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美食

文摘   2024-08-31 03:57   山东  
我的家乡

   我的小时候,新中国刚成立十几年,百废待兴。生产队生产的粮食一部分要上交公粮,支援国家建设;一部分留作集体积累,发展生产;剩余的按劳动所得分配给社员,用于养家糊口。

   我的老家地处胶东腹地的莱海交界,属丘陵地区主要粮油作物是地瓜、芋头、花生、玉米、小麦和大豆,还有零星的五谷杂粮,如高粱、谷子、绿豆。而地瓜属于主要作物,也是乡亲们常年的主

   秋天收获了地瓜,一家人开始吃地瓜,直到来年过了清明节,家里储存的地瓜吃得差不多了,剩下不多的一部分留给年老没牙的爷爷奶奶吃,其余的家人就上了地瓜干。

   那时候,母亲要纺花织布,揍针线,纳鞋底,负责一家人的穿戴衣物;奶奶负责做饭。奶奶每顿饭有地瓜干、玉米饼子,还要搭配一定的汤水稀饭,虾酱咸菜,以利于地瓜干下咽。地瓜中蛋白质的含量不足,单纯吃地瓜干还容易“烧心”,所以,家人除了吃地瓜干,再吃一点玉米饼子。上山的劳力吃一个巴掌大的饼子,我和姐姐、弟弟三个人掰开一个,奶奶和母亲很少能吃上一口

   常年煮食地瓜干,奶奶有了一套成熟的经验,在锅底下舀上半瓢水,倒扣一个黑陶灶篓,周围和上面放上清洗干净地瓜干地瓜干不能没入水中,以免过度吸收水分,导致地瓜干变得过于湿润煮出来的地瓜干就难吃了。锅烧热后,奶奶在周边烀上一圈玉米饼子。当地瓜干煮熟了,饼子也烙上了焦黄的圪。灶篓内扣着的水基本干了,这样煮出来的地瓜干软硬合适,面灰灰的,甜中带香。

地瓜干(网络图片)

   吃了一冬的地瓜,刚吃地瓜干,还是挺喜欢的,但,抗不了接下来上顿下顿、一天一天地连续吃。特别是到了三伏天,地瓜干会虫子。开始时,只有地瓜干外皮的周边内侧有虫眼儿,我偷偷地沿着外皮周边掰了去,或是用菜刀切了去。后来,整块地瓜干布满了虫子眼儿我端详着地瓜干,真的不敢往嘴里填,也难以下咽。因为饥饿,常常眼含着泪水,还是不得不闭着眼睛吃下满是虫子眼儿的地瓜干。

   每天下午放了学,我饥饿难耐,跑回家首先是搬饭(老家方言,不是饭时候吃零嘴),从灶篓里拿出一摞地瓜干,偷偷切去有坏边和虫子眼儿的地方,带上大葱蘸面酱,和小伙伴们上山拾草挖菜。

   我切地瓜干的时候,一旦让奶奶看到了,就会赚来一顿骂:“小穷贼你!把你奓毛(老家方言,奓撒、嘚瑟的意思不知道怎么吃好了饿着那些年树皮都吃光了,地瓜干皮也是好东西!母亲也会插上一句:“你别身在福中不知福!后屋您大爷爷家孩子多,只允许顿里吃饱,还不许空里搬饭呢!”

   我记事的头几年,种植粮食没有化肥,全靠土杂肥,农作物品种单一,粮食产量低。生产队分配的地瓜干也仅够吃的,乡亲们单纯吃煮地瓜干的时候多,以填饱肚子为原则,能接济到地瓜和秋粮下来,说明这家人会过日子。如果变着花样吃,难免吃得多,地瓜干也不够吃的。二十世纪70年代初,种植粮食推广了化肥和新品种,生产队分的地瓜干多了,家里的条件也好了一些,不仅我可以明目张胆地切去地瓜干的坏边和虫子眼儿的地方,奶奶为了让家人吃饱饭,搜肠刮肚想办法,变着花样把地瓜干做成多种美食,至今让我难以忘记。

