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勤劳智慧的父亲为了家人安危,打造了一座外形酷似碉楼的“安全屋”,他还在门框上细心地刻下大洪水的印记……
时间过去100年,江河的故事如流水不腐,历史被有心人成功记录了下来。
近日,衡东县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队在该县霞流镇白杨村的成家大屋瞭望楼,发现了一处民国时期的水文题刻。由于建筑题刻不易保存,近河古建筑上的水文题刻存世数量较少,这在衡阳尚属首次发现。
青石门框上
记录着百年前的大洪水
▲刻有修建年代、水文信息的石质门框。
特别引起普查队关注的,是二楼门框右侧的另一行字:“甲子五月洪水深止”。据前述题刻内容推测,“甲子”指代的是年份,即1924年。这行字大意是“1924年农历五月(阳历6月),洪水涨到了文字所刻的位置”,标示了洪水发生的时间、水位。
洪水题刻存世较少
具有重要水文价值
“经过多方考证,这是衡阳市范围内首次在古建筑上发现水文题刻,也是衡阳市目前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水文题刻。”衡东县文化遗产事务中心非遗股股长、“四普”工作队成员颜平波说,此类水文题刻在省内也不多见。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市近期开展的洪水调查中,成家大屋瞭望楼上的水文题刻也引起市水文局的高度关注。该局有关专家表示,衡阳有实测资料的水文记录始于1932年的雨量观测,此次发现的水文题刻延长了衡阳水文资料系列,为湘江水系洪水重现期分析、水文特性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是重要的水文遗产。
延伸阅读:
水文题刻是使用符号或文字等记录河流特定断面典型场次旱涝水情水文信息的资料形式,一般具有标示断面位置、水位、水情发生时间等特征。
其主要分为洪水题刻和枯水题刻两种,题刻载体有天然岩壁、雕塑、近河建筑物等。目前国内发现的绝大多数水文题刻,是标划江河场次洪水最高水位的,直接在当时洪水淹没线位置题刻“大水至此”或“到此”“淹此”之类的文字,文字高程即当时水位高程。如重庆忠县的一处题刻:“绍兴二十三年(1153)六月十七日,水此。”
在古代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水文观测与记录制度的时期,水文题刻成为提供直观、明确、可信的水文记录的重要历史资料。如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长江中的白鹤梁题刻是其中典型代表,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来源丨掌上衡阳客户端(全媒体记者罗文鹏)
编辑丨梁丽君
责编丨雷 昕
审核丨张文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