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庐江,它们惊艳了时光!

政务   2024-12-05 17:25   安徽  

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非遗
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
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
只能“远观”
在庐江
我们身边又有哪些宝藏非遗呢?
一起了解↓↓↓

小红头制作技艺(省级非遗)


“小红头”是庐江地区的特色传统名点,其形似蟠桃,小而圆,色泽金黄,香甜酥松,细腻无渣,因顶端染有一红点而得名,寓意“鸿运当头”。

清光绪八年(1882年),淮军名将吴长庆率部于朝鲜平乱,将士水土不服,随军厨师陈长宽将老家油糖烧麦改良作为干粮。后吴长庆受到朝廷嘉奖,将小红头作为贡品献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由慈禧太后在顶部用朱笔勾画,因此得名“小红头”,寓意鸿运当头。


小红头制作考究,特点是油糖滋润,色泽金黄,香甜酥松,细腻无渣,蒸、炸、煎、炒均可,色香味形俱佳,广受称赞,因而声名远播。

手撕书法(省级非遗)


不用文房四宝,随手一张白纸,也能创作出独具魅力的书法作品。这就是独树一帜的“手撕书法”,它是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

孔明惠,自幼酷爱书法艺术,精心钻研笔法、墨汁、章法等技艺,后拜中央美院教授杨无极先生为师,勤学苦练,从而打下较深的书法功底,以他为代表的手撕书法技艺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金牛大扁糖(市级非遗)



金牛大扁糖用金牛山天然泉水——葵花井水和优质糯米蒸制精加工成饴糖,选用优质芝麻等原料,沿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糖形扁长,薄饴夹心,香脆可口。


相传,曹操当年屯兵于金牛山下,曹操最小的女儿葵花为祈求上苍降雨,想到不少村民和士兵因干渴而死,不禁潸然泪下,泪珠不断滴在石板上,青石板立即化作石臼状,泉水顿时涌出。村民为永铭曹操女儿葵花的贤德,就将此泉命名为“葵花井”,而当地人用此泉水将糖饴做成了一种扁形的食品,曹操赐名为“大扁糖”。



白云春毫茶叶制作技艺

(市级非遗)


庐江种茶历史悠久,唐代陆羽《茶经》中引《桐君录》载“酉阳、武昌、庐江、昔陵好茗,皆东人作清茗”,有“庐江好茗、饮之宜人”之誉。其中,白云春毫最具代表性,其外形紧直挺秀,微扁,色泽绿润隐翠,香气嫩香持久,滋味鲜醇甘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黄绿匀整。
白云春毫茶叶形似雀舌,内质香嫩,茶香清新。泡茶汤色碧绿清澈,滋味鲜醇爽口,回甜高雅悠长,曾获得2020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中国农博会金奖、上海茶博会金奖、安徽省茶博会“茶王”、世界绿茶“金奖”等多个奖项。

黄屯龙灯(市级非遗)



黄屯龙灯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东汉农民起义领袖黄禳嫁妹,因无以为乐,黄禳指黄屯山区的山峦形状,请木匠、篾匠、刻匠轧制状如山峦起伏的龙灯,里面点上蜡烛,翻滚舞动;后来这种舞龙灯玩耍技艺逐渐在黄屯周边四乡八镇流行,且不断被后人革新,形成长约五十米,十七拱连环的巨型龙灯;舞龙灯也成了黄屯地区过春节的娱乐习俗。一般腊月初就请当地木匠、篾匠、刻匠组成龙灯轧制班子,用黄屯地区特产的毛竹、少许木料,以及宣纸、麻线等,轧制和彩绘龙灯;轧制结束,请当地乡贤给龙点睛开光,众人祭拜;正月初一开始,就在黄屯地区巡回龙灯表演,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晚上,最后在铜盆山脚的小河边残灯(焚烧龙灯),放龙归大海。


计氏雕塑(市级非遗)


计宝林先生,庐江人。1968年知青下放,1976年招工至庐江县美术瓷厂从事瓷雕设计工作,同年由省轻工厅送往界首瓷厂进修学习,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山义和省著名雕塑家阎玉敏等老师倾心传授。80年代初到淮南瓷厂,师从我国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先生。1985年创办庐江县首个工作室,即计宝林艺术工作室,成果斐然。
2000年,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为九华山山门题写铜匾,其正面锻雕为九龙戏珠图案,系计先生倾力打造,高1.5米。2001年3月12日央视新闻联播以 《九龙飞上九华山》为题播出,一时轰动大江南北。

庐江鸿昌手挑鹅绒制作技艺

(市级非遗)


