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办学好模式丨“全面育人”重均衡育全才

政务   2024-11-19 19:01   云南  
戳蓝色字“今日永胜”关注我们哟!


宾川县育英实验学校——

“高效课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宾川育英学校举办苏东坡诗词朗诵会 图源:云南日报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太阳在日出和日落时看起来像是沿着地平线升起和落下,而中午时分则高悬于空中,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圆盘?”数学课堂上,宾川县育英实验学校数学教师蒲艳波的设问,迅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她一边讲解,一边拿出教具进行演示。“这其实涉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这一数学奥秘。”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的求知热情被点燃,大家纷纷开动脑筋,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而这正是蒲艳波精心设计教学引入的初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来。”蒲艳波说,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


在宾川县育英实验学校,“轻松愉快”“高效”成为课堂的关键词。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陪伴者,学生们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在探索“有意义”的同时,让课堂更“有意思”。


“我们就是要向课堂要效率,让课堂焕发出活力,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宾川县育英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逯翠珍介绍,聚焦“双减”背景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学校在新课改中提出了结构预习多一点、自主学习多一点、师生互动多一点;教师讲授少、作业布置少;变学会为乐学、会学的“三多两少一转变”理念,推动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在“三多两少一转变”理念指导下,宾川县育英实验学校的作业管理、教学管理等开始“瘦身”。教师们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行尊重个性、激励创新的教育策略;创新各学科课程实施方式,采取课内外结合、学科间整合、校内外融合等多样化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完善课型操作规范,组织社会调查、科学实验、生产劳动、研学旅行、主题探究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表上的变化更为明显:体育课节数增加了,学生有了更多时间“拥抱操场”;瑜伽课、话剧课等特色选修课也出现在课表中,成为“课程大家庭”的一分子。“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闪亮。”逯翠珍表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和能力的培养。只要时间安排合理,特色课程、特色活动更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从智慧课堂中汲取知识、从特色课堂中收获多彩青春、从温暖课堂中感悟人生价值……学校紧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全面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德育处、团总支、少先队等通力合作,以班会课、主题团日活动和少先队活动等为载体,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苏东坡诗词朗诵、感恩教育、主题阅读、微班会大赛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促进身心健康。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的原则,制定出“十位一体”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积极开展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着力打造特色课程。瑜伽、合唱与指挥、超轻黏土、课桌舞等选修课,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合唱团、篮球社、足球社、读书社、演讲朗诵团等多个特色学生社团,为学生们提供展示才华、陶冶情操的平台。“我们希望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能够快乐高效学习,还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会演奏一种乐器、会一种书画、会下一种棋、会一项健身技能、读一本好书、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写一篇科研小论文、做一次志愿者,在交际、才艺、体格、思维、修养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发展。”逯翠珍说。


如今,宾川县育英实验学校通过积极创新教育方式,精心构建“高效课堂”、丰富教育内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点评

减少无效灌输,激发自主吸收,在宾川县育英实验学校的课堂上,老师成为串起各类教学实践活动的线,将学生放到教学活动的中心,师生携手打造了一个“高效课堂”的样本。




五华区韶山小学——

体教融合奠基学子精彩人生



五华区韶山小学开展轮滑进校园活动 图源:云南日报


每天早上半小时的体育大课间是五华区韶山小学最具活力的时段。伴着欢快的旋律,同学们整齐有序地列队,做完广播操之后,又练习“千字文武术操”“中国功夫”等学校原创体育项目,在“花式”运动中放松心情、锻炼体魄。


多年来,五华区韶山小学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引领,以体育教育为支点,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质师资队伍、创新教学评价机制、丰富教研模式等,持续推进体教融合,扩大“以体育人”平台,“五育并举”助力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学校发挥韦继康体育名师工作室的名师引领作用,精心组建体育教师专业团队。“以前大多是一名体育教师负责一批学生在校6年的教学,偶尔3年循环调整,改革后,学校的课程设计突破了传统的横向编排方式,更注重挖掘和发挥体育教师的专长,打造出足球、篮球、武术等一批特色课程。”韶山小学校长张芳介绍,学校“基础课+特色课”的课程优化,让学生除了能扎实掌握基本课程知识外,还能根据自己的喜好习得体育技能,在校6年掌握两项体育技能是水到渠成的事。


武术、舞龙舞狮、体操、跆拳道、啦啦操、足球、轮滑、柔道……在韶山小学的“体育超市”中,各类体育项目吸引着孩子们选择运动、爱上体育。学校的体育特色办学模式收获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优良率从2021年起连续3年明显增长,2023年达到51.2%,超过全区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2848名学生参加视力检测,近视率低于国家总体水平。


