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研院报告|中国—中亚机制建设:亚欧合作新动能

文摘   2024-12-05 17:45   上海  


《上研院报告》(SIIS Report)《中国—中亚机制建设:亚欧合作新动能》是2024年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创新工程”项目——“中国—中亚机制建设:亚欧合作新动能”的最终成果,由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承担。该项目于2024年3月启动,9月完成,历时6个月,并于10月正式发布。课题负责人为强晓云,撰写成员包括赵隆、王玉柱、封帅、曹嘉涵、邱海燕、朱云杰。在本报告撰写期间,课题组成员密切跟踪中国—中亚机制建设的背景、动力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中亚机制建设的未来方向。在此期间,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进行实地调研,与中亚学者开展深入讨论,并举办了三场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分别为:2024年3月22日,与哈萨克斯坦欧亚国际问题研究协会合作主办“区域合作背景下的中哈关系:新挑战与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7月26日,主办“中国与中亚合作机制的挑战与前景”国内学术研讨会;9月24日,主办“中国—中亚机制的国际环境”国内学术研讨会。
作为中国主动运筹和塑造的最新外交成果,中国—中亚机制是中国对发展中地区整体外交的又一创举。中国—中亚机制作为首个仅有中亚国家和中国参与的合作机制,符合中国与中亚五国对本国、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顺应本地区安全稳定的要求,象征着中国—中亚合作进入了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时期。 







本报告围绕以下方面进行讨论:中国—中亚机制建立的背景;地区一体化趋势与中国—中亚机制建设的动力;中国—中亚机制建设面临的若干挑战;未来中国—中亚机制建设的若干方向。

报告结论如下:

1、当前,中亚地区的发展步入新阶段。国内政治现代化进程有序推进,国民经济向数字化、绿色化不断转型,为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成为中亚各国对外政策的重点。吸引更多国外投资与先进技术,尽快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需要中亚各国进一步拓展对外合作,多元务实外交成为中亚国家对外政策的显著特点。
2、新冠疫情叠加乌克兰危机,使中亚国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希望通过国家间合作的方式,来应对趋于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面对内外形势变革冲击,政治稳定、经济复苏与社会安全成为中亚国家核心和共性诉求。中国作为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体系化整合者,与中亚五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发紧密。新形势之下,物流革命、数字经济发展正成为推动中国-中亚合作的新动力。
3、中亚各国发展水平与资源禀赋差异,各国经济结构同质性高且市场容量有限,中亚国家间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域内外主要行为体在地缘政治领域的战略竞争,非传统安全治理领域的政策博弈等内外因素给中亚内部合作及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相互协作带来挑战。
4、中国—中亚机制建设应在“上海精神”、 共建“一带一路”、“五点合作”、“四个坚持”、“八点建议”等理念引领下,以共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为根本导向,在助力集体身份认同、强化目标对接的同时,提升公共产品供给能力。
5、中国—中亚机制建设应坚持理念与议题创新引领,发挥中国—中亚合作与上合组织“核心区建设”的议程协同,制定多层级、渐进式规划,强化中国—中亚合作与现有多边机制的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化建设的知识分享和传播平台,打造中国—中亚绿色转型领域的新亮点,以此树立不同制度、不同文明、不同规模国家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END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查看报告全文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建立于1960年,隶属于上海市人民政府。此平台致力于推动政府、媒体和社会民众对世界趋势及主要热点问题的了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