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共绘幸福晚年新图景——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纵深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显实效

政务   2024-09-30 10:42   甘肃  

2013年2月2日至5日,蛇年春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并向全国各族人民表达美好的新春祝福。2013年2月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的养老餐厅,仔细询问虚拟养老院的运行情况,并端上一盘热气腾腾的饭菜送给就餐的老人,给老人们拜年,祝愿他们新春愉快、身体健康、安享晚年。

11年过去了,今天的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已吸纳各类加盟服务企业126家,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援助四大类150余项服务项目,服务总量已达到1590.07万人次。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致力于全面加快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打造‘一平台四联动’智慧养老城关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日前,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副院长安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150余项服务全方位呵护

早上八点半,家住城关区张掖路街道贡元巷的老人张正纲正在等着李芳萍的到来。

张正纲老人今年69岁,是一名独居的特困老人,已经瘫痪在床20多年。2009年,张正纲成为虚拟养老院的第一批政府兜底保障人员,每天都会有家政人员上门为他服务,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虚拟养老院的家政员服务很好,每天都会上门服务,帮我解决生活上几乎所有的困难。虚拟养老院还给我安装了一个视频通话设备,隔一段时间就会通过这个设备看看我的情况。工作人员也很关心我,经常会来看我,他们对我就像对待家人一样,我真的很感动。”说起这些时,张正纲老人眼中满含热泪。

李芳萍是虚拟养老院的家政服务员,今年是她照顾张正纲老人的第6个年头了。“我每天给老人采购一些生活用品,收拾屋子、兼顾老人的个人卫生以及理发、修剪指甲等,有时候我也会带一些自己家做的饭菜过来。”李芳萍告诉记者。

据了解,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将注册老人划分为ABC三类,A类(“特困”老人)政府兜底解决,按老人自理能力确定护理补贴和上门服务频次(失能老人每天上门服务,半自理老人每3天上门服务,自理老人每7天上门服务)。B类(重点优抚对象等老人)财政每月补贴家政服务费,C类(普通老人)自己购买服务,但服务价格比市场价低20%。

“我每天要上门服务好几位老人,他们对我也挺关心的,有时候变天了还会把自己的衣服给我。”李芳萍说着眼眶也湿润了起来。

贴心周到的服务让老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截至目前,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将原有的11大类230余项服务项目整合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四大领域150余项服务项目,重新制定了服务菜单,为老年人提供了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

守护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对于老人来说,吃饭问题是要事,也是大事。”安玉如是说。

9月27日,临近中午饭点,在五泉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孝慈长者食堂餐厅,前来就餐的老人们陆续到达。老人们一边等待着开饭,一边聊着家常。

吴长安老人是这里的“常客”,刚一走进餐厅,他便从包里掏出了一张银行卡,银行卡右上角印有“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字样,这是虚拟养老院注册入院后老人们到餐厅就餐的凭证。

“城关区户籍老人只要满足60周岁以上这个条件就可以注册入院,65周岁以上的入院老人可以享受相应的补贴。老人只需要当天或者提前一天拨打965885预订就可以了。我们餐厅每餐的价格是15元,老人自己只需要支付8元,就可以吃到四菜一汤,主食和汤都是不限量的。餐厅用的都是当天新鲜配送的食材,厨师团队还会根据老人的身体特点和营养需求调整食谱,提供更适合老年人的餐食。”五泉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综合主管刘书含介绍说。

“一个人做饭总是做一顿吃好几顿,而且花样也没有餐厅这么丰富。比起外面的饭馆,餐厅的饭菜低油、低盐、软烂好咀嚼,适合我们老年人吃,我几乎每天都来。”吴长安老人笑着对记者说。

餐厅还特别注重为老人提供便捷、贴心的服务,例如餐厅座椅有防滑效果且舒适轻便,服务人员态度和蔼,就餐环境整洁,因特殊情况没法到餐厅堂食的老人,服务人员还会送餐上门。

据城关区虚拟养老院质量管理中心负责人王立介绍,虚拟养老院已通过相应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建立起了完善的工作程序和统一的服务标准,建立了加盟企业准入退出、绩效考核、监督管理等管理机制,实行周抽查、月考核、季排名、年评选考核办法。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可以随时掌握各个为老服务站点的工作运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对老人的投诉和纠纷及时化解。2023年,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通过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最终验收评估,并获得“全国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甘肃省人民政府质量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一平台四联动”托起智慧养老新模式

据介绍,城关区虚拟养老院运行以来,积极整合辖区资源,打造了涵盖虚拟养老服务平台(虚拟养老院)和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街道医养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智能看护、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养老机构的“一平台四联动”智慧养老城关模式。通过租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先后引入华邦养老、康爱敬老服务等养老服务品牌,打造了“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目前,城关区已建成运行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5家、养老机构4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2家、农村老人幸福互助院11家,总计养老床位5000余张,养老服务供给发展的良好格局基本形成。

2021年,铁路东村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中心内设置有护理床位、餐厅、书画室、棋牌室、康复室等功能室,满足中心内老人及辖区老人的日常休闲娱乐活动,还提供助医、助洁、助浴等居家上门服务。

85岁高龄的樊淑琴已经入住铁路东村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两年多了。满头白发的樊奶奶对记者说:“老伴儿走后我一直独居,儿女在外工作都很忙,除了感觉到很孤独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吃不上饭,家里的活儿也干不动了,我就选择来这里了。现在,我什么都不用操心,也不觉得孤独了,孩子们有空就来这里看我,他们的负担也减轻了不少。”

“我就是护理专业毕业的,毕业后也一直从事养老护理方面的工作。我们是两班倒,平时的工作是照顾老人们的日常起居、吃药就餐、卫生护理等,有时候还会和老人们一起晒太阳、参加文娱活动,在和老人们的相处中,和他们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护理员乔瑞霞说。

铁路东村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还与铁路东村社区卫生中心合作,定期开展社区诊疗、健康体检、健康宣导等服务。同时,城关区民政局与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签订了《城关区养老机构看病就医定点医疗机构、绿色通道协议书》,为城关区养老机构老人提供就医便利,让老人们充分享受到“小病不出院,大病直通车”的医养结合服务。

在城关区雁西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9岁的刘菊兰老人正带领一支舞蹈队排练新的舞蹈。“日间照料中心为我们舞蹈队提供了排练场地,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这里排练,有时候我们还参加省市的各种舞蹈比赛,这让我们的晚年生活精彩了不少。”刘菊兰说。

雁西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还设有康复理疗室、推拿按摩室等医养结合功能室。王苍生是该中心负责人,也是一名中医理疗方面的专家。据他介绍,中心针对老年人体质,不定期开展公益活动和公益课堂,老人们也可以在这里接受专业的中医理疗服务,价格要比市面上低一半。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理疗师还会上门服务。

“我今年67岁,右腿骨质增生比较严重,原来走路都一瘸一拐的,后来在日间照料中心,王大夫帮我推拿理疗了一段时间,现在已经好多了,走路完全不成问题了,我打算也加入舞蹈队。”社区居民任小兰开心地说。

近年来,城关区坚持以“保基础、兜底线”和市场化、社会化为发展方向,进一步丰富养老服务内容,培育养老服务市场,有力推动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持续向好发展。2020年1月,城关区入选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我们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人口分布和结构变化,巩固家庭养老基本地位,强化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职能,健全老有所养的政策体系,提高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养老服务保障水平,持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城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安娜 见习记者 吴雪皎 文/图)

来源:兰州日报


编辑:柴任翔

初审:王丹丹 复审:丁小岚

审签:李爱民

兰州发布
观天下 著文章 兰州发布政在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