地瓜面包子(网络图片)

   地瓜干饭:将地瓜干清洗干净,上碾子碾轧成粗颗粒后,加上少许豇豆或者绿豆、红小豆,在锅里熬煮,这样做出来的地瓜干饭,软糯香甜。

   地瓜干咸饭:将碾轧的地瓜干颗粒与青菜(茼蒿、菠菜等)一起加盐熬煮,连菜带饭一起吃,有了盐的咸味,也有地瓜干的香甜和蔬菜的清新。

   淋地瓜面饼烀地瓜面饼子:把地瓜干到石碾上碾成细面,用水搅成糊糊,在大锅里成薄薄一层。这样成的饼,吃起来香甜可口烀地瓜面饼子,也是烀成薄薄的,没有中间的硬心,是很好吃的

   烩地瓜面饼:把淋成的地瓜面饼切成半指宽的条形,将锅里加入少许花生油烧开,葱姜爆锅,加入茼蒿菜或是菠菜翻炒几下,加水和适量的食盐,开锅后再将切好的地瓜面饼条倒入锅里一起烩至滚锅。烩地瓜面饼吃起来清新香甜

   地瓜面包子、饺子:为了增加地瓜面的韧性,当时乡亲们家家自留地的地堰边都种筋骨草(这种植物株高近两米,开花像蜀葵,结荚像黄秋葵),上石磨推成细面。它可是地瓜面的标配,与地瓜面掺和在一起包包子、饺子,柔顺丝滑,不容易破皮。能吃上一顿用地瓜面和蔬菜包成的包子、饺子,也是很好的美食。

   打地瓜面面地瓜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没有筋力,做地瓜面条用擀面条的方法是做不出来的,地瓜面面条连不清,用水煮也成了糊涂浆。用细地瓜面调面的时候加一些筋骨草面和一小匙增加其韧性,揉成比较硬一点的面团;将锅里安上锅柯叉,铺上莛秆锅簾用擀面杖担在锅上,菜冲架在擀面杖上,将地瓜面面团经过菜冲打成细面,均匀地落在锅簾上,盖锅猛火蒸熟。将蒸熟的地瓜面汤放入冷水中过水捞出盛于碗里,等待浇卤后就可开吃。

打地瓜面汤(网络图片)

   地瓜面汤看上去色泽黝黑,入口甜糯顺滑,浇上配有茼蒿或芸豆、五龙河蚬子鲜美的汤卤,吃上一口别有独特风味,令人回味无穷。那时,奶奶半月十便会做一次,着实改善一家人的生活。

   最好吃的是母亲做的包面。母亲用食用碱和食盐加水稀释,分别揉两块软硬合适的麦面和地瓜干面,将它们按成饼状摞在一起,用擀面杖擀成面条,外层是白的,里层是红棕色的,开水下面条,煮熟后过凉水盛入碗中,浇上芸豆或是茭瓜、豆角加五龙河的小蚬子开成的卤汤,这样的面条增加了地瓜干面的筋道,既有麦香味,也有地瓜干的香甜,又有蚬子的鲜靓,味道鲜美极了!当然,这样的面条偶尔才舍得吃上一次。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家乡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地瓜成了副业,主要用来加工成硬干地瓜,销往全国各地。地瓜干也成了稀罕之物。

   “人类最忠实的记忆是味蕾”在当时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吃上奶奶和母亲用地瓜干做的美食,感觉比现在吃红烧肉还要香!记忆深处的美食总是让人留恋!

生产队里分地瓜
难忘那割地瓜干的年代
地瓜,浓浓的乡土情
地瓜干,我该怎么对你说
一把尘封的刀
老家的胡秸棚子
家乡的那片地瓜窖子
难忘老家的火炕
家乡的石碾声
家乡的干干地瓜
近年老家正在晒制的硬干地瓜

故乡情韵
乡土乡情乡音乡韵,书法绘画赏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