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推动基本培训任务落地见效
抓实统筹协同,凝聚整体合力。在市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校(院)与组织、财政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制定落实本地区基本培训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培训的对象、内容、方式、学制、周期等关键要素,全面提高了培训的规范化、体系化水平。
扎实推进全市党校分类建设,指导县区党校出台、实施基本培训方案。对没有独立校舍、缺少基本办学条件的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红谷滩区4所城区党校,增挂校(院)分校牌,由校(院)承担分校主体班培训任务,确保全市各级党校分层次、有计划开展基本培训。
坚持开放办学理念,加强与省内外兄弟党校、干部学院及省直、市直、县区联动,建立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合作办学机制,在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上迈出新步伐,有力推动了基本培训和其他重要培训开展。一年来,举办各类培训班204个,培训学员14.75万人次,培训覆盖面大幅增加。
抓实主责主业,提高培训实效。强化党的创新理论主课地位。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各类主体班次的必修课,依托本校力量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省委党校等党校优质教师、课程资源,努力构建“1+1+ 6 + N”党的创新理论课程体系。
完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编写的党性教育大纲为指导,锚定建军100周年重要时间节点,用好南昌丰富红色资源富矿,围绕弘扬八一南昌起义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开发系列党性教育课程,打造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为核心的系列现场教学基地,持续擦亮“八一”党性教育品牌,牵引带动全面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革命传统、党风廉政教育,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
加强专业化能力培训。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南昌“一枢纽四中心”建设、落实省会引领战略,针对党员干部“本领恐慌”、能力不足问题,开设“迎难而上、敢作善为,奋力推动南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依法行政与人文素养提升”等专门教学单元,举办全市乡镇(街道、管理处)党政正职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全市“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重点培训班等专题培训班,帮助党员干部补齐短板弱项。
积极探索“课堂+调研”“线下+线上”“本地+异地”培训方式。把调查研究作为中青班必修课,组织学员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指导学员撰写调研报告。近年来,调研成果获省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30余次、市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100余次。坚持线下培训和线上培训相结合,依托江西干部网络学院平台,用好线上直播等方式,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数字化水平。主体班教学计划中设置异地培训周,组织学员到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学习培训,帮助学员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提升能力,为推动南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思想活力。
抓实要素保障,着力蓄势赋能。提升培训保障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南昌市委、市政府紧扣新时代大规模、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需要,建成占地221.5亩、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可容纳1200人同时在校培训的校(院)新校区。推进新校区“智慧校园”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好课程、好资源向基层延伸。
加大各类人才引育力度。通过考试招录、人才引进等方式壮大人才队伍,近年来,新进19名高学历年轻教师。持续开展“大练兵、大比武、大提升”教学活动和教学科研提能培训,通过进修培训、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多途径锻炼年轻教师。坚持柔性引进人才,广泛吸纳各类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党校教师+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先进典型”多元复合型师资库。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并实施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管理考核办法、科研成果和咨询成果奖励办法,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绩效积分管理。
推进从严治校常态化。进一步严肃政治纪律,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全体干部教师自觉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中组部《干部教育培训学员管理规定》,认真执行《主体班学员管理量化考核办法》《主体班学员住校管理制度》等制度,成立学员管理委员会,促进学员的自我管理,推动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在党校蔚然成风,为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具备六种鲜明特质的“四有”干部队伍作出党校新贡献。
〔作者系江西省南昌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
来源:《学习时报》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