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阜阳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项重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工业经济呈现总体平稳、趋势向好的发展态势。
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24年1月-11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新兴产业增势强劲,规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2%,居全省第3位。工业对GDP带动明显,2024年前三季度,阜阳GDP增长5.4%,总量居全国第93位,较2023年上升6位。
制造业投资争先进位。2024年1月-11月,全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2.8%,居全省第4位,2024年以来增速一直在30%以上、居全省第一方阵。制造业投资对工业投资增长贡献率高达217.9%,分别拉动工业投资、全部投资增长21.8%、7.2%。
重大项目支撑有力。2024年1月-11月,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35.6%,较上年同期提高2.1%。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市在库工业项目686个,其中亿元、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分别为282个、52个,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59个、22个。
做大做强重点产业
加强产业整体谋划。坚持连续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对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及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加快构建“6849”产业发展布局,对制造业产业链进行深度梳理分析,优化产业链设置,制定产业链“三图七单”,研判产业链的总体情况、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以及存在问题,深入思考研究产业未来发展路径,明确推进举措,及时调度推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性制造强市加快发展。
优势产业规模壮大。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链,加快实现产业集群集聚发展,2024年8月,代表昊源化工先进生产力的尼龙66项目一期工程一次性开车成功,填补了省内空白,包括尼龙66在内,昊源化工连续上马了6个新项目,迅速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成功入围2024中国制造业综合实力200强。全市新材料产业链企业达367家,阜阳欣奕华显示光刻胶出货实绩居全国第1位,天鸿锂电池干法隔膜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中科昊海高纯度氙气产品填补省内空白,颍东化工园区入围全省新材料产业园10强。新能源汽车规上限上企业达273家,比亚迪零部件基地、立讯精密、锐美等分期投产,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充电桩总量均居全省第2位。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规上企业发展到203家,万度光能、华源新能源等项目加快建设,颍上县光电器件产业集群被评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界首市动力电池制造及综合回收利用产业集群被评为安徽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深化亩均效益改革。按照市统筹指导、县市区具体实施的原则,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单位能耗营业收入较改革之初的2021年分别增长17.8%、23.8%、22.1%。持续推广“亩均英雄贷”,2024年共发放“亩均英雄贷”700笔、91.5亿元。界首市亩均效益“循环利用法”入选全国“亩均论英雄”改革优秀案例,受邀在全国“深化亩均改革 强化企业服务”年度工作交流会作经验交流发言。界首市、太和县入选2024年安徽省县(市、区)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昊源化工等9家企业入选2024年全省制造业企业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
梯度培育优质企业
持续推进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加强龙头培育企业监测调度,强化企业生产要素支持和服务保障,2024年1月-11月,80家龙头培育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3.3%,高于全市平均11%,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4.7个百分点。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253家,实现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79.8%,增长8.3%,拉动规上工业增长6.2个百分点。2024年,16家企业入围省民营企业三个百强榜单、居全省第4位。
实施专精特新培育工程。完善中小企业梯度建设,加快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目前,全市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42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其中,2024年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7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家、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9家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部通过复核。
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工程。实施规上工业企业三年滚动培育计划,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建立拟入规企业、潜力入规企业、重点跟踪企业三类规下企业培育库,做好动态监测培育服务,2024年度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0家。
绿色创新融合发展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构建绿色工厂、产品、园区、供应链“四位一体”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工信部发布的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中,阜阳市有5家企业入选绿色工厂。目前,阜阳市已累计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23家,总量居全省第4;累计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7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6家,均居全省第2,“‘向’绿而行、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入选工信部特色案例。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各级企业创新平台建设。2024年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新认定市技术中心20家。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2家、省级标准化示范企业1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24家。
科技赋能工业精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演进,以科技赋能工业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24年新认定安徽省新产品42个,新认定安徽工业精品11个,新认定阜阳工业精品20个。截至目前,全市共认定安徽工业精品78个、阜阳工业精品177个。
强化数智赋能引领
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新建5G基站2801个,累计建设5G基站11217个,实现市县城区、乡镇镇区、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重点场景5G网络深度覆盖。不断拓展5G应用场景,积极推进5G工厂建设。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培育多层次、高质量的典型工业互联网示范试点,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13个,其中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累计入选各类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6个、省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32个。
“智改数转”加快推进。积极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数字化转型覆盖率。2024年,阜阳市470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10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6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阜南华翔羊毛衫有限公司的“羊毛衫网络协同管控智能产线应用”等两个案例入选工信部首批“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化工生产系统数字化智能化质量管理遴选被评为2024年安徽省数字化质量管理创新与实践十大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工信部智能制造优秀场景2个,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66家,累计完成数字化改造1021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69%。
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大力推动软件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软件产业园建设,大力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安徽米乐信息、安徽河姆渡、阜阳土著网络、安徽华律智能等入选省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以数字化咨询诊断引领数字化改造,2024年,遴选优质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为全市216家制造企业开展诊断,帮助企业梳理数字化转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改进方案,推动企业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精准纾困服务。持续开展工业稳增长“五大行动”,落实规上工业企业包保服务全覆盖机制,常态化开展停产半停产企业帮扶,坚持分级分类指导服务,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深入贯彻落实减轻企业负担各项政策措施。2024年1月-11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7.2元,比全省平均低0.2元。
优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完善“四个约见”“五减一提”“帮办代办”等机制,为企服务平台办理企业诉求5337个、满意率99%以上,满意“阜”务品牌持续擦亮。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在春节后第一周开展“阜阳企业家日”系列活动。开展“企业家为党委政府工作提建议”问题反映及建言征集活动。落实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常态化召开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星期六会商”会,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困难问题。阜阳荣获全国“2024营商环境十佳城市”及“2024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城市”两项殊荣。
推进金融支撑提能。开展“小微你好吗”惠企行动,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走访企业(个体工商户)23.2万户次,发放贷款99.1亿元。壮大产业基金规模,2024年,总规模1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总规模10亿元的绿色食品产业基金相继成立运营。摸排企业融资需求,积极与银行金融机构等对接,及时推介优质企业名单和企业需求,举办银企对接活动。推动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2024年,5家专精特新企业在省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挂牌,挂牌总数71家。
深入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全市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和工业企业涉企服务问题摸排和专项治理,全面排查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平台公司等拖欠企业账款情况。依法及时处理企业投诉,做到接待投诉有温度、办理投诉有力度、反馈结果有速度,确保企业投诉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此 前 报 道
此 前 报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