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这些行为,其实是孩子的求助信号

文化   2024-10-16 18:30   山东  


有很多家长,都曾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因为某种行为而焦头烂额过。


一言不合,就乱发脾气,一遍遍上演“无理蛮横”;


拒绝交流,拖延成习惯,甚至熟练地“谎言连篇”……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


一个人出现一些问题行为的时候,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最重要的,是要看到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


当孩子的行为一反常态时,先不要急着贴上“叛逆”的标签。


正如一句话所言:


“合格的父母,一定是位细致的解读者。”


从孩子的行为中,解读出内心的真实诉求,并给予孩子准确、有效的帮助。


这,才是真正走向孩子的第一步。




简·尼尔森曾在《正面管教》中写道:


每个不当行为的背后,都是一个没有被满足的孩子。


前段时间,电台主播@小蕊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


小蕊是两个孩子的宝妈,一次,她带着俩人出去散步,在夜市上买了石膏娃娃。


在付过钱后,大宝一反懂事的常态,拿起娃娃就开始乱涂乱画。


小蕊连忙厉声制止,大宝非但没有住手,还扬言要摔碎它。


就在小蕊气愤至极时,大宝吼道:


“反正再怎么画,你还是只喜欢弟弟的!”



她猛地想起,在生活中,她总会下意识地更关注二宝。


长此以往,她在不经意间,早就把大宝放到了一边。


所以大宝才会一反常态,以无理取闹的方式表达“不满”。


孩子也许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他只是感受到不舒服,并本能地做出反应。


演员孙俪,也曾在微博上分享,儿子曾有段时间“像变了一个人”。


发脾气、不听话,甚至无缘无故和自己顶嘴。


趁假期请来心理老师后,才发现问题出在家长们的比较上。


孩子的压力和委屈无处发泄,才会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压抑和不满。



 塞尔玛·巴特勒说过一句话:


孩子并不是在无理取闹,他们只是在用他们唯一知道的方式,试图被理解。


家长的反应,也往往决定了孩子是否会留下心理创伤。


我们应当孩子明白,遇到的问题,可以被理性且温柔地解决。


如此一来,孩子才会在未来的人生中,拥有平和的底气。




电视剧《小舍得》中,子悠的故事,让很多人印象深刻。


他曾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孩子,却在长期高压之下,出现了幻觉。


其实早在之前,他便有了撒谎的行为,隐瞒的也正是某些科目的真实分数。


这本该是他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为什么还要用谎言掩盖?


其实,子悠在掩盖的,是在母亲田雨岚十分严厉的管教下,内心自我价值的缺失。


若是没有达到母亲的期待,便是劈头盖脸一顿责罚,还有满眼的失望。


于是,为了迎合母亲,同时为了减轻自己所承担的巨大压力,他开始了以谎言为盾。


子悠撒谎的背后,是勇气的匮乏、是对失败的恐惧,更是对理解的渴望。



曾经的邻居张阿姨,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她和丈夫经常吵架,家中如同没有硝烟的战场。


女儿小珂,便经常捏造自己在学校的优异表现,以此转移父母的注意力,避免煽风点火。


她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暂时的和平氛围,此时的谎言,便是用来保护自己的“外壳”。


一朵花的绽放需要选择适宜的环境,孩子的每一次撒谎,也都是在特定情境中,努力寻求自我保护的方式。


给孩子允许真实的权利,给自己接纳宽容的空间,在松弛的氛围中,坦诚才能水到渠成。


往往这时,孩子便能敞开心扉,曾经不同用途的谎言,也都在不知不觉间悄悄退场。




前不久,身边的一位宝妈,做法让人眼前一亮。


去年,她带着刚上二年级的女儿朋朋,转到了城里上学。


据她所言,那个时候,最让她苦恼的,并不是眼前压力的增加。


而是那个向来独立的女儿,仿佛忽然间“变小了好几岁”。


吃饭要妈妈喂,出去要手拉手,甚至晚上睡觉时,也要睡在妈妈身边才安心。


除此之外,她甚至央求妈妈和她一起上学。


“妈妈,你要是不陪我上学,我就不去了。”



面对这种反常,她从最初的不耐烦,到慢慢意识到,问题也许并不出在这里。


她联系了女儿的班主任,并和女儿开始了长达一周的谈心。


后来,她终于了解到,在校园里,同学们不喜欢从农村转来的朋朋,经常嘲笑和孤立她。


加上每日更新的课程进度,女儿感到力不从心,每次上学内心都充满了惶恐。


安全感十分匮乏时,便会无时无刻都希望妈妈陪在身边。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分离焦虑”。


当孩子遇到无法解决问题时,也许不会直接开口求助。


他本能地寻找自己的避风港,希望父母在身边,能够为自己带来安全感。



身为父母,请多一些包容和理解,抚平他内心的不安;多一些鼓励和拥抱,冲淡他内心的焦虑。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困难来临时,拥有愈发独立的自我。




前不久,“拖延症”一词又火了。


简单三个字,却成为了无数父母的心头难题。


在电视剧《虎妈猫爸》中,罗茜茜的拖延行为格外典型。


她会将作业和学习任务一拖再拖,直到最后期限临近才匆忙完成。


到了考试前一天,她才开始匆匆复习,最后的成绩也是一落千丈。


细细探究,拖延的罪魁祸首,竟是母亲必胜男的严格要求。



在“被拉长”的每一秒里,罗茜茜的心底,都藏着对失败时的无助、对自我的怀疑和对理解的渴望。


直到进行沟通并反思问题后,母亲转变了对罗茜茜的教育方式。


加上罗茜茜自己积极的心态调整,拖延行为很快不药而愈。


正如一位心理咨询师所分享、也是每天在无数个家庭中上演的场景:


孩子面对作业,迟迟不肯开始动笔,即使坐到了书桌前,也是“磨洋工”


一个小时过去了,居然没有写完一页,甚至错误连连。


看书时,也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打骂都无济于事。


这些场景,引发了无数家长共情。



教育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提出这样的观点: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包括对挑战的反应,很大程度上由他的早期经历塑造。


当孩子在失败中受挫时,孩子也许独面恐惧,也许自信匮乏。


他面对着不知如何解决的问题,因而选择暂时逃避。


聪明的家长,能够看到孩子拖延背后的心理活动。


在孩子试图将自己包裹起来时,主动将心扉敞开,去填补孩子心底匮乏的空洞。


在这些理解和鼓励之下,相信他很快能够握紧刀柄,将在未来的路上不畏坎坷、披荆斩棘。



费利奥沙有言:


只要我们稍微懂得观察孩子,并理解他们的行为,他们就会在自己发展的每个阶段,将自己的需求坦言。


识别并理解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是育儿的第一步。


孩子的每种异常行为,背后都藏着不同的根因与缘由,等待父母去发现和探索。


真正好的教育方式,是在孩子摸索成长的旅途中,以爱和智慧去灌溉;


真正好的亲子关系,是在每个遇到困难的时刻,都能够齐心共赴远方。


点亮文末【在看】,给行为以理解,给孩子以尊重;愿未来铺满幸福,途中洒满阳光。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彭玉麟





作者 | 大然子

主播 | 安东尼,朝鲜冷面下藏着一颗韩国烧烤的心。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十点读书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美好的生活。好书/故事/美文/电台/美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