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夫妻能走多远,真的命中注定

文摘   2024-11-23 19:14   河北  

提起患难夫妻,你们会想到什么?
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感动,还是可以共苦却无法同甘的唏嘘?

很多人常说:

“幸福的人总是相似的,但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

那么,能一起走到最后的患难夫妻,是不是也都有着某些相似之处呢?

最近,“刘邦与吕雉,朱元璋与马皇后”这两对患难夫妻在网上引发了很多网友的讨论。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患难夫妻背后的心路历程。




刘邦和吕雉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十分草率。

当年还游手好闲的刘邦,吊儿郎当地去参加吕雉父亲吕公的乔迁之喜。

一分钱贺礼不带不说,还在现场大声叫嚣,差点被赶出去。

谁知,吕公看到刘邦的长相颇有“真龙气质”,便断定此人未来必将大有所成。


所以不顾家人的反对,硬是把自己妙龄的女儿吕雉下嫁给了年过四十、一事无成的刘邦。

“蹭顿饭顺便讨个老婆”的好事,换成谁都不会拒绝。

但吕雉就没那么好命了。

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让她一结婚就过上了“丧偶式生活”:

刘邦一如既往地喝酒吹牛不着家,而吕雉则在家里打理田地和家务、照顾孩子、孝敬公婆。

时不时还得被丈夫的不靠谱连累。

有一次刘邦因喝酒误事,导致他负责押送的囚犯跑了。

谁知,他自己腿脚倒快,躲进了芒砀山。

反而是留在老家的吕雉被抓了起来,还受到了狱吏的轻薄羞辱,在牢里吃了不少苦。

那时的吕雉和绝大多数的妻子一样,把丈夫当做自己的“全世界”。

所以从牢里放出来后,她并未责备丈夫,反而时常步行二百里地,去给东躲西藏的刘邦送食物和衣服。

然而吕雉的温情,并未换来刘邦珍视。

他不仅在外沾花惹草不断,甚至在楚汉之争期间,还抽空娶了戚夫人。

反观自己的发妻,却在被项羽捉为人质、几乎丧命之时,被刘邦弃之不顾。

当时项羽为了威胁刘邦,曾命人架起火炉,打算把吕雉吊起烹煮。

但刘邦听闻后毫无惧色,反而放声大笑,还让项羽记得分自己一杯羹。

纵使刘邦无法为了救妻子影响国家大事,但这反应也未免太薄情了。

或许是这段被囚禁虐待的经历太刻骨铭心,也或许是终于看透了刘邦的不可靠。

楚汉之争,成为吕雉人生的分水岭:

在此之前,她是在家相夫教子、贤惠温顺的妻子;

在此之后,她更想做把权力握在自己手中的“女皇”。


在刘邦登基后,吕雉展现出了不亚于丈夫的政治能力与狠辣手段。

当时大将韩信密谋叛乱,想趁刘邦外出平定战乱时,去偷袭吕后和太子。

吕后在暗中得知消息后,既忌惮韩信的武力值,又知道此人绝对留不得。

遂与萧何合谋,以“刘邦平乱归来,大臣都要前去贺喜”为由,将韩信骗入宫中,并当场斩杀,同时诛灭三族。

“斩杀大臣”这么大的决定,换成其他古代女子,谁敢私自定夺?

但吕后却杀伐果断,心思缜密,步步为营。

然而外患刚除,内忧再起。

越发强悍的吕后,渐渐让刘邦有所忌惮。

再加上两人的儿子刘盈懦弱,宠妃戚夫人不断地吹耳边风。

于是,刘邦动了“换太子”的念头。

吕后自然也觉察到了丈夫的“变心”。

但她并未在丈夫身上费力气,反而继续插手政务、扶持吕氏家族、并且笼络朝廷重臣。

最终,因为功臣们的强烈反对,逼迫刘邦放弃了换太子的念头。

回顾刘邦和吕雉的故事,看得出两人比起夫妻,更像是共同参股的合作伙伴。

因利聚合,貌合神离。

需要时,联手对外,不需要时,彼此间暗流涌动,互相夺权。

倘若不是后来刘邦早逝,那么两人的结局大概率会像甄嬛暗杀四郎那样,斗个你死我活。



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婚姻开端,和刘邦吕雉颇为相似:

