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子女的“因果报应”,代代相传

情感   2025-01-03 21:01   江苏  

文 |  儒风大家

来源丨 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古语有云:“莫道因果无人见,远在儿孙近在身。”
 
父母种下的因,或善或恶,皆会应在子孙的身上。
 
若是善因,则父荫子袭,子孙便可受福无穷。
 
若是恶因,则父债子偿,子女大多报应不爽。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以下这3件事,为人父母者,万万不能做。
 
否则,种下恶因,留下恶果,代代相传,必将遗害家中子孙,祸患无穷!
 

01

父母无德,子女无福
 
《易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行善积德的父母,广结善缘,品行出众,必会给儿女留下福泽。
 
反之,父母无德,作恶多端,人品败坏,也会让儿女灾殃不断。
 
明朝第一内阁首辅张居正,年少时便天资不凡,名传乡里。
 
辽王朱宪㸅的母亲听闻后,时常拿二人相比,劝辽王见贤思齐。
 
可辽王并无广大心胸,反倒日益嫉恨,将张居正视作眼中刺、肉中钉。
 
他并不敢对声名斐然的张居正下手,于是便心生毒计。
 
一日,他将张居正担任辽王府护卫的爷爷谋害致死,以宣泄怒气。
 
虽说藩王并无实权,不受朝廷待见,但彼时的张居正也无可奈何。
 
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数年后,张居正位居首辅,大权在握。
 
很快,残暴不仁的辽王被上书弹劾,废除王位,他女也沦为平民百姓,囚于凤阳。
 
哪怕日后张居正倒台被清算,他的独生子也因出身不正无法继承爵位,碌碌一生。
 
天理循环,因果报应,终有定数。
 
如果父母德行不修,子女难免福泽浅薄。
 
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深远,修身养德,子女才会发达兴旺。

 

02

父母不孝,子女不顺
 
《格言联璧》中说:“孝莫辞劳,转眼便为人父母。”
 
孝顺父母,不可推诿逃避,尤其为人父母者,更要恪守孝道。
 
除了物质上的供养,也要精神上的敬重,务必做到尽善尽美。
 
唯有如此,子女耳濡目染之下,才会对父母孝顺,事必躬亲。
 
反之,如果父母对自己的父母都毫无孝心,漠视苛责,不加以善待。
 
那么对子女再呵护备至,日后晚年也势必得不到他们的关怀和顺从。
 
曾看过一个木碗的故事。
 
古时,乡下有对夫妇对年迈的父亲很不孝顺。
 
不仅将他赶往破旧的小屋中生活,每日还只用木碗送些残羹冷炙。
 
一日,他们看到自己儿子正在院子中制作木碗,便出言询问有何用处。
 
儿子答道:“父亲母亲,这是等你们老了以后要用的木碗啊。”
 
听到这句话,这对夫妇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将老人接回家,嘘寒问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忤逆不孝的父母,很难养出真正的孝子贤孙。
 
不止如此,百善孝为先,若父母不孝,家风口碑随之败坏。
 
即使子女才能出众,也会被人指指点点,难以抬起头做人,将日子过得顺遂。

 

03

 父母多智,子女多庸
 
谚语有云:“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
 
身为父母,把自己的精明用尽,往往就会妨害子女。
 
这并非封建迷信,而是做人锋芒太露,招摇太过,实乃招祸之道。
 
毕竟,父母把好处占全,风头出尽,免不了要得罪别人,殃及自身。
 
而且如果子女没有机遇和能耐,势必要受尽牵连,自然过得不如人意。
 
如《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心机和手段,是出了名的厉害。
 
被贾瑞觊觎,她毒设相思局,趁机要了对方的性命。
 
被尤二姐威胁,她便借刀杀人,将她生生折磨至死。
 
在外放印子钱,玩弄权术,她都是信手拈来,不以为意。
 
可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王熙凤因机关算尽惨淡收场,连女儿巧姐都差点沦落到烟花之地。
 
反观贾府长媳李纨,一心教养儿子,该装傻就装傻,结果却周全了自身,儿子也金榜题名,重振门楣。
 
除此之外,若是父母聪慧尽显,替儿女大包大揽,扫平一切障碍。
 
子女很可能并不会因此脱颖而出,反倒是庸碌无为、不思进取。
 
好比历史中的吕后,身为母亲,她为保住儿子刘盈的太子位费尽心思。
 
但刘盈却常年饮酒作乐,不理朝政,还开启了汉代卖官鬻爵的先河。
 
《警世通言》中讲:“聪明不可用尽。”
 
为人父母,聪明不如守拙,精明不如厚道,强势不如随和。
 
留几分聪明给子女,留几分余地给子女,才是送给子女最好的礼物。

  • 作者:儒风君,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有温度,有价值,有趣味,儒风大家,伴你读懂中国文化。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end—

想听更多我的故事吗?


请长按二维码"识别"并关注

每晚九点 不见不散


晓柒夜读
每晚九点,用声音温暖你的心,请点击下方➕关注,每个夜晚伴你夜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