走进五华区韶山小学新建的体操室,只见同学们在鞍马、双杠、平衡木等设施上刻苦练习,一连串动作诠释着灵动之美。在今年云南省第二届青少年(学生)运动会体操项目中,从这个体操馆内走出的10名运动员代表五华区参加比赛,最终获得5金1银5铜的好成绩。


“韶山小学在体操项目上可以说是零基础,能实现这样的突破,说明学校的体教融合达到了一定水平。”五华区体育发展中心综合办主任、五华区体操总教练冯丽云感慨地说。


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拓宽发展赛道,韶山小学不断延展体教融合的育人维度。


五华区韶山小学是全国“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学生们不仅在习练武术与健身气功中享受到锻炼的快乐,也在各级武术比赛中屡获大奖。“许多学生因为运动变得自信了,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不少学生升学后朝着运动领域发展,这是体教融合带来的改变。”张芳说,随着体教融合的深入推进,学校学子在各种比赛中崭露头角,近3年在啦啦操、健美操、武术、轮滑、体育舞蹈、花样跳绳、舞龙舞狮等项目中,获得国家级前六名奖项19个、获得省级前六名奖项30多个。


作为云南省首批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区),五华区以韶山小学为试点,全面推进体教融合。五华区体育发展中心主任许赫瑜介绍,体教融合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育人,又要不断挖掘和储备更多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韶山小学的体育特色办学,为学生全面发展和运动员培育选拔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在体育成为学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目前,五华区韶山小学各班级正积极寻找适合自身的“选修课”,有的班级靠舞龙舞狮拿到了全国银奖,有的班级凭借跳绳实现了好身体和好学业双丰收,“一校一品”的体教融合模式逐步向“一班一品”延展。


点评

根基是否强健,决定着向上生长的高度。五华区韶山小学先行先试,通过组建特色体育团队、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做强“以体育人”文章。




红河州——

守护儿童青少年“光明”未来



个旧市大屯中心小学举办篮球联赛 图源:云南日报


午后,阳光温暖明媚。在屏边苗族自治县湾塘小学,课间一到,学生们抱着篮球冲到操场上,运球、跳跃、投篮,不一会便大汗淋漓,天真烂漫的笑容、进球后的欢呼、默契配合后的击掌,蓬勃朝气溢出操场。


湾塘小学是一所以苗族学生为主的边疆民族乡村寄宿制小学,近3年该校学生视力均在5.0以上。在校长孙付标看来,长时间的户外运动和体育锻炼,是学校没有“小眼镜”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学校充分发挥体育育人功能,开足开齐体育课,开办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等多个体育类兴趣班,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孙付标说,学校还创新开展“绿色课堂”,适时将课堂“搬到”树阴下,让学生在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中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湾塘小学也成为屏边县乃至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亮点。随着“湾塘经验”的推广,红河州越来越多的中小学认识到了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重要性。


今年年初,个旧市白沙冲小学近视率从2020年的42.5%下降到2023年的13.8%,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虽然之后因资源整合撤校,但该校开足体育课、办好体育社团、搞好户外活动等方面的做法已在其所属的大屯中心小学校各小学全面推开。


啦啦操、跳绳、武术、舞龙舞狮……在大屯中心小学校各小学,丰富多彩的大课间、课后服务、乡村少年宫活动已然成为校园内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常态化开展小篮球、乒乓球、田径等联赛,每所学校都组建了啦啦操、花样跳绳队,还在社团活动中传承芦笙、竹竿舞、舞龙舞狮等民族文化,真正让同学们放下手机、爱上体育,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青少年近视防控路径。”个旧市大屯中心小学校党委书记陆燕艳说。


“我们发现,运动量增加后,孩子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更为高涨,不仅‘小眼镜’‘小胖墩’数量大大减少,还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原白沙冲小学校长洪家亮介绍,2021年以来,全校近5000名学生肥胖人数和近视人数均实现了逐年降低的目标,教学成绩也稳步提升。


红河州各中小学以青少年近视防控国家级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从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入手,采取“班班清”方式,鼓励学生每节课间走出教室远眺,开展篮球、乒乓球等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切实保证了学生的户外运动时间,积极组织郊游、登山等户外活动,把音乐、美术、科学等课堂搬到山间河畔,让学生亲近自然、快乐学习。红河州还恢复了停办多年的州、县两级中小学生运动会,并坚持每年举办以校园足球、篮球、排球、啦啦操项目为主的州级联赛,参赛队伍累计1422支,参赛师生2.4万人次。“我运动我健康”的校园体育氛围日益浓厚,有效提升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州学生总体近视率从2020年的44%降至2023年的31.24%。


