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滇中新区大地处处洋溢着生产的热潮,各园区、企业纷纷抢抓新年开局的大好发展机遇,铆足干劲,开足马力加紧生产、赶订单、拓销路,奋力冲刺首季“开门红”。近日,记者走进新区各园区和企业,深入探访生产经营情况,感受新区奋进的新气象。
云南滇中新港资产运营有限公司
“链”式招商提升整体竞争力
走进滇中新区装备制造产业园,金凤(昆明)供应链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从车间把抽检完毕的榴莲搬运至经销商货车中;未来交通创新研究院内,来自昆明理工大学的团队正抓紧时间布置展厅;蜂蜜加工项目的企业考察团队正与云南滇中新港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招商部门洽谈落地细则……目前,在滇中新区特色云品产业园、滇中新区装备制造产业园中已初步形成包装合作产业链,加速形成未来交通产业链、生物医疗产业链、独特地域特色食品加工类产业链。
工作人员入企服务。
“2024年以来,云南滇中新港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围绕未来交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梳理园区内特色产业,开展‘链’式招商,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未来交通创新研究院为例,聚焦特种动力与智能载运装备、韧性交通智能监测、车联网应用示范、低空经济等主攻方向开展产业招商,将未来交通产业链打造成为滇中新区的新特色亮点。去年11月,作为未来交通创新研究院第一批引进的产业项目,光合电动车滇中研发集成制造基地项目和滇中新区签订投资协议,预计今年春节后入场装修。”新港公司负责人介绍,“2024年下半年,园区还对接了蜂蜜加工项目、洋蓟加工制作冷链等项目,为园区引进更多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食品加工项目奠定基础。”
为助力企业早日投产达效,新港公司各部门多次深入企业了解需求,纾解发展难题。新港公司招商部门在了解到金凤(昆明)供应链有限公司将增加冷冻果肉加工、鲜果切片、鲜果零售等业务,但缺少产品包装后,便向企业推荐了园区的另一家包装企业——云南环华新材料有限公司为其提供包装定制,为企业节省成本。新港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企业不同需求,将通过入企对接、参加企业服务周活动等方式为企业之间“牵线搭桥”,促进企业之间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同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紧密的产业链生态。在此基础上,通过逐步集聚上下游生产链,培育优势支柱产业的方式促进招商工作开展。
安宁产业园区
着力打造国内一流“零碳”生产基地
一条条生产线、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汇成安宁千亿级绿色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一套套数字化、智能化的设备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清洁能源占比90.94%;成功创建云南省首批零碳园区……安宁产业园区正以绿色产业为重点、资源循环利用为抓手、科技创新为动力,走出一条逐“绿”聚链、向“新”而行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安宁产业园区始终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主动融入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产业绿色化、多能互补高效化、绿色低碳智慧化、园区全域绿美化,让绿色成为园区最鲜明的底色,实现“增收”与“增绿”双赢。
安宁产业园。
聚链成势,推进产业绿色高端化。该园区立足资源禀赋找准产业赛道,围绕“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规划打造千亿级绿色新能源电池产业,形成了湖南裕能、上海杉杉等头部企业率先集聚,云天化、云南祥丰等本土企业投资项目跟进上马,正极、负极、电解液“串珠成链”的“前行”态势,被授予云南省绿色低碳制造业集群(优势型)称号,汇聚氟磷电子、多氟多等19个产业链项目,2024年1至11月实现产值92.9亿元。
“节”尽所能,推进多能互补高效化。加快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给体系,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实施园区2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先期完成分布式光伏建设14.6兆瓦,新增绿电2.1亿千瓦时,将分布式光伏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补充,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碳”路未来,推进绿色低碳智慧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快建设零碳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成功获得2024年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绿色低碳集群公共服务平台补助资金150万元,用于园区综合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积极与“双碳”技术团队合作,加强与云南省电网公司、中国移动等“双碳”领域技术团队合作,中国移动“双万兆”进驻安宁产业园区,为安宁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逐“绿”前行,推进园区全域绿化美化。加快推动绿美园区建设,认真落实《绿美三年行动计划》《云南安宁产业园区(安宁片区)绿美专项规划》,已完成绿化工程11个,完成绿化总面积124.63万平方米,成功获评云南省绿美园区。值得一提的是,安宁市在实施国家强链补链重大项目大宗工业物资公铁联运物流园建设时,全域推广绿色低碳交通,80辆换电重卡先期投用,提升运输环节含“绿”量。全域推进绿美园区建设,“园企联动、政企共投”植绿增绿扩绿,力争2025年绿地覆盖率达30%以上。
