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原外教何伟:这个美国人眼中的复杂中国

文化   2024-11-25 10:32   重庆  


何伟简介

Peter Hessler,美国人,中文名何伟,著名非虚构作家。他在普林斯顿主修英文和写作,并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密苏里大学名誉博士。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撰稿人。他散见于各大杂志的旅游文学作品,数度获得美国最佳旅游写作奖。2019年,何伟受聘在四川大学匹斯堡学院教授非虚构写作课程。在他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中,《江城》一经推出即获“奇里雅玛环太平洋图书奖”,《甲骨文》获《时代周刊》年度最佳亚洲图书等殊荣。他本人亦被《华尔街日报》赞为“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


近日,看到美国作家何伟(Peter Hessler,彼得·海斯勒)委托朋友卖掉他在成都的本田SUV之消息,“里程10000出头,非常新。”这让人不禁感到一阵唏嘘。

有网友评论称,“也许他买下这辆汽车的时,希望开着车能一直在中国的公路上驰骋,没料想他还是走了。。。”

2019年何伟任职川大教师,2021年合同期满并没有续聘。外界并不知道原因,也许他离开中国时,还期盼着再次回到中国。如今,要卖掉留在成都的汽车,显然表明他再次回归的计划已经被无限期搁置了。

何伟,曾在常春藤盟校普林斯顿大学主修英文和写作,后来又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参加工作后先后任职《纽约客》杂志驻北京记者、《国家地理》杂志的撰稿人等。


他对中国的兴趣,源于他1994年首次中国之旅。


那时候,他和牛津大学一名校友计划旅行全球,他们从捷克到泰国,从俄罗斯到蒙古,从中国到越南……


在来中国之前,他对中国的认知一片空白。但是去到北京之后,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他们一路南行:上海、合肥、云南、广州……6个星期的所见所闻,让他们看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


何伟感觉,这是一个面临巨变、有希望、正能量的国家。在他眼中,中国是独一无二的。他在瞬间就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写作方向。


因此,旅行结束后,他决定要回到中国,他认为这段时间对中国现代历史来说是重要的,所以他要记录,不管出版不出版。


此后,他加入了美国志愿者组织“和平队”,来到江城涪陵,新的身份是大学教师。



彼时,中国正处于起飞前夕,很多事情都面临着深刻的变化,经济的腾飞、中西方文化的冲撞,很多属于中国历史的旧的文化和景观都没用人去记录。


也正是在这个关键节点,从1996年开始至2007年,何伟依靠他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笔触,以一种西方人的视角重新发现中国,通过纪实文学的体裁形式,横跨十多年时间,写下了“何伟三部曲”:《江城》+《寻路中国》+《奇石》


从此,何伟一跃成为备受中国人喜欢的作家之一2001年,他的处女作《江城》(中文版本出版时间为2012年)一经推出即获“奇里雅玛环太平洋图书奖”,他本人亦被《华尔街日报》赞为“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

他千里走单骑,接触、观察和记录的都是普通中国人。然而,在他的笔下,是中国人写不出来的、但又比普通中国人更了解中国的真实而又深刻的观感,闪着人性的光芒。

作为记录当代中国的无可替代者。何伟记录中国,不恭维、不谩骂,而是思考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许多中国人读过何伟的书,会感觉平时是闭着眼生活,读过后是开眼看世界,重新感受中国的厚重。
著名媒体人柴静说:“我已经学会了不理不睬,觉得这样才能避免痛苦,何伟却写出了我熟视无暏、但真实的中国。”

▲何伟在江上对一家人进行采访

无数读者读后更是一致好评:
“每次读何伟一股清醒涌上背脊,他比中国人更中国人。”

“多年来所见所闻一直理不清头绪,在外人眼中却看得这么透彻。”
......

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难能可贵的是,何伟作为见证中国腾飞的外国人,他同样也是亲身参与者,懂得宽和理解这一切。他对中国普通人的具体而微记录,透视着对中国发展、经济体系的深刻剖析。他讲述的虽然不是此时此刻的中国,但是放在任一时代都具有普遍意义。就如今天现实的诸多魔幻,都可在他书里找到常读常新的底色。



敢写、会写、能出版,这些加在一起成就了何伟的《江城》《寻路中国》《奇石》,对中国读者来说,一切都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由于书中感触点太多,几乎每页都有:

· 读得快的读者说:太流畅了,就算我状态差到什么书也看不进去了,何伟的书也能一口气读五百页。

· 读得慢的读者:断续读了两个月,不是因为不好读,恰恰相反,是太好读了以至舍不得很快读完。

· 史景迁:何伟的作品平静而充满自信,以绝妙的语调和姿态赋予他所描绘的时刻以生命,他知道何时应该参与行动,何时应该等待事情发生。

·《南方人物周刊》:何伟的笔下是真中国,发人深省,值得一看。

今天仍有很多读者慨言,何伟的书,中文版也没有经过加工删减,委实难能可贵。


更有人说,怕是很长时间都找不到这么好看的书了,且看且珍惜吧。


何伟的书之所以广受中国读者欢迎,主要还是源于他写作的真实。


而何伟本人也是“非虚构写作”理念的忠实践行者。


如何理解“非虚构写作”?


