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顾叔军一家还守着一个小卖部,勉强维持生计;如今,他的农家乐生意红火,年收入翻了20倍,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都要归功于2012年12月29日、30日,习总书记来到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在这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动员令!”顾叔军激动地说,总书记的这次到访,彻底改变了阜平,改变了顾家台的命运——通过报道被外界关注后,“聚光灯”下的顾家台村,开启了进化之路。
小卖部的坚守:艰难岁月里的微光
顾叔军在农家院向年轻人讲述自己脱贫致富的历程。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希望这群年轻人能接过接力棒,继续为村子的发展贡献力量。
顾家台村曾是阜平县典型的贫困村,山高路远,土地贫瘠,村民们靠天吃饭,日子过得紧巴巴。顾叔军回忆道:“那时候,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去镇上进货得走好长时间的路。”为了养家糊口,顾叔军在村里开了一间小卖部,卖些日用品。虽然生意不大,但却是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
“那时候,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顾叔军的妻子张青云感慨道。尽管生活艰难,但顾叔军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常说:“只要肯干,日子总会好起来。”
脱贫攻坚的春风:从“等靠要”到“主动干”
2012年,脱贫攻坚的春风吹进了顾家台村。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村里修通了公路,发展了特色产业,村民们的生活开始有了转机。顾叔军敏锐地意识到,光靠小卖部已经不能满足家庭的需求,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村里环境好了,为啥不试试搞旅游呢?”顾叔军萌生了开农家乐的想法。在乡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参加了县里组织的乡村旅游培训,学习了餐饮服务、客房管理等技能。2018年,顾叔军利用自家的院子,开办了农家乐。
农家乐的火爆:从“脱贫”到“致富”
顾叔军的农家乐一开业,就吸引了周边游客的目光。干净整洁的客房、地道的农家菜、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游客们赞不绝口。“没想到山里还有这么好的地方!”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感叹道。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农家乐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从最初的一年两三万元,到现在的六七万元。不仅如此,他还带动了村里其他村民一起发展农家乐,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产业链。
如今,全村154户,有78户开办了农家乐、民宿、儿童乐园等特色产业项目。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底的980元增长到2024年底的27085元,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50.19万元。
“现在村里环境好了,游客多了,大家的腰包也鼓起来了。”顾叔军笑着说。顾家台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乡村振兴的希望:从“富口袋”到“富脑袋”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顾叔军深知,要想让农家乐长久发展,必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旅游产品。他主动学习网络营销,利用美团、携程等社交媒体推广自家的农家乐,吸引更多的游客。
“现在不光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顾叔军说,他并不满足于此,他希望将乡亲们也“融入”进来,积极参加村里的文化活动,带领村民们一起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从“小卖部”到“农家乐”,顾叔军的脱贫致富路,是顾家台村脱贫攻坚的缩影,也是阜平乃至中国千千万万贫困村蝶变的生动写照。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顾叔军和村民们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云娟 王栋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