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数据杀熟”说“不”

政务   2024-12-10 16:30   陕西  


满减优惠、大额优惠券、限时抢购、会员专享……临近“双十二”,各大电商平台花式促销,让消费者眼花缭乱。但也有不少网友吐槽遇到千人千价问题,“大数据杀熟”话题再次引发关注。


“大数据杀熟”是指经营者运用大数据收集并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消费习惯、收入水平等信息,以消费者使用的不同手机设备、不同消费频率等为依据,将同一商品或服务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消费者的行为。优惠券发放因人而异、新老用户被区别对待、同一产品多次浏览后价格上涨,无论哪种形式的“杀熟”,背后都有算法对消费者的“算计”。


在数字化时代,从购物、餐饮到旅行、娱乐,大数据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消费者想要的,无非是省时、省力、省钱、省心。商家根据用户年龄、职业、消费水平等要素“看人下菜”,虽然短期内可以获取更多利润,但是透支了消费者的信任,破坏了市场环境,导致生意越来越难做,实在是得不偿失。


诚信经营才能有更多“回头客”,“一锤子买卖”做不得。近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联合发布通知,部署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明确要求治理网络平台算法中的典型问题,尤其是严禁企业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要避开消费陷阱,除了从监管层面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以及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还需要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发力。用大数据为用户画像是一把双刃剑,平台和商家不应将其视为算计消费者的工具,而要借助算法采集行为、归纳习惯、掌握爱好,为消费者提供更适合的商品、更贴心的服务,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建立信任机制,获得市场和消费者认可,让自己走得更稳更远。作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前,可以在不同平台、不同设备、不同时间段进行比较,看看价格是否存在差异。一旦发现存在“杀熟”现象,可以通过手机截屏、录制视频或保存网页链接等方式,保留关键证据,依法维权,坚决向“大数据杀熟”说“不”。














































来 源 :陕西日报

编 辑 :任晓彤

校 审 :张校伟、徐新新

审 核 :白晶、王玉雕

网信榆林
传递中省网信政策精神,反映榆林网信工作动态,提供榆林各类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