庐江鸿昌手挑鹅绒以珍贵的鹅绒原料,严格的手工工序,从选鹅-拔毛-分绒-过网-手工挑绒-水洗-烘干等七道工序,层层筛选出来的鹅绒,为蓬松度最高,柔软度最好的手工产品,触之手感松软如无物,置于阳光之下,如贝母一样洁白通透,故又得名“贝母手挑鹅绒”。

近年来,鸿昌手挑鹅绒第四代传承人吴斌,潜心学习父辈手工挑绒技艺,并且钻研手工绒和机器相结合技术,提高产量。目前已经注册东方赋等商标87个,申请专利3个,著作权2项。

夏勖彩塑(市级非遗)


泥彩塑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独特奇葩,它是真实反映民俗民情的表现手法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就有女娲娘娘捏人的传说。
泥塑艺术的特点是“一揉、二捏、三镶、四雕”。泥塑需要手工艺人手眼的高度配合,敏锐捕捉人物神态。夏勖继承了家族泥塑传神的特点,在追求写实之外,增加了写意表达,形成了在宏观和细节都有看点的泥塑艺术。

洋河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县级非遗)



泥河镇的洋河挂面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年间,至今已有数百多年的历史。该技艺需经过和面、开条、盘条、发酵、抻条、上竹、扑粉、晒面等十多道工序,原料选用的是当地优质小麦面粉,添加盐和水,辅之以传统工艺制作而成。



面细如丝、长七八尺,截两头、取中段,名曰挂面,又称银丝面,色白味甘、食之柔滑,是耐存、耐煮的手工面食,备受市场青睐。

庐江大弯腰米饺制作技艺

(县级非遗)


庐江米饺有“一身金黄色的外衣”,两头尖尖,月牙状,约摸三寸长,庐江人也称其为“庐江大弯腰”。米饺以籼米粉制成饺皮,猪五花肉及调料制成馅心,成饺后油炸而成,色泽金黄,香脆酥松,细腻无渣,作为餐桌佳品深受食客喜爱。

黄屯大饼制作技艺(县级非遗)


黄屯大饼是庐江特色小吃,又名“送灶粑粑”,始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黄屯大饼以精制籼米为原料,磨成粉后炒熟,用冷开水和成面团,然后装心做成饼,特点是一面酥,一面脆,入口喷香焦脆,曾是CCTV-4《味道》栏目推荐美食,深受庐江人喜爱。

长冲小米酥制作技艺

(县级非遗)



长冲小米酥是以五谷杂粮为原料,主要以花生、小米、黑芝麻、瓜子仁、植物油、麦芽糖制作出来的一款传统糕点,是纯天然的健康食品。


宋兰华家族制作小米酥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末时期,在传承老一辈的手工技艺的同时,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健康营养低糖等需求,不断创新改良,研究新配方,精益求精,制作出来的小米酥奶香酥脆、口感清甜、入口即化、老少皆宜,更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张氏微雕(县级非遗)



张氏微雕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进行雕刻,其作品需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内容,技法精妙绝伦。因微雕创作面积极小,需要手工艺人具备高超的书法功底,能熟练运用微雕工具,在刻作时要屏息静气,注意力高度集中。微雕作品因其精细的雕琢和绝妙的技艺,让观赏者能够欣赏到微小空间中的无限魅力,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和审美上的享受。


黄屯竹艺(县级非遗)




黄屯竹艺起源于1800年前黄穰屯兵时,制作竹弓、竹箭等竹制武器。1000多年来黄屯人对竹制品青睐有加,至今仍保留着竹刻、竹篾传统制作技艺。黄屯老街的竹制品范围广泛,大件有竹桥、竹床、竹轿、竹篱笆等,小件有竹凳、竹椅、竹梯、竹灯笼、竹宫灯、竹斗笠等。随着黄屯竹艺的不断发展,已衍生出竹画、竹摆件、竹饰品等产品,不断适应现代生活审美所需。






出品:庐江县融媒体中心


往期精彩回顾
庐江这座大桥,迎来重要进展→

许华为调研校园安全工作丨早安,庐江!

后天,“大雪”!是时候来庐江开启温泉之旅~

省级名单公示!涉及庐江2座水厂


信息来源 | 央视新闻、庐江文旅
编辑丨汪彬彬
校对丨朱玲权循志
一审丨汪小桃 二审 |  张世红 三审 | 张晶晶、房亮



投稿邮箱:wjlj2015@163.com

微信又改版啦~

为了让小伙伴们

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推送

不错过每一条精彩内容

建议将“微聚庐江”公众号

设置为 “星标”哦~

方法很简单

↓↓↓

微聚庐江
庐江门户 主流媒体 庐江官方政务新媒体公众号。传播庐江声音,展示庐江风采,为您带来最新、最权威的庐江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