在机缘巧合下,依父母之命,穷小子迎娶了富家女。

然而两个故事后来的走向,却截然不同。

当年一无所有的朱元璋,在成为郭子兴的亲兵后,势不可挡,屡战屡胜。

郭子兴欣赏这个年轻小伙的才能,便将自己心爱的养女马秀英许配给他。

马皇后作为将门之女,受过良好的教育,也具备一定的政治智慧。

在朱元璋的创业初期,因为身边没有文臣辅佐,马皇后便一直坐阵军帐,帮丈夫处理各类文书工作。

这才让朱元璋能在前线安心指挥。


与此同时,熟读史书的马皇后,也时常会提点丈夫思虑不周之处,贡献良策。

像朱元璋在攻克太平后,马皇后提前预判滁州与太平被长江阻隔。

一旦再起战事,留在滁州的将士家眷将与军中将士分离,容易动摇军心。

于是,她亲自率领将士家眷,从滁州来到太平。

后来,元兵果然阻断了长江。

正因马皇后的前瞻性,才免除朱元璋的后顾之忧。

除此之外,性格乖张多疑的朱元璋,在处理人情世故时容易过于强硬,不知变通。

而马皇后则柔软坚韧,最擅以柔克刚,因此多次帮朱元璋化险为夷。

早年郭子兴曾听信小人谗言,对朱元璋心生不满。

还把“朱元璋不拿战利品来孝敬自己,反而分给手下士兵”当做他不敬的“罪证”。

为此,没少为难自己的养女婿。

是马皇后及时觉察养父的心思,将自己多年省吃俭用的金银细软都拿出来孝敬郭子兴,才化解了对方心中的芥蒂。

也扫除了日后朱元璋继承养父军队的隐患。

等朱元璋登基后,他的性子变得越发残忍,动不动就要杀人。

朝廷上下无人敢劝,也不免人心惶惶。

还是马皇后,始终在丈夫身边婉言劝谏“不以喜怒加刑赏”。

倘若遇到丈夫不听劝时,她还会巧用计谋,聪明点拨。

就像当时的著名开国功臣宋濂,因被孙子连累,差点被朱元璋处以极刑。

马皇后以理相劝无果后。

便在吃饭时故意不吃任何酒肉,说是要“用皇上吃的酒肉来祭祀神明,保佑宋濂”。

朱元璋听到后,心里顿感悲伤。

于是思虑整晚,在第二天赦免了宋濂死罪,改为流放至茂州。

攻城容易,守城难。

要不是有马皇后的时时周全,朱元璋恐怕很难避免剑拔弩张的君臣关系。

江山自然也坐不稳固。


话已至此,你们发现了吗?

马皇后不同于许多妻子,并不是只懂洗衣做饭,对丈夫唯命是从的“附庸”。

而是看得透大局、摸得清人性、懂轻重、知进退的主心骨。

她了解丈夫的脾性,更懂得审时度势。

明白“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朱元璋也懂得“借坡下驴”。

这对夫妻关系看似男强女弱,实际上是分工明确,互相拿捏。

谁也离不开谁。

尽管如此。

与丈夫旗鼓相当的马皇后却真正做到了心怀天下,而非公器私用。

当年,朱元璋曾想找到马皇后的族人,予以官职,以此来表达对发妻的感谢与宠爱。

但马皇后拒绝了:

“治理国家要想稳固长久,官员必要用贤能之士,而非靠裙带关系。”

“国家有了贤才,才能共保天下。”

如此看来,就不难理解朱元璋为何在马皇后死后,悲痛万分,不再立后。

毕竟,互为知己,互相成就的伉俪之情,一辈子遇见一次已是万里挑一的福气。

怎么可能还找得到“莞莞类卿”呢?



故事看到这里,你们有没有觉察到两对夫妻的差异:

刘邦和吕雉是各自为营,各怀鬼胎,时不时就得算计彼此。

而朱元璋和马皇后则是夫妻同心,劲儿往一处使,并不在乎彼此之间的利益得失。

纵观古今,几乎所有能走到最后的夫妻,都有一个特征:

认定彼此是生命共同体,只有“我们”,没有“我和你”。

一旦遇到问题,是“我们”一起打败问题。

而不是“我要打败你”。

上面的故事,恰好证实了这一点。


不过现实生活总是比道理更复杂。

所以十点君准备了3条“长久夫妻”的底层逻辑,方便大家按需学习。

可以先点赞收藏,需要的时候再翻出来看。

1、分工明确,权力平衡

《我可能不会爱你》中曾有一段话:

“一个家庭里一定有一个唱歌的,而旁边的人都在帮他伴奏。

一旦两个人都爱唱歌,都在抢麦克风。

那这个家必散无疑。”

这段话点破了一个家庭和谐的关键:

分工明确,轮流主导,权力平衡。

正如朱元璋与马皇后。

一个在外以铁腕手段攻打江山,一个在内以宽厚仁爱稳住江山。

强势的朱元璋保护马皇后的柔弱,细腻的马皇后则温暖朱元璋的冰冷。

二人各有所长,且轮流占据“主导地位”。

这才能让关系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2、达成共识

不过,夫妻间要想达到良性的各司其职。

前提一定是:

达成共识。

就像刘邦与吕雉。

吕雉渴望掌权,有自己的“一番事业”。

但刘邦更想要温顺听话,全身心照顾家庭的妻子。

彼此需求的不匹配,且又没能找到平衡点,那崩盘便是必然。

双方都感觉舒服,是关系能长久的必备条件。

3、彼此搀扶,一起成长

良好的夫妻关系,一定是不断迭代的动态平衡。

绝非一成不变的固有模式。

不论古今,有数不清的失败案例。

一开始都达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共识。

但渐渐地,天平就开始失衡。

男人在外拼搏事业,增长了眼界,进化了思维;

女人在内却被鸡零狗碎困住,世界越来越小,思维也越来越固化。

于是,争吵来了。

男人责备女人唠叨,女人责备男人冷漠。

因此陷入了无解的死循环。

反观朱元璋和马皇后,不论是生活还是思维,始终齐头并进。

所以啊,我们的生活也是同理。

尽管两个人不可能保证时时同步。

但至少可以:

我走快了,停下来等等你;

我走不动了,你多多搀扶我。

就像“两人三足”,一个人是到不了终点的。

只有靠合作、妥协和默契,才能实现共赢。

点亮【在看吧,愿我们都能拥有圆满婚姻的幸运与智慧。

你对今天的故事有什么感受呢?对于经营夫妻关系又有什么经验呢?

欢迎来评论区一起聊聊~



作者 | 肖肖,心里有人烟,笔下才有眷恋。
图片 | AI
文章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
编者,福多多,优秀节日文化传播者。

读:好夫妻日:一双龙凤配,与君作璧人

宋人的生活美学:生活有情调,灵魂有诗意

夫妻节:婚姻的顶级智慧,是“看见彼此”

节日福多多
节日福多多,人间共欢乐。和节日君一起,见识世界,见证自己的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