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海洋经济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塑造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向海而兴、向海图强,也是潍坊滨海区一直以来努力践行的重要命题。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前期,潍坊渤海湾高质量发展对接洽谈会举行,深入研讨交流认识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的理论方法和实现路径。会议专门推介了滨海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向社会各界展示了滨海区全面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潍坊滨海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略海洋的重要论述,主动扛牢海洋经济主战场使命担当,紧密统筹陆海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依托沿海优势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做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让新时代的蓝色交响曲在滨海奏响华丽乐章。
向海而生
绘就海洋经济发展图谱
潍坊滨海,拥有60公里黄金海岸线、48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丰富的沿海“风光”资源,浅海滩涂20余万亩……
潮涨潮落,岁月更迭。回望历史,海洋经济是潍坊滨海经济与生俱来的一条主动脉。
不论是炎帝时代,夙沙氏利用近海之利煮海成盐,还是近代,潍坊滨海逐步发展起海洋捕捞、近海养殖、盐业生产等产业,直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滨海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成为集海洋化工、海上风电、动力装备、港口运输等于一体的“硬核”实业产业带。向海图强一直是滨海人矢志不渝的追求方向,蔚蓝一直是滨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靓丽底色。
步入新时代,海洋经济更是成为各层各级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潍坊实施“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发起了两轮主攻“海洋经济”战场行动,推进海洋新旧动能转换,着重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强化陆海统筹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潍坊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596.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1%。
滨海海域面积广阔,海洋资源富集,海洋产业、海洋科技和海洋人才基础好、潜力大。如何运用好这一优势,为更好潍坊建设贡献蓝色动能?
波涛成颂,碧海倾城。在海洋强国、海洋强省的战略部署中,滨海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略海洋的重要论述,严格贯彻落实省市海洋发展部署,坚定向海发展信心决心。
“要自觉把滨海区海洋发展放在省市大局中审视定位,坚持在大局中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滨海区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滨海区海洋委2024年工作要点》提出,扎实开展新一轮主攻“海洋经济”战场“五大行动”,坚持陆海统筹、山海互济,致力于产业强海、科技兴海、开放活海、生态护海,深挖海洋潜力,培育蓝色动能,加快建设海洋强区。
经略海洋,滨海全新出发;向海图强,滨海全速启航。
零碳港口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大港
深秋的渤海湾畔海风泱泱,在码头生产一线,无人作业车辆往来穿梭,一个个来自潍坊腹地的集装箱正在被岸桥精准装上货轮,随后,它们将乘坐“山港快航”在青岛港、烟台港完成中转,运往世界各地,川流不息的集装箱运输车辆呈现出这座新兴港口的繁忙。
港口是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沿海开发的核心引擎。近年来,滨海区依托潍坊港区这一全市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对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战略,以潍坊港为龙头,立足潍坊副城区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产业园区聚集优势,加快推动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全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新高地。2010年以来,港口贸易从小到大,吞吐量年均增长20%以上,今年建成全国首个“零碳港口”,港口的快速发展带动产业加速聚集,腹地滨海区GDP增长了4倍、年均增长10.7%。
坚持以发展“港”为依托。打响基础设施提升攻坚战,把深水航道作为潍坊港发展生命线,加快疏港铁路等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
坚持以发展“产”为支撑。以临港工业园为依托,集约发展石油化工、粮油加工、现代物流等临港产业,延伸临港产业链条,加速现代文旅、临港物流等新兴产业崛起。
坚持以发展“城”为保障。创建港陆联通、产业集聚、开放创新的新兴经济区和港产城融合区,形成港口、物流园区、城市互为依托的发展格局。
绿色低碳是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锚定“零碳港口”建设,潍坊港通过科技赋能、智慧化建设和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港口绿色低碳发展。一方面,潍坊港大型设备全部使用“绿电”,通过构建“风光储一体”的绿色能源系统实现港口生产全过程的能源自给自足。今年九月,潍坊港4台6.7MW风机并网成功,成为山东省首个并网发电的陆上分散式风电项目,年可用发电量超7000万KWh,可满足整个港区用电量,冗余电量还可通过电网供社会使用。另一方面,建设综合能碳智慧管控平台,加快推进码头作业自动化改造,全流程作业人工成本降低70%以上,机械能耗减少70%以上,实现“慧科技与绿色低碳、作业效率与本质安全、技术进步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零碳港口”打造,滨海区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通过系列创新,积聚了丰富实践经验,加速走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向海图强
构建全链条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现代海洋化工中试基地项目
唐启升院士工作站
去年,潍坊滨海全区海洋生产总值达281.46亿元,占GDP比重73.5%、较2022年提升3.2个百分点。
拼经济,开启蔚蓝新篇章,归根结底还要落脚到产业。
向海洋挖潜力、要质量、求效益,大力培育“蓝色”经济增长点,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经济聚集区,潍坊滨海区蹄疾步稳。
近日,潍坊滨海现代海洋化工中试基地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加速推进,项目利用海化集团自身科研技术力量,进行盐化工、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应用等高端化工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意义重大。
像这样的项目,滨海还有许多,新和成、国邦、海王等一批“高大上”企业在滨海落地生根,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动力装备、海洋新能源等产业渐成规模,高成长性企业层出不穷,一个向海而兴、向新而优的海洋产业发展格局渐次清晰。
培强做大海洋产业是提升海洋经济发展实力的核心。滨海区坚持引育并举,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链条化、集群化发展,培强做大海洋化工、海洋动力装备、海水综合利用、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渔业、海洋文旅等海洋特色产业体系,锚定打造“中国药谷”“高端新材料产业基地”和新能源发展高地,以拓展产业链条为抓手,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跃升、向精深加工迈进、向终端产品迈进,争取新医药、新材料产业达到千亿规模,新能源产业达到500亿规模,努力打造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一、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海洋特色产业是海洋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海区深度挖掘海洋文化资源,谋划布局龙威赶海度假区、白浪河帐篷休闲露营等以海洋休闲、滨海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休闲产品,推进体育竞技、生态观光、渔盐文化等融合发展,进一步擦亮“潍坊有海欢乐滨海”海洋文旅品牌。突出海洋优势,学习借鉴烟台等地先进经验,加快建设一批海上牧场、“蓝色粮仓”,积极争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海洋科技平台打造是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滨海区积极组织科技成果对接活动,支持海洋科技领域优势企业单位,积极创建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大力打造海洋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研发平台,以高水平科研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滨海区聚焦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链上企业,深入开展重点人才工程引进和“育苗”行动,突出人才匹配度和实用性,吸引海洋领域高端科研院所及专家学者,加大对职业院校船舶修造、海洋装备、临港物流、航海船员等海洋应用型人才培育力度,打造海洋应用型人才高地。
海洋生态保护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滨海区持续开展系统性、全面性海洋生态修复,巩固前期治理成效,常态化抓好入海、入河排污口整治,打造“水清、岸绿、湾美”的良好生态,完善渔港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打造“水清、岸绿、湾美”的良好生态。
奋楫逐浪,再创辉煌。滨海正朝着“蓝色发展”阔步迈进,在向海图强新征程中勇立潮头、再谱新篇!
来源:潍坊滨海区发布
编辑:吴宇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