中关村电子城(昆明)科技产业园
助力企业做大就业“蛋糕”
走进中关村电子城(昆明)科技产业园,一片红火景象:云南冷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咖啡豆烘焙机正在烘烤咖啡豆,昆明中微子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将新调配好的铜浆样品放置到显微镜下观察……
据中关村电子城(昆明)科技产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统计,园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企业拥有相关专利300余项,带动人才就业近2000人。
云南阅众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员工记录电池数据。
聚焦优势产业,助力企业做大就业“蛋糕”。园区围绕云南及滇中新区重点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慧交通、低空经济等产业方向开展招商。以航空产业为例,2023年,中关村电子城(昆明)科技产业园吸引了云翊航空技术(云南)有限公司和云南阅众航空科技有限公司2家民用航天器及零部件维修公司入园,除了不断拓展国产替代化飞机维修零部件生产以外,云翊航空在航空维修产品研发、生产制造方面也有了新的发展进程。据悉,随着企业与周边航空公司的合作越来越紧密,2家公司业务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将为航空维修产业再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同时,随着低空经济兴起,将催生许多全新岗位:无人机驾驶员、载人低空飞行器驾驶员、低空飞行器研发工程师等。据测算,未来岗位需求将达到数百人以上。
“企业发展一方面为我们招商和园区形成产业聚集提供了方向,另一方面为带动吸引更多人才来到园区、扎根园区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关村电子城(昆明)科技产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招商部负责人介绍。“园区同样鼓励企业及人才参加云南省昆明市及滇中新区的创新创业大赛,推动人才交流,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通过这一举措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提升了园区的产业竞争力。近年来,企业通过参加‘彩云汇’创新创业大赛暨2023年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滇中新区第一届新质生产力创业孵化大赛等多项比赛,获得奖项并吸引更多人才进入企业。”
云南海午科技有限公司
把“海午”打造成独具魅力的国内知名品牌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滇中新区长水街道大板桥园艺场的云南海午科技有限公司,只见各种管材摆放整齐,员工把一袋袋原材料用叉车从大货车上卸下,运往原料库存区;在自动化率高达80%的PVC车间里,前端工人正仔细查看设备运行情况,后端工人认真整理刚下线的管材。
“海午科技是从事新型管道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现代化综合型企业,产品被广泛运用在市政、民用工程建设中。”海午公司厂长刘智勇介绍,海午公司成立于2004年,历经20年坚实而稳健的发展,目前已拥有现代化的管材管件生产系统,2012年至2014年连续三年产值超亿元。“海午”曾荣获全国建材行业公证十佳放心品牌、云南名牌、云南著名商标、昆明知名商标等诸多称号。
工作人员在整理产品。
在公司生产车间外的产品集中储存区顶棚处,“质量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根本”的金色标语异常醒目。“公司构建了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所有设备均有明确的状态标识,所有关键设备均有日常运行记录和设备点检记录,确保生产设备的性能处于‘优良’状态。公司所有产品的生产均有工艺控制文件,产品的生产调节严格按工艺控制文件的要求执行,确保各批次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同时也为生产异常的原因分析提供可追溯的依据,以利于公司引进新型原料,采用新的加工方法,在促进生产工艺不断更新、进步的同时,保证向用户提供优良、性能稳定的产品。”刘智勇说,针对产品性能,公司请用户对产品进行亲自检测,待产品被确认合格后再发货,保证产品做到零缺陷出厂。公司产品广受市场欢迎,除了云南省内市场外,产品已销往四川、贵州等省外市场,2024年前10月的产销率高达97%。
当天,滇中新区财政金融局的驻企特派员尹文婷与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等的5位金融特派员一起,走进海午公司开展“上门服务”。特派员们与公司财务主管周姝深入沟通交流,详细了解公司目前的资金周转、融资、金融及税费优惠政策申报等方面的情况,介绍金融优惠政策的申请方式。
“感谢新区管委会和特派员对公司的关心支持。”周姝说,“新区驻企特派员时常联系和走访公司,及时宣传从国家到新区各个层面的助企扶企政策,让我们熟知各项优惠政策。在得知公司有贷款需求后,及时联系银行与我们对接,为解决金融问题出谋划策,让我们更加安心地经营发展。在新区一流的营商环境助力下,公司将以追求完美的产品和文化创新为己任,把‘海午’打造成独具魅力的国内知名品牌。”
滇中新区报记者:李燕 肖永琴 舒珺珩 刘晓婕
编辑/制作:刘晓婕
审读:尤祥能 喻劲猛
校对:张三亚
审核:王峥 余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