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祇洹林到耶路撒冷: 亞洲及亞洲之外視閾下的聖傳(葛然諾教授退官致敬研討會, 2021年11月7-9日)

历史   2021-11-01 09:39  

From Jetavana to Jerusalem: Sacred Biography in Asian Perspectives and Beyond: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Honour of Dr. Phyllis Granoff

從祇洹林到耶路撒冷: 亞洲及亞洲之外視閾下的聖傳

葛然諾教授退官致敬研討會

2021117-9

[Jetavanaramaya Stupa in Anuradhapura, Sri Lanka. Photo by A.Savin.]


葛師然諾,迦南哲裔;

鍾靈毓秀,穎銳天縱;

橫辯江濤,折角蔡姬。

先醉心東瀛美術,探手珠囊;

復壯遊西竺列邦,濯足恆河。

瑰姿瑋態,使見者景行;

蕙質蘭心,而鬚眉稱健。

學吞古今,包籠天地;

剖析秋毫,退藏於密。

枝翼吾師篠原,擔橐偕行天下。

呼嘯學林,鼓扇風潮;

鶼鰈仙眷,士人稱羨。

學海浩瀚,望者興嘆。

僕叨陪末座積年,然堂廡宏闊,未得寸進。

葛師面壁哈佛、破壁麥馬、轉壇耶魯,桃李盈枝。

去夏封館,養德文港。

予今秋邀約先達 、同門、後秀,結集雲端,稱德致敬。

十方歆慕蕙風者,盍共赴蘭亭乎?

閩侯荊溪老人   拜啟


賢聖傳是研究宗教活動非常重要的資料。長期以來,學界對這類材料的價值有所低估,直到1992年,葛然諾與篠原亨一出版Speaking of Monks(云及僧)一書,而有改觀。如何藉助宗教龍象的傳記來認識信仰和修行,而今作此探討的學術作品已為數不少,且不斷增多。例如,2016年有R. Monge, K. P. C. San Chirico, R. J. Smith三人合著的Hagiography and Religious Truth (聖徒傳與宗教真相)2019年有J. Keune所著Comparative vs. Hagiology (比較vs.聖徒志)。這說明,圍繞相關方法和理論展開了一場熱烈的討論,以求對這類重要材料作跨文化研究。學術研討會從祇園精舍到耶路撒冷將探討亞洲內外製造和流通的顯聖傳,旨在繼承這一開拓性的學術研究,進一步探討對聖傳史傳的跨文化和跨邊界研究取向,特別要對僧尼人物、以及護持其遺產的群體有更深入的理解。

與會專家學者各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和方法取向,將共同為僧傳研究重新確定方向。所探討的課題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方面:聖徒傳的講述與再講述對個體和群體有何等創獲?聖傳史傳有怎樣的體例?影響其創作的因素有哪一些?宗教成就者的傳記對儀軌、音樂、藝術、物質文化的研究有怎樣促進作用?為紀念葛然諾教授耶魯大學榮休,茲舉辦從祇園精舍到耶路撒冷:亞洲內外的賢聖傳國際學術研討會。

會議流程顯示的是美西時間,不同時區的時間轉換請參照下圖。


會議流程或有變動,請以網站內容為準(掃碼進入網站):


歡迎掃描下圖二維碼,註冊旁聽

拔地入雲
“拔地入雲”計劃學術活動資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