在抓勤抓实体育锻炼的同时,红河州制定《红河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红河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与合理膳食、中小学生手机、睡眠等5项管理有机结合,不折不扣落实“双减”政策,让每一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为进一步凝聚青少年近视防控合力,红河州加快构建党委、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家庭、社会协同推进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格局,通过家校带动、医教互动、社会联动等方式,加强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提升视力健康素养、推动近视防控关口前移,共同守护儿童青少年的“光明”未来。


“我们将以高质量建设全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先行试验区为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加大资金投入,在爱眼护眼科普宣传、视觉环境自查自纠、抓早抓小关口前移、近视防控信息化建设上持续发力,将‘湾塘经验’创新推广成‘红河经验’,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贡献更多力量。”红河州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点评

开展“绿色课堂”,形成合力格局,“湾塘经验”把体育锻炼作为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有效抓手,以“一堂课”撬动课程设置转变,以“一盘棋”统筹确保近视防控工作纵横到底。




沾益区——

在劳动中育童心出真知



沾益望海小学开展植树活动 图源:云南日报


从清洁整理到烹饪园艺,从农事体验到手工制作,从职业体验到社会实践……沾益区将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融入学校课程开发、教师选聘、教育活动等教育教学全过程,一边抓好劳动课程建设,强化劳动教育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一边注重劳动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引导学生亲身参与,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新学期开学不久,沾益区水桥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孩子们便来到耕读园,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辣椒变形记”劳动实践活动。孩子们分组采摘辣椒、编辣椒串和制作酸辣酱。在家长代表的帮助下,新鲜的辣椒很快变成了美味可口的酸辣酱。


“‘我爱我家·快乐厨艺’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主要针对五年级的学生开展,实施已有12年。”水桥小学校长赵泽虎告诉记者,五年级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个学期参加一次厨艺实践活动,从买菜攻略、捡菜清洗、烹饪加工、拼盘艺术到用餐礼仪,孩子们动手参与整个过程,结束后由家长、教师、学生进行评价,并分享美食。


除了“我爱我家·快乐厨艺”活动,水桥小学还围绕生态、生产、生活三要素,搭建了“校内+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利用校内围墙周边空地改造“乐享耕读园”,利用空余校舍建成“乐厨园”,利用阳台廊道开辟“乐卉园”。同时,广泛协调社会资源,建立了五大类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构建起“爱国主义+敬老爱老+现代工业+现代与传统农业+非遗传习”的多角度、多行业、多领域劳动教育综合体系。


沾益区各学校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课程实施方案,按照“每周至少1课时劳动课,每年不少于1星期劳动活动周”,统筹开展劳动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


在望海小学校园里,有一排长势喜人、绿意盈盈的盆栽。望海小学校长晏露珍介绍,种植盆栽,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在劳动中收获成长。“花的播种、养护都会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上到植物的成长这一课时,科学老师都会带学生来到这里,身边有了形象的参照,同学们学起来也更感兴趣。”


“各学科之间并非独立存在,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并非劳动课程与学科知识的简单拼凑和嫁接,而是要进一步挖掘融合育人的价值。”晏露珍告诉记者,学校还将劳动课与各学科、综合活动、主题教育等校内其他课程进行整合,实现融合育人。比如,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以及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等品质;同语文学科融合,有利于引导学生用语文知识阐述劳动过程、劳动成果,进一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同数学学科融合,有利于学生锻炼数学思维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有些三年级的孩子还不会系鞋带,有些学生的书包到了四年级还是妈妈帮忙收拾,这让我们意识到劳动教育迫在眉睫。”回想起开设劳动课程前的情形,水桥小学的老师们印象深刻。这也让他们意识到,开展劳动教育必须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多方联动,协同育人。


水桥小学在长期的劳动课程开发探索中,及时搜集整理学生参与劳动过程的相关素材,并关注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学习能力和身心发展等特点,成立了沾益区中小学劳动教育赵泽虎名师工作室。“学校递进式培养学生家务劳动技能,旨在增强学生家庭责任意识,传承弘扬好家风。”赵泽虎说。


在西平小学,学校带领学生和家长共同开发家庭劳动实践空间,建立“阳台盆栽园”“收纳示范角”等,同时还让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公益劳动实践,协同社区开设公益服务岗位,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双手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


“我们将继续以劳动教育为阵地,发挥劳动教育实践在育人中的作用,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切实推进‘五育’融合,培养时代新人。”沾益区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点评

