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稳定畜牧业发展,积极探索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群众增收的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自治区农牧厅总结归纳了10种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参考借鉴,一起来了解:
4、什么是家庭牧场模式?
“家庭牧场模式”是指以家庭经营为基础,通过实行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实现畜牧业生产与草原生态建设“双赢”的生产模式。以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牧民廷·巴特尔为例,通过发展家庭牧场,探索出收入最高点、成本最低点、生态最佳点、劳力最优点“四点平衡”经营模式,家庭年人均收入20万元。主要做法:一是科学划定放牧场。将放牧场划分为夏季草牧场1620亩、秋季草牧场700亩、冬季草牧场1400亩、犊牛放牧场300亩,通过按季节轮流放牧实现草畜平衡。二是优化畜种结构。长期坚持肉牛良种选育,现已全部实现良种化。其中,饲养基础母牛60头,年可产犊60头、出栏60头,年纯收入40万元。三是注重贮草备料。拥有防灾备用草场800亩,建设全封闭遮光式贮草棚1处,可储备青干草20吨,确保灾年时节草料充足。四是强化经营管理。配齐暖棚、贮草棚、饲喂槽斗、饲喂机械、活动栅栏等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家庭牧场生产生活区,规范化经营管理。五是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注重草场改良,采用多个牧草品种进行人工种植,总结出“春季黄柳扦插、雨季草籽播撒、秋季平茬复壮”种植经验,家庭牧场草原生态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5、什么是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模式?
“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模式”是指以嘎查为单位,由集体经济引领带动,牧民按照自愿原则将承包经营的全部草场及牲畜入股,组建股份制合作社的生产模式。入社牧民具有股东和职工双重身份,合作社以现代企业制度划区轮牧、整体经营。以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芒赉嘎查为例,牧民以“16亩草场+1只羊”为1股,将承包经营的草场及牲畜折价入股,组建新型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主动对接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建设运营“克鲁伦营地”和奶制品加工作坊,实现牧民分工分业、三产融合发展。主要做法:一是统一制定轮牧方案。嘎查党支部书记带领合作社理事长制定牲畜划区轮牧方案,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刈割”的管理机制,促进草原植被恢复,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连续五年保持在80%以上。二是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将嘎查集体所有的970只牲畜折价入股合作社,进一步壮大了集体经济。三是促进牧民转产转业。实行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牧民加入合作社后,既可选择在合作社就业,也可选择外出务工,每月不仅有稳定的工资收入,还可获得合作社分红。四是实行产业化运营模式。以呼伦贝尔草原羊为主导产业,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模式,建立“合作社+牧户+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集中议价提高市场话语权。五是多元拓展增收渠道。培育传统奶制品、玛瑙石、民族服饰等具备民族文化特色的家庭加工作坊,打造以体验游为核心的“克鲁伦营地”旅游品牌,开发“旅游+”业态模式。
6、什么是托管代养模式?
“托管代养模式”是指依托养殖园区、合作社、大型规模养殖场等主体开展牛羊托管代养社会化服务,通过规模化经营、集中统一采购饲草料,降低饲养成本,适合易灾地区解决小规模养殖户饲草料短缺的生产组织模式。以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为例,苏尼特左旗澳伦牧业有限公司构建“政府+企业(合作社)+牧户”的肉牛托管代养模式,降低牧民养殖成本,提升畜牧业生产抗灾救灾能力,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主要做法:一是建立科学的托管机制。以受灾地区牧户和全旗脱贫户、监测户为重点,将牧区分散养殖的肉牛整合起来,提供肉牛集中托养及专业饲养服务,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抗灾减灾能力。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托管代养肉牛2435头,辐射带动牧民130户,其中脱贫户10户、受重灾户120户,为牧民节约饲养成本约200万元。二是健全托管代养模式。通过组织牧户与经营主体签订服务合同,明确代养时限、代养费用等具体内容和双方责任义务。肉牛托管期限为2024年1月-5月,共150天,每头牛每日托管费用为20至23元(其中:牧户承担每头牛每日10-13元、饲草料财政补贴每头牛每日10元)。按牧户自养管理费用每头牛每日18元计算,可为牧户每日每头牛节省5至8元。按照协议,每户可托养代管肉牛最多20头,150天的托管代养最多可为牧户节省2.4万元。三是保障低收入群体抗风险能力。供托管服务经营主体为脱贫户提供就业岗位,在肉牛托管环节雇佣本嘎查肉牛托管牧户,所需劳务均以劳动计酬的方式抵扣部分托管代养费用。
编辑:白国军
初审:包建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