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科学院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与江苏省、苏州市共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并于2012年通过验收,正式成为中国科学院序列研究所。10余年来,苏州医工所秉承筹建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任务带学科”的理念,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不断探索以关键核心技术为需求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布局,形成应用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并举的特色研究体系。
苏州医工所坚持核心技术—核心部件/关键原材料—仪器装备一体化系列化研发,承担国家级项目300余项、院和省部级项目400余项,引进和培养国家级人才13人、省部级人才与国家重点/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87人,产出重大仪器装备200余台/套,不断增强研究所在生物医学成像和生物医学检验方向的核心竞争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在生物医学成像方向,苏州医工所先后承担86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超分辨显微光学核心部件及系统研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制出特种LED、大数值孔径物镜、激光共聚焦、双光子、受激辐射损耗显微镜、双光子—受激辐射损耗复合显微镜等超分辨显微光学核心部件及系统,为我国高端光学显微镜的发展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部分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创向德国等光学强国出口高端显微镜的先河。其中,超分辨显微镜推动了我国病理学和脑科学的发展,入选中国科学院2018年第四季度科技创新亮点和“科技报国七十载 创新支撑强国梦——中国科学院创新成果展”。
苏州医工所通过自主部署的医学成像科学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和全脑在体单神经元解析成像实验装置,孵化出我国科创板半导体激光芯片“第一股”的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攻克了我国半导体激光器技术难题。
在生物医学检验方向,苏州医工所先后承担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创新信号级联放大、多重编码、原位检测、水性胶微柱免疫分析技术等新方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发出基于高性能氮化铝微纳结构化器件、单细胞鞘流、微滴生成油、微滴生成芯片、金属介孔纳米粒子和金属/荧光双模探针等系列关键器件和原材料,以及系列分子诊断仪、系列免疫分析仪、系列流式分析仪、系列高端质谱仪,部分成果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苏州医工所建成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先进体外诊断技术工程实验室和江苏省微细制造工程实验室,孵化出体外诊断领域龙头企业——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实现高端医疗器械的国产化替代。
新冠疫情期间,苏州医工所承担、参与1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制出基于芯片式恒温扩增技术的核酸即时检验仪器和超高通量核酸全自动检测系统等仪器设备,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相关科研人员获评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自建所以来,苏州医工所坚持“科技成果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探索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中试验证到应用推广的创新链条。结合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特点,研究所大力开展医工结合、所企联合,从医院临床需求中提炼应用基础研究方向,从市场需求中寻找亟须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
苏州医工所先后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等一批高水平医院开展协同创新,与威高集团、新华医疗、东软医疗等头部企业联合攻关,建立特色化工程化平台,为科技成果工程化及转移转化提供技术保障,实现转移转化成果60余项,支持50余家行业企业成长,累计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300余张,部分设备已应用于临床。
苏州医工所党委始终牢记“创新生物医学工程,服务人民健康幸福”初心,将全所力量凝聚在生物医学工程装备、医学诊疗试剂、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进一步论证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以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重大科技问题为目标,选准重大需求和前沿问题选题清单,发挥建制化优势策划凝练、组织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深化与行业领军企业协作创新,努力抢占领域科技制高点。
未来,我们将创新体制机制,带动引进、培养一批勇于担当、能打硬仗的青年骨干和战略性科技人才,产出一批关键性、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努力将研究所建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原始创新策源地、行业高层次人才集聚地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创新引领者,为生物医学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
路甬祥为苏州医工所题词
原载于《科苑党建》2024年增刊,作者系苏州医工所党委书记、所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