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小红头制作技艺(省级非遗)
“小红头”是庐江地区的特色传统名点,其形似蟠桃,小而圆,色泽金黄,香甜酥松,细腻无渣,因顶端染有一红点而得名,寓意“鸿运当头”。
手撕书法(省级非遗)
金牛大扁糖(市级非遗)
白云春毫茶叶制作技艺
(市级非遗)
黄屯龙灯(市级非遗)
黄屯龙灯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东汉农民起义领袖黄禳嫁妹,因无以为乐,黄禳指黄屯山区的山峦形状,请木匠、篾匠、刻匠轧制状如山峦起伏的龙灯,里面点上蜡烛,翻滚舞动;后来这种舞龙灯玩耍技艺逐渐在黄屯周边四乡八镇流行,且不断被后人革新,形成长约五十米,十七拱连环的巨型龙灯;舞龙灯也成了黄屯地区过春节的娱乐习俗。一般腊月初就请当地木匠、篾匠、刻匠组成龙灯轧制班子,用黄屯地区特产的毛竹、少许木料,以及宣纸、麻线等,轧制和彩绘龙灯;轧制结束,请当地乡贤给龙点睛开光,众人祭拜;正月初一开始,就在黄屯地区巡回龙灯表演,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晚上,最后在铜盆山脚的小河边残灯(焚烧龙灯),放龙归大海。
计氏雕塑(市级非遗)
庐江鸿昌手挑鹅绒制作技艺
(市级非遗)
庐江鸿昌手挑鹅绒以珍贵的鹅绒原料,严格的手工工序,从选鹅-拔毛-分绒-过网-手工挑绒-水洗-烘干等七道工序,层层筛选出来的鹅绒,为蓬松度最高,柔软度最好的手工产品,触之手感松软如无物,置于阳光之下,如贝母一样洁白通透,故又得名“贝母手挑鹅绒”。
近年来,鸿昌手挑鹅绒第四代传承人吴斌,潜心学习父辈手工挑绒技艺,并且钻研手工绒和机器相结合技术,提高产量。目前已经注册东方赋等商标87个,申请专利3个,著作权2项。
夏勖彩塑(市级非遗)
洋河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县级非遗)
泥河镇的洋河挂面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年间,至今已有数百多年的历史。该技艺需经过和面、开条、盘条、发酵、抻条、上竹、扑粉、晒面等十多道工序,原料选用的是当地优质小麦面粉,添加盐和水,辅之以传统工艺制作而成。
庐江大弯腰米饺制作技艺
(县级非遗)
庐江米饺有“一身金黄色的外衣”,两头尖尖,月牙状,约摸三寸长,庐江人也称其为“庐江大弯腰”。米饺以籼米粉制成饺皮,猪五花肉及调料制成馅心,成饺后油炸而成,色泽金黄,香脆酥松,细腻无渣,作为餐桌佳品深受食客喜爱。
黄屯大饼制作技艺(县级非遗)
长冲小米酥制作技艺
(县级非遗)
张氏微雕(县级非遗)
黄屯竹艺(县级非遗)
出品:庐江县融媒体中心
微信又改版啦~
为了让小伙伴们
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推送
不错过每一条精彩内容
建议将“微聚庐江”公众号
设置为 “星标★”哦~
方法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