在何伟看来,非虚构就是所有内容都是真的,不能创作。


非虚构写作的创造性在于作者怎么写、以什么样的风格。作者必须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同时也可以借鉴虚构写作中的一些方法,这体现在写作手法、风格上。非虚构写作也和新闻报道不同。新闻报道要求时效性,非虚构写作则可以写得很长,并可以使用第一人称。


何伟的处女作《江城》,写的就是他1996年到涪陵教授两年英文的真实见闻。他在前言中写道:“这本书记录了我在涪陵的生活,夹杂着当地的历史、风景以及那里的人们。之所以写成这样,是为了让读者明白一个外国人在涪陵那样一个小城里所扮演的两种角色:有时候是一个观察者,另一些时候又深深融入当地的生活。”




而在《寻路中国》这本书中,何伟写中国写得更加纯熟。这本书缘起于他2001年到2008年在中国的自驾车旅行。这本书2011年一经出版,几乎横扫所有国内书媒的年度好书奖。


《寻路中国》中,何伟把观察中国的点分别放在了怀柔附近的三岔村和江南的丽水。一开始在三岔村,何伟的目标不是写东西,而是找房子,要去农村熟悉一下,没有想要写书,后来逐步改变观点,想写成文章发在《纽约客》上,才开始对当地村民正式采访。


何伟去丽水,前后很多次,在那里一共待了一百多天。跟相同的人不断相遇,何伟认为这是写作的重要基础,因为逐渐相熟了,对方才习惯他这个老外的存在。在《寻路中国》丽水篇,书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位应聘职位开始还被排除在名单之外,最后竟然把一家三口都带进厂的小姑娘。这个小姑娘在应聘的时候,何伟就在旁边看着,之后还不断和她接触聊天。



何伟一直是这样作为忠实观察者和记录者的角色。


甚至于,在写《寻路中国》时,何伟“想过那种隐居式的作家生活——从城市生活中悄悄地躲开,把手中的工作暂时放下来”。在他家中没有iPad,也不让双胞胎女儿用手机,她们习惯了读书。多年来,何伟一直在寻找一处心之归属,试图远离尘嚣、回归内心。




朋友们,“何伟的三部曲”真的是一本好评如潮的书。


正如有些网友说的,“怕是很长时间都找不到这么好看的书了”。


我们也不知道这个书什么时候断货,甚至下架。


且看且珍惜吧。


注:
1、本文部分信息参考新京报、羊城晚报报道。
2、以上文案包含广告。


重磅内幕,点击下图阅读

“AfongMoy”,是一位年轻中国女性留在英语世界里的名字,这是第一位抵达美洲大陆的中国女性,直到现在我们也并不能确定这个名字对应的中文应该是什么。

是梅阿芳,还是莫阿芳?这个不曾写入中国历史书上的名字,在两百年前,风靡了整个美国,她是如何出现在美国?之后又去到了哪里呢?

精选阅读(点击蓝色小字即可):

太突然!《三体》伯乐、四川《科幻世界》副总编姚海军落马

舆论炸了 | 干部被曝出轨多人,仅被“行政记大过”……更多大瓜被曝出

彭德怀投身三线建设却被韩爱晶们毒打致死 ,这伙人最终结局如何?

蒋介石在重庆号召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后来怎么样了?

重庆大院里的文二代邓婕 二婚嫁给净身出户的张国立,现状如何了?

一个帝国的崩溃,导火索竟是因为找不到一个烟灰缸

重庆团地委第一任书记,重庆著名的新闻人

这个罪行不可饶恕:这个国人人渣...李云迪过生

陈行甲:那些被XX过的女干部怎么处理?

省委秘书长饭局的秘密  

2024年“国庆招待会”上中国著名的百岁诗人 —— 贺敬之

傅晓田的神秘背景! 是新闻还是幽默?

大明朝高压扫黄,为何越扫越黄?

重庆男孩在饭店发现,一位女子长得像妈妈,走过去说:我妈妈去世了,能抱一下我吗

他背负着哥哥的灵魂,走遍了106个国家……

央视主持人李思思为何不再被重用?

对话记者李东:六年前我是如何找到翟欣欣父亲的

纯情 ‖极品!村超的“足球宝贝”你顶不住

央视主播欧阳夏丹神秘“消失”的180天!

戛纳电影节:一场艺术与美的盛宴 (附第1-76届戛纳电影节海报(全集))

台军美女林佳璇们惊艳照  “林妹妹”陈晓旭诗选

落马官员的职业情人:美女卢嘉丽

中国文字好玩!上联:南京重庆成都.....   花式开黄腔,又骚又高级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女记者出生名门 

人物 | 为什么人人佩服卢作孚?

一首诗要了一位天才诗人的命!

他曾主政重庆,官至正部级,如今怎么样?

61年之后,这部影片终于算是平反了吧

解密 |《白鹿原》获奖后,作协书记翟泰丰气得直拍桌子

上海是如何脱离江苏成为直辖市的?

原重庆市长蒲海清揭秘重庆直辖内幕(曾经不能说的秘密)

校园民谣开局人沈庆北京车祸身亡,那拨歌手中有人已是财政部副部长


本公号所推送的文章非商业行为,如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监制出品:蒲雪剑

投稿邮箱:562275875@qq.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平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平台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


青萍鹿鸣
闻说世间苍生苦,许骑青鹿从行无。 世相和故事为主调,好看丰富偶尔深度有趣。同道和共情为价值,和而不同,多元表达内涵有温度(人物、故事、财经、地理、城事、幽默、教育、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