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卖部”到“农家乐”——阜平县顾家台村顾叔军的脱贫致富路

时事   2025-02-11 11:51   河北  
新春走基层

  

群山环抱下,精美别致的农家小院。
冬日暖阳,宛如一位温情的画家,为大地铺洒金色画卷。在寒冷的冬日,它以温暖的光芒驱走严寒,如同一位守护者,静静守护着太行山上的每一寸土地。正月十一上午,阜平县顾家台村顾叔军家的农家院内,一群年轻人正坐在阁楼上,边享受阳光,边听顾叔军讲述他脱贫致富的故事。

    十多年前,顾叔军一家还守着一个小卖部,勉强维持生计;如今,他的农家乐生意红火,年收入翻了20倍,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都要归功于2012年12月29日、30日,习总书记来到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在这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动员令!”顾叔军激动地说,总书记的这次到访,彻底改变了阜平,改变了顾家台的命运——通过报道被外界关注后,“聚光灯”下的顾家台村,开启了进化之路。

小卖部的坚守:艰难岁月里的微光

顾叔军在农家院向年轻人讲述自己脱贫致富的历程。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希望这群年轻人能接过接力棒,继续为村子的发展贡献力量。

    顾家台村曾是阜平县典型的贫困村,山高路远,土地贫瘠,村民们靠天吃饭,日子过得紧巴巴。顾叔军回忆道:“那时候,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去镇上进货得走好长时间的路。”为了养家糊口,顾叔军在村里开了一间小卖部,卖些日用品。虽然生意不大,但却是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

    “那时候,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顾叔军的妻子张青云感慨道。尽管生活艰难,但顾叔军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常说:“只要肯干,日子总会好起来。”

脱贫攻坚的春风:从“等靠要”到“主动干”

春节假期刚过,镇党委书记韩文博到顾叔军家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2012年,脱贫攻坚的春风吹进了顾家台村。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村里修通了公路,发展了特色产业,村民们的生活开始有了转机。顾叔军敏锐地意识到,光靠小卖部已经不能满足家庭的需求,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为经营好农家乐,一有功夫,顾叔军就研究适合农家乐的特色菜。

    “村里环境好了,为啥不试试搞旅游呢?”顾叔军萌生了开农家乐的想法。在乡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参加了县里组织的乡村旅游培训,学习了餐饮服务、客房管理等技能。2018年,顾叔军利用自家的院子,开办了农家乐。

农家乐的火爆:从“脱贫”到“致富”

十几年来,小卖部不断“成长”,但它所承载的思绪和蕴藏的意义一直萦绕在顾叔军一家心头。

    顾叔军的农家乐一开业,就吸引了周边游客的目光。干净整洁的客房、地道的农家菜、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游客们赞不绝口。“没想到山里还有这么好的地方!”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感叹道。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农家乐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从最初的一年两三万元,到现在的六七万元。不仅如此,他还带动了村里其他村民一起发展农家乐,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产业链。

顾叔军的妻子张青云参加村里的秧歌队,笑得开怀。

    如今,全村154户,有78户开办了农家乐、民宿、儿童乐园等特色产业项目。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底的980元增长到2024年底的27085元,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50.19万元。

    “现在村里环境好了,游客多了,大家的腰包也鼓起来了。”顾叔军笑着说。顾家台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乡村振兴的希望:从“富口袋”到“富脑袋”

顾叔军一家人翻看老照片,品味幸福时刻。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顾叔军深知,要想让农家乐长久发展,必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旅游产品。他主动学习网络营销,利用美团、携程等社交媒体推广自家的农家乐,吸引更多的游客。

    “现在不光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顾叔军说,他并不满足于此,他希望将乡亲们也“融入”进来,积极参加村里的文化活动,带领村民们一起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顾叔军将写有“红色福地 山水阜平”的红灯笼挂在农家院门口。

    从“小卖部”到“农家乐”,顾叔军的脱贫致富路,是顾家台村脱贫攻坚的缩影,也是阜平乃至中国千千万万贫困村蝶变的生动写照。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顾叔军和村民们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云娟 王栋 摄影报道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晚小微

大家都在看

晚二美

早安,保定!新闻来了

今天的晚报,来了!

“孩子们,我们走了,接力棒交给你们了”

2025保定退役军人工作:五个聚焦,开展服务保障“六个走在前”行动

保定晚报
新闻发布、公益服务、读者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