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整治网络谣言】真真假假?网络谣言如何“辨”

政务   2024-08-28 20:18   青海  






##


网络谣言令不少人深受其害
面对真真假假的网络谣言
做“智者”显然比较困难
人们的认知能力有限
知识存在盲点
那么面对多变复杂的网络谣言
又该怎么验证真假呢?


PART.01

了解网络谣言类型,不惧谣言“72变”

政治网络谣言:主要指向党和政府,主要涉及政治内幕、政治事件、重大政策出台和调整等内容,让公众对国家秩序、政治稳定、政府工作产生怀疑和猜测,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权稳定。

网络灾害谣言:捏造某种灾害即将发生的信息,或者捏造、夸大已发生灾害的危害性信息,引起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网络恐怖谣言:指虚构恐怖信息或危害公众安全事件信息,引发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引起公众对政府管理的不满,影响社会稳定。

网络犯罪谣言:指捏造骇人听闻或令人发指的犯罪信息,引起公众愤怒、恐惧,引发公众对政府、政府工作人员或某些群体的不满,同时也影响当事人的声誉,扰乱他们的正常生活。

网络食品及产品安全谣言:指捏造或夸大某类食品或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引起公众对该类食品或产品的抵制,导致该类食品或产品生产者、销售者损失。

网络个人事件谣言:指针对某些个人而编造吸引眼球的虚假信息,侵害当事人隐私,给当事人造成负面影响甚至经济损失。

PART.02

掌握网络谣言特点,遇见谣言“见招拆招”

1.有图未必有真相:网络谣言往往会配以图片或视频来增强说服力,但这些信息的来源及真实度往往难以考证。造谣者往往将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事件拼凑到一起,半真半假,具有很强的迷惑性。面对不确定的信息,应仔细辨析其来源,非官方权威机构、主流媒体等发布的信息,要提高警惕。

 2.数字失实逻辑混乱:网络谣言在数字和逻辑上往往存在漏洞,例如,使用“100倍”“100%”等极端化的数字描述或将事实夸大或缩小;内容细节经不起推敲,常常图文无关、语法不通、叙事不清、逻辑混乱、罔顾事实。遇到此类信息时,应仔细核对相关数据和事实。

3.语气偏激,情绪多于事实:为诱导转发,网络谣言的行文往往夸大其词,多用大量标红加粗、感叹号字符,使用“速看”“紧急”“震惊”等标题或用感人的故事情节来吸引关注,情绪多于事实,制造恐慌感、神秘感。老年群体容易受骗,面对此类信息,应保持冷静和独立的思考。


 4.传播渠道须留心,交叉求证: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不会只通过一个渠道传播,没有经过认证的账号一定要警惕。骗取流量的“大新闻”,文中时常出现相互矛盾的信息点或同一个事件在不同渠道的说法相矛盾。我们只要对内容多个渠道进行交叉求证就能分清。

5.旧帖重发,一查便知:不少网络谣言会反复出现,有些谣言被辟谣之后,甚至在半年、一年、两年三年之后还会反复出现。面对不确定的信息,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核实,确认官方是否已经辟谣,以免反复被骗。


PART.03

掌握识谣辨谣方法,让网络谣言“无所遁形”

网络谣言具有夸大事件严重性、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等特点,掌握以下识谣辩谣方法,快速将谣言“扼杀”:

1.询问法。遇到不了解的事情先不要传播,不妨在网上或者书中查一下相关的关键词,许多谣言是已经被辟过谣的,稍微一查即可得到答案。

2.追根溯源法。许多谣言中所叙述的内容完全不符合科学常理,我们只需要将谣言中相关数据、内容结合原理很容易就能识破谣言。

3.内容判断法。文不对图式的谣言直接看图可能难以分辨,而且图片来源各异,需要大家擦亮双眼。文中所叙述的事发地和事发时间是否模糊不清,是辨别此类谣言很好的一个依据。

4.观察评论法。评论可以快速为我们提供思路,很多朋友会提出不同的观点,来自谣言中事发地的朋友也能提供很多真实线索。



在网上看到谣言,我们应该怎样做?

九字真言告诫您: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稿件来源  网安部门

编稿人     孔祥龙

往 期 回 顾

满载而归!城北公安分局警宝托管班暑期夏令营圆满结束啦~

【打击整治网络谣言】AI谣言变身术 假的终究真不了

【爱警暖警】暖心工程再升级——城北公安分局洗衣房“正式营业”啦~

西宁城北公安
公安宣传,展示北区公安民警风采,开展便民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