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花篮是云丘山区一种特有的谈情说爱方式。在欢乐的舞曲中,一名女子相中一名男子,女子主动以目相视,并从手中提的一对花篮中分出一枝悬挂在树枝梢头,男子将花取下、并挑于鞭杆,男子与女子就开始自由恋爱了。
一对新人结婚前,双方家里都要蒸个大花馍,称作争花馍。说是争花馍的大小。一群幸福的婆娘凑在一起蒸馍,给办喜事助兴,手不停嘴不闲,把美好的祝愿随口唱出来。
然后,经过问名、订婚、换帖、通辰、纳聘,男子与女子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鸣炮三响,新娘上桥”的迎亲环节。
走在迎亲队伍最前面的人举着“礼担”,寓意着新郎新娘“有缘千里一线牵,无缘对面靠两边”的美好夙愿。唢呐手、鼓手吹吹打打,后面跟着一顶红花轿。
新娘被舅舅抱着上轿,象征着新娘不能踩到娘家的土,怕把娘家的财气、运气带走。新娘被舅舅抱上花轿后,先生随即手提酒瓶在花轿四周洒酒,据说可以驱邪避煞,让神鬼们都喝醉,不要来捣乱。在先生一声“唉……大家听一听啦,属龙的、属蛇的、还有外媳妇子怀娃的,大家避一避,让一让”迎亲的伙计们抬起花轿,走向新郎家。
在走向新郎家的途中,一位脸上贴着媒婆痣,脸颊打着两抹浓重腮红的媒婆,用她那三寸不烂之舌,加上夸张的面部表情和动作使围观的游客捧腹大笑。
迎亲队伍吹吹打打,新娘被迎入新郎家,院子里的喜庆气氛达到了最高潮。一路走来, 鼓乐喧天,此时的声音更响亮。此时目光瞅定新升任的婆婆,那形象可不怎么雅观。你看她不去迎亲,却坐在炕头上一手抱个插根擀面杖的盐罐,一手拿个馍馍,嘴里念叨:左摆摆,右摇摇,来年抱个胖小小,跟着爷爷割草草,跟着奶奶拾枣枣。这里为何?这里面深潜着持家的道理。俗话说:三十年媳妇熬成婆。从此,新任婆婆要当家主事 ,要指点媳妇。为啥抱盐罐?盐是严的谐音,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婆婆要严守家规,既要以身作则,还要开口教诲。
新娘迎回院,稍稍歇息便举办结婚仪式。仪式少不了叩拜高堂、夫妻互拜、交换礼物等程序。这一仪式如今在城市绝迹了,在平川乡村也极少能看见,所幸云丘山里还收藏着千古风俗。
新郎新娘双方拜完堂后,新人在众多游客的拥簇下被送入洞房。在众人的嬉笑打闹中,新人礼成。
婚姻,自古以来便是两个人的盟誓,是两个家庭的联结,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的传承。它意味着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风雨阳光,都要相互扶持,彼此陪伴,共同经营一个温馨的港湾。在入洞房的时候要新郎先进去,还要先上炕。上炕后,不能坐着,要踩四角。也就是沿炕走一圈,每一边,每个角都要踩到,这就是男人的责任,从此就把呵护新娘的重担挑在肩上。而洞房中的 “换碗面” 习俗,则将这份情感推向了高潮。新人相对而坐,交换着吃下对方碗中的面条,那一刻,他们的命运紧紧相连,从此将同甘共苦,携手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风雨。
塔尔坡古村结婚迎亲仪式是按照乡宁传统婚俗、民谚精心编排、打造的一场特色婚俗体验情景剧。过程精彩纷呈,热闹非凡,亲身体验更会让人回味无穷,印象深刻。
云丘山塔尔坡古村中传统婚俗情景剧每天都会上演,让广大旅客在云丘山古老的迎亲婚俗中,体验古代传统爱情的特色,感受不一样的爱情真谛。
去用爱创造属于彼此婚礼的模样,不管是什么形式,都是相爱的模样。
人生导演,时光掌镜,愿所有结婚的人在某日,回望今天,以皱纹题词,笑容谢幕。
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云丘山永远身体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