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典型的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
和生态环境脆弱区
避险搬迁、工程治理
是防范化解地灾隐患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
2024年
为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相关县(市)配套制定搬迁群众就学、就医等民生保障工作方案。比如,绵阳市平武县大桥镇田坝村,借避险搬迁契机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帮助群众迁入新家,同时也成为村里发展避暑民宿的载体。
2024年
四川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先后获批,绘就四川省、21个市(州)及各县(市、区)未来十余年的发展蓝图。其中,《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首次将“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纳入我省法定规划,首次提出构建“两区三屏、一轴三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2024年
✔争取国家下达四川2024年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14.1万亩,连续2年居全国第一;全省处置存量土地产生计划指标约20.4万亩。
✔全年审批建设用地报件48.55万亩,占全国同期批准用地总面积近10%,有力保障川藏铁路、成达万高铁、青峪口水库工程、射洪锂电等一大批国省重大项目、国债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
△ 安宁河流域。受访者供图
《规划》
旨在推进安宁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天府第二粮仓”建设,推动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聚焦安宁河流域耕地破碎、平均耕地质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等短板,《规划》以流域为单元,划分4个整治分区,明确主攻方向,系统制定综合性整治措施,为各类工程项目部署提供靶向空间,打造农田集中连片、村庄集聚美丽、流域风景秀丽、环境宜居宜业的攀西版“富春山居图”。
这一年
✔四川严格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坚持“以补定占”,持续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实行耕地年度流入流出管理,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扎实做好永久基本农田信息公开。
✔为保护耕作层,四川还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提出“谁占用、谁剥离”原则,明确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运输、存储和管护的工作主体。
2024年,四川持续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大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推动增储上产、资源就地转化利用,提高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锂矿
磷矿
金矿
稀土矿
这一年➤四川还大力推动建设一批国、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科技创新平台,依托省地质大数据中心建设AI找矿平台;构建矿山大模型高质量数据集和知识图谱,切实提升科技支撑战略找矿能力水平。
红格南矿
开发锚定“一年开工、三年见效、五年成势”目标,将按照“露天+地下”的方式,高标准推动红格南矿规模开发和绿色矿山建设。经初步测算,红格南矿预计可开采80年,实现收益超百亿元、产业投资超千亿元、产值超万亿元。
当前,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正在全面进行中,四川正支持和引导更多力量参与地质找矿,形成多渠道矿产勘查投入新机制。
2024年,四川探索建立矿业权出让收益分享激励机制,明确矿业权出让收益向基层倾斜。矿业权出让收益,除中央分享40%外,地方分享的60%由按照省、市、县固定收益分配比例,调整为“分享比例与基础阶段找矿项目投入挂钩”。
按照新机制
矿业权出让收益实现时,矿业权对应找矿项目,市(州)县(市)全额出资的较不出资的多分享10%;市(州)县(市)出资一半的较不出资的多分享5%。这意味着市(州)县(市)找矿投入越多,分享收益越高。激励机制的建立,改变了以往市(州)县(市)战略找矿“零投入”情形,相关市(州)县(市)已出资2.27亿元用于实施30余个战略找矿项目。
2024年,四川稳步推进用地审批权下放,《关于授权和委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涉及的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审批的通知》《四川省授权和委托省级用地审批权管理办法》先后印发,赋予地方更大用地自主权。
《通知》
明确将省政府权限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涉及的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审批授权市(州)政府行使。通过进一步降低审批层级,保障农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和乡村产业等建设用地需求,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管理办法》
明确将省政府权限内的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审批权,授权给符合条件的市(州)政府行使;将省政府权限内的土地征收审批权、使用挂钩指标报征审批权、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审批权,委托给符合条件的市(州)政府行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支撑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
2024年,新一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收官。试点推进以来,四川19个县(市、区)合计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94宗、面积1040亩、成交金额6.27亿元。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推动城乡土地“同权同价”,农村集体土地更有“含金量”。比如,在遂宁市船山区永兴镇联盟村,通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产品加工项目在废弃的鞭炮厂落地,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丨往期精彩回顾丨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四川自然资源”,获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