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生融入香港居然这么难,社恐人被边缘化?

民生   2024-11-02 19:16   广东  


去年九月,小编前来香港就读一年制硕士。一向听闻香港整体是很注重隐私感、边界感的城市,或许能让我们社恐人保留自己的空间。


然而,在入学后短短一个月之内,香港就让我这个i人(i人:mbti人格测试里表示性格内敛的人)狠狠尝到了苦头!!!



01

与路人“亲密接触”


刚到香港的时候,小编和妈妈想来一场经典的港风citywalk(citywalk:城市漫步,网络热词),比如在中环码头沿着维多利亚港漫步,或者是在充满烟火气的旺角街头品尝本地美食。


(本人拍摄)


然而现实根本没有这么浪漫!我们在某书上学习各种港风打卡拍照点,到了实地后,发现要么在马路边,要么在一些犄角旮旯。


香港的马路本身就非常窄,楼与楼挨得非常紧密,人行道就更不用说了,许多马路几乎只能容许2个人并排走。更可怕的是,有时还会被慢悠悠拍拖的情侣,挡住去路,社恐的我也只敢在后面面红耳赤地跟着,并想方设法穿过去!


(本人拍摄)


(本人拍摄)


在香港走路还有一个特别头疼的情况!由于香港的人员比较复杂,走路靠左还是靠右的习惯不同,在一些小路经常出现无论靠哪边走都会与人迎面相撞的尴尬场面。而小编在让路的时候总是会跟路人往同一边让路,互相挡住路几个来回……真是每每想起来都十分尴尬。



光是在香港散步,就已经十分拥挤了,几乎很难跟陌生人保持距离,更何况游客来到香港都想拍出美丽的港风照片,如果靠在栏杆边拍照,必然要与路人近距离接触,社恐的小编实在很难发挥……草草拍了几张街边照片就离开。


02

吃饭大挑战


在香港吃饭绝对是对社恐人士的另一个巨大挑战。习惯了内地扫码点餐的小编,刚到香港的第一餐,就要面临粤语人工点餐的拷打。


在香港,除了一些连锁店已经开始普及点餐机和扫码点餐牌,其实很大一部分老餐厅仍然只能叫服务员点餐。


(图源:港生活)


小编来港的第一顿进了一家传统烧鹅小店。老餐厅并没有写清楚规矩,我不知所措,看着好多人排队在点餐就跟着过去,排到我的时候,我艰难地用蹩脚的粤语讲出了“招牌烧鹅饭”几个字,但点餐的员工没怎么听懂,我只能转成普通话。


紧接着他问我打包带走吗,不带走的话直接进去坐就好了。而实际上,进去坐之后我还是得等服务员过来点餐,直接社恐双重暴击了!



不过好在许多港式餐厅都会把菜单放在桌上,或者直接塞进餐桌的玻璃下面。我可以一边指着菜名一边含糊地说“要这个和这个”。


还有的餐厅会直接给每个菜标注数字编号,直接念数字就简单很多,也避免有一些花里胡哨的菜名讲出来十分羞耻。总之,点餐成功,对我们社恐人来说,这顿饭就成功了一半了。


(图源:网络)


而点餐之后,这顿饭也并不是那么安分,香港“寸土寸金”,稀缺的空间衍生出一种“搭台文化”,俗称拼桌。由于空间实在是太有限,餐厅的员工会根据现存的座位数量给食客分配。


有一些餐厅甚至需要跟七八个陌生人拼一张圆桌,而比较常规的是在你和陌生人中间放一块透明或者不透明的隔板以示分桌(虽然觉得并没有什么用)


(本人拍摄)


小编有一次到一家比较网红的茶餐厅吃饭,就被迫拼到大圆桌,大家几乎都是两三人一伙,一桌子便被分成了三四个区域,每个人的椅子都被紧贴着。由于实在距离太近,每个人讲话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社恐的小编自然是不愿意多说几句,只顾着扒拉碗里的面,同时又要被迫近距离听陌生人讲一些私事。说实话,这样的饮食环境对于社恐人士来说真的不太放松,更多的是紧张局促感,只想赶紧吃完离开。



03

“社恐绝缘体”的香港小巴


上面讲到的一些香港走路和吃饭的文化,虽然令社恐闻风丧胆,但又有情有可原的地方香港还有一个相对于小编来说不太友好的文化,小编仍然不解,为什么它可以存在这么久,那就是传说中的“小巴人工喊下车”文化!


(图源:网络)


香港的小巴是不会报站点的,快到站了你可以选择按车窗上面的红色按钮,或者大声跟司机说“唔该有落”(粤语,表示要下车)。小编第一次坐小巴是去山上,在路上信号不好,看手机导航都有延迟,根本不确定自己到了哪个站。


(图源:网络)


最后估摸着到终点了,鼓起勇气大喊了“唔该有落”,结果没料想那个站是个中转站,下车的人非常多,本来可以跟着一块出去的,结果还是当了一回“出头鸟”。


后来我发现这种比较多人下车的站点,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沉默,可能本地人也很社恐吧。


小编对香港小巴这种做法一直不太理解,就算是本地人也不一定非常熟悉每一条路,不报站名就需要靠乘客自己认路,而且对社恐来说,当着一群陌生人的面大喊一声,真的太太太不好意思了。



说了这么多,所以香港真的不适合社恐人士吗?


香港许多“社恐不友好”的文化,有的来自于“寸土寸金”的地理环境,有的则是延续比较传统的文化。相比于内地,香港的“无人化”、“自助化”并没有那么普及,许多事情也就更多地需要直接跟人沟通来完成,这可能比较麻烦,但也许也更多地保留了传统文化里的“烟火气”。


在香港生活一段时间,社恐的你或许也可以找到自己的活法:比如到不那么网红的自然风光游玩,去一些位置多、可以扫码点餐的连锁店吃饭,选择地铁和大巴等自助化的交通工具……


或者也可以大胆试试,让自己脱敏!!!当这些有点让人社恐的事情变成你的日常流程,或许也没那么可怕了呢?


香港365天
在港年轻人聚集地,带你体验365天香港生活实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