劳动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劳动教育融入实践活动,沾益区各小学通过强化劳动教育组织实施,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达到培养具有劳动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的最终目的。




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

以美育科创培育时代新人



昆一中西山学校开设科创课程 图源:云南日报


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是科创研究型学校,2017年至今,在开设多门校本选修课的基础上,设立了管乐、合唱、舞蹈、体育、科技、美术等特色班,开设16门以上特色课程,把办有温度、有生命、有品质的教育的办学理念融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中。


学校合唱团2017年成立至今,先后代表云南省参加教育部第五届(青岛)、第六届(苏州)全国中小学生艺术节现场合唱展演,并受邀参加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开幕式演出。2022年,合唱团赴成都参加西部国际童声合唱节,获诗乐尺牍组全国唯一的一等奖。李斯特音乐学院柯达伊研究院合唱教育专家阿帕德·托特曾莅临学校为合唱团授课。


学校科技班的同学先后在世界机器人大赛、全国人工智能大赛,以及省、市、区科创竞赛中获一等奖,并在WRC世界机器人大赛国际公开赛上获得一等奖、世界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WRO)全国总决赛获得一等奖。


昆一中西山学校将美育与科创融合于创新课程,特色课程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校音乐教研组组长张梅老师说,课程以兴趣为第一要素,只有热爱才会学得好、学得快。学校合唱团能在全国乃至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得益于同学们的热爱,让同学们在艺术的舞台实现了自我价值。


“我们希望通过艺术教育让孩子眼中有光、心中充满美,然后去创造美,自信地表达美。让艺术为科技插上翅膀,让科技助艺术绽放光芒。”昆一中西山学校副校长杨胜利说,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关注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以及品德教育和人文素养。


学校在美育与科技创新融会贯通上下功夫,致力于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的创新人才。依托专业团队,开设算法程序设计、嵌入集成电路和机械工程设计3门课程,投入资金,鼓励和支持特色班的同学们做科研,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转化成发明创造。


学校建有开放自主的科创实验室,设立人工智能、3D打印、智造设计、无人机等30多个创新实践项目,以科创项目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组织学生参加FTC科技挑战赛、WER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大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学校的科创教师被聘为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大学生创客空间教育机器人特约讲师。


近年来,学校科技班的学生多次获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世界级奖项。其中,在RoboMaster 2023机甲大师青少年对抗赛中夺得全国冠军,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C全国决赛上获得一等奖。


昆一中西山学校坚持特色办学,以体树人,让同学们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学校大力开展足球、网球、射箭、高尔夫球等特色项目,高中初中、男足女足共同发展,足球队成为学校闪亮的名片,该校2015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昆一中西山学校积极发展网球课,越来越多的孩子走上网球场,体验网球运动的魅力。昆一中西山学校网球队在2022年云南省青少年U系列网球锦标赛前半阶段的团体赛中取得男子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如今,昆一中西山学校已成为国家级网球特色学校。


2023年,由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射箭协会主办的全国射箭U16、U18锦标赛上,该校代表队共获得4金4银8铜的好成绩,为云南争得了荣誉。


如今,昆一中西山学校走出了一条美育、科创带动培育时代新人的办学新路,让学生在特色办学中精彩绽放,快乐成长,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点评

以智慧教育建构科创课程,以美育体验塑造美好人格,以体育课程锻炼强健体魄,昆一中西山学校通过科艺融合,培养出了具有跨学科视野、能将艺术创意与科技创新融会贯通的学生。





模式解读

全面育人


全面育人旨在通过改变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推动综合素质培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打破“唯分数论”既要关注育人的过程,更要聚焦育人的目标。丰富实践活动和课程体系,开设绘画、合唱等选修课程,成立合唱团、篮球社、演讲朗诵团等多个特色学生社团,在保证学生学业发展的同时,提升学生艺术素养、身体素质;创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强化过程评价,在中小学阶段针对不同教学科目特点,综合采用评分制评价、等级制评价、达标性评价以及定性与综合评价等多种方式,以学生为要素,以“五育并举”为导向,打破传统固定的德育模式,力求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延伸拓展德育空间,形成“处处育人”的全面育人格局。

来源:云南日报
编辑:王显勤
二审:王亚梅
终审:张虎
制:罗朝会 马丽红

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

今日永胜
“今日永胜”公众号集新闻、服务和互动为一体,为网友搭建政民互动交流的桥梁。旨在宣传党的政策,传递政府声音,讲述永胜故事,推介永胜特色,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传播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