创业”
在制药业中一直流传着“双十”困境,即一款新药的研发通常需要“耗费十年时间”和“超过十亿美元的巨额投入”。因其高风险与长周期的特征,创新药被认为是少数人的竞争,对于地方来说更是如此,既需要远见卓识,也需要持之以恒,更需要担当作为。
过去几年,成都在全国生物医药发展格局中加速崛起、进位升级,正朝着万亿级生物医药产业目标加速迈进。为何选择成都?“先生活,再创业”,成为许多早期入驻企业相关负责人回忆里的高频词。
据了解,在规划建设早期,生物城就选择将更多的资源优先配置在生活基础设施上,包括青年公寓、人才公寓等超过10000套居住产品;诺博幼儿园、万汇小学等教育机构;京东方数字医学中心、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天府院区等医疗设施。
康诺亚就是在这一阶段入驻的生物城。创始人陈博曾在采访时提到,2016年,成都生物医药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生物城也才刚启动建设,投资人对来这里组建公司不理解。
“当时成都为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和‘拎包入住’的办公环境,吸引力非常大。”看到生物城用两年时间“建筑起来了,绿化也起来了”,变得“既适合工作又适合生活”,他感到“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除了“宜居”,要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得好,更需要“宜业”。
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进是比陈博更早“入园”的人。2012年决定回国时,李进曾受到很多城市的邀请。之所以选择成都高新区,后来搬迁到生物城,部分原因来自他在四川求学的“情怀”,另一部分原因是本地的产业支持政策——
成都先导刚成立不久,便获得成都高新区给予的场地、租金、装修等补贴支持,推动建成1500平方米高标准实验室。随着其产业扩张,亟需更大场地。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公司搬迁至生物城,融入更为完善的产业生态之中。
2020年,成都先导登陆科创板,成为西南地区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两年后,成都先导再次加码,与生物城签约建设全球药物研发及生产基地。
助力企业
与时间赛跑、与现金流赛跑
对于创新药企业来说,药物的研发、审批和生产制造进度极为重要,任何一个环节滞后都可能对市场效益带来巨大影响。
据了解,生物城设立了工作站,为园区企业提供行政审批事项受理前咨询、产品注册和生产准入政策指导,对重要品种、重点项目开展“研审同步”“一对一”跟踪服务,为企业开辟审评、审批、检验检测绿色通道,降低企业时间成本。
从推进项目建设来看,康诺亚也很有发言权。“生产基地的建造时间是按照新药节奏倒计时的,必须和时间赛跑。”陈博提及,公司投资建设的一桥生物技术创新药物全球总部及制造基地,作为成都首个以“标准地”方式出让的工业用地项目,实现了生物城“拿地即发证”“拿地即建设”。该基地从土地成交之日起,仅用时27天就取得了不动产证(土地)、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及施工许可证。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与时间赛跑外,生物医药同时也需要与现金流赛跑,尤其是初创公司,在新药上市之前,缺乏自我造血的能力,依赖外部资金的支持。
生物城的第一只投资基金,即成都生物城一号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注册落地、投资平台国生资本的成立,开始补全产业园“金融赋能”功能。
事实上,国生资本的出手次数也并不保守。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统计,国生资本2019年成立,2020年开始发力直投,不到4年的时间里出手已经超过了50次。值得一提的是,在传统认知里,国资较为青睐的D轮到PRE-IPO阶段投资,国生资本的出手次数停留在个位数,其中一些项目已实现退出;而在B轮及以前的早期投资,占比高达七成。究其背后原因,其实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
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表示,生物城通过配套设施及营商环境建设,攒下“摊平沉没成本”的能力,是其有底气广泛布局早期项目的核心原因,而这些早期项目愿意接受其投资,看重的也是国生资本对早期项目的充分理解。正是资本与项目的稳步运行,才进一步放大了生物医药产业最需要的“产业集群”。
从园区到城市,成都也正积极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持续推动培育大规模、多层级的基金集群,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8月,由生物城企业成都先导与成都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高新策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设立的成都蓉创先导股权投资基金正式成立。这也是中西部地区第一只依托上市链主企业和地方国资组建的医药并购基金,将专注于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并购型投资。
这只基金的成立,也将补齐成都生物医药全生命周期基金体系最后一环,完成“种子—天使—产业基金-S基金—并购基金”的投退闭环,加快形成生物医药“头雁引领、链主带动”的产业格局,促进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
全链条、一站式服务
实现生物医药“大进大出、快速通关”
截至目前,生物城累计落户项目超360个,总投资1400亿元,培育推动6家企业成功上市,引进高素质产业人才18000余人;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科研型功能平台86个,临床在研新药108个。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数字之外,还有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过去一年中,包括康诺亚、威斯津生物在内的众多园区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出海”,生物城也迎来了“出海”大爆发。采访中,许多企业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句话:“不出园区就能找到‘一站式’服务”。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能吸引企业形成集群效应,还通过合理调配资源、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及增强公共服务效能,驱动整个产业持续稳健地迈进。”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仅以供应链为例,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的“全链条”“门到门”“一站式”服务,就为国际化制剂产品构建一个高效、专业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实现生物医药“大进大出、快速通关”。
“在全力构建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我们聚焦于优化仓储服务水平、提升通关服务效率、增强企业国际标准化竞争力等多个维度,全面提升生物医药供应链的服务效能。”上述负责人说道。
更多“全球首个”“全国首个”出现,更多“成都造”全球掘金,更多产品走出国门,以天府国际生物城为代表的成都生物医药产业也在加速迈向万亿级。
信息来源:成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