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未晓雨先骤,过朝风更鲜。

文摘   2024-07-16 09:00   河北  

初伏

三伏第一伏


初伏,是“三伏”之第一伏。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一天的一段时间为“头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这是因为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的热量不断累积下来,进入三伏天后.地面累积热量达到最高峰,故天气就最为炎热。





三伏之

初伏

2024/07/15


三伏中的“伏”,有两层含义。

第一,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第二,指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造成三伏天湿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东南风,而东南方是海洋,空气潮湿,海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三伏天”高温、高湿”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北方内陆地区距海洋远,其气候特点是“高温、干燥”。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时间是10天。其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温”。





为什么热在三伏?


为什么“热在三伏”,最热时间出现在夏至后一个来月的时间内呢这是因为夏至后的一段时间,虽然北半球太阳光直射地面不及夏至日厉害,白天变得一天比一天短,但白天还是长于夜晚,所以白天地面吸热的时间比夜晚散热的时间长,地面每天贮存一定的热量,大约在夏至后一个来月,地面积累和贮存的热量达到了最高值。加之全国各地都受稳定的副热带高压脊控制,天气晴热少雨,空气干燥,成为三伏天的“火炉”。


养生篇


“三伏”与“三暑”(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大暑、处暑)均代表高温极端天气,时间轴和温度轴上的曲线表现基本一致:暑天来,伏天到;伏天消,暑将尽。古人之所以将一年中的极热天称“暑”,同时又找出了一个“伏”与之搭伴,除了文化含义外,另一重要目的是出于养生的考虑。




头伏吃饺子

这个中国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六月食汤饼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水面败心火

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伏里吃炒面

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参考文献

[1]黎素云.热在三伏[J].湖南农业,1996,(07):13.

[2]张德山,邓长菊,李世明.北京“三伏时节”的气候分析和气候变化[C]//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北京市专业气象台;北京市专业气象台;北京市专业气象台;,2007:1.


文稿 | 朱美玲

审核 | 柳宝气象云

美工 | 王嘉旖

柳宝气象云

第八星系人造大气理论爱好者
记录与交流python、matlab等科研工具。记录与交流大气科学的学科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