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湖南自然资源系统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深化湘吐交流合作,从项目援疆、专业建疆、团结稳疆、智力扶疆、产业兴疆、文化润疆等方面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对口援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就。为全面总结宣传湖南自然资源援疆10年工作情况,营造良好氛围,推动自然资源援疆工作再上新台阶,《湖南自然资源》特推出系列融媒体报道,敬请关注。
经济发展,测绘先行。十年来,厅党组坚持急用先行、精准发力的原则,统筹协调全系统的精干力量,奔赴吐鲁番开展测绘项目援疆工作,在基础测绘规划编制、测绘数据生产、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援,进一步增强吐鲁番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长沙,年平均湿度约80%;吐鲁番,年平均湿度约29%。
从“约80%”,到“约29%”,跨越3300余公里,极热、极冷、极干……一待就是数月甚至数年,高原、盆地、沙漠、雪山,考验和历练着自然资源系统援疆干部们的人生高度,见证着他们的艰辛和奉献。
2021年7月,省厅援疆测绘技术人员省第二测绘院黄海军和他带领的项目小组同事,因携带大型无人机无法通过公共交通出行,只能自驾前往吐鲁番。一路上,他们连续克服了车辆发动机过热、高速沙尘暴管制、无人区后勤补给紧张、沿途疫情查验管控等重重困难,经过近一个周的长途跋涉,最终到达了项目区……
为抢抓有利天气紧赶工期,黄海军和组员们每天凌晨4点左右就驱车前往托克逊县克尔碱矿区。“这是一个无人烟、无网络、无定位基站的‘三无’区域,沿途戈壁滩地貌,很容易陷车、车胎爆胎。因为无定位基站,很多点位的测量需徒步扛着20公斤左右的设备及补给,反复校勘,多次测量。”黄海军说。
戈壁滩上天气恶劣,地表温度高达五十多度,风沙呼啸。为快速完成像控点布设,他们拿出提前准备的黑白两色40×40cm瓷砖,摆成田字形,方便在影像中识别。由于手机无信号,只能采用分级布网静态观测这种传统的GPS测量方式,再配合卫星电话联络,最终才完成测量任务。
这是黄海军在吐鲁番开展外业测绘的工作日常,也是省厅数以百计援疆测绘技术人员的缩影。
十年来,来自湖南省第一测绘院、湖南省第二测绘院、湖南省第三测绘院、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的一批批援疆测绘技术人员,克服高温、生活习惯不适应等重重困难,秉承严谨求实、质量第一的工作态度,在“热情火洲”开展了水准测量、像控测量、外业调绘及航空摄影测量等工作,吐鲁番的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库逐渐丰富详实。
▲出测期间,援疆测绘技术人员自带干粮,靠饼干、矿泉水充饥
这是一份浓缩着他们跋涉足迹、浸润着他们无数心血的任务清单——
2015年-2017年,完成航空摄影面积510.5平方公里,141.87平方公里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和203.77平方公里的数字线划图(DLG)的制作。
2018年-2022年,完成区县工业园区、高昌区临空产业园、葡萄沟、托克逊县克尔碱镇等区域1︰500、1︰1000和1︰5000比例尺,共计305.24平方公里地形图和吐鲁番热经济产业园49.8平方公里三维建模援建项目。完成吐鲁番市本级和托克逊县城区面积约78平方公里的1:500数字地形图工作;编制完成市、区(县)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完成市、区(县)西安80坐标-CGCS2000坐标转换及整合、各区(县)挂图制作等工作。
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吐鲁番市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已建成覆盖全市地形级实景三维模型,198平方公里城市级实景三维模型;建成市级实景三维数据管理平台和支撑环境,以及矿产资源管理和实景旅游等典型应用示范系统;更新120平方公里1:500数字线划图。
十年来,一步一个脚印走,一茬接着一茬干,项目援疆不断开花结果,推动吐鲁番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跨越前进:近年来吐鲁番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位于全疆前列,2022年成立全疆第一个地市级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并入选国家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西北六省区唯一试点城市。2023年,吐鲁番市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荣获“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一个库”可随时为各类事件的响应提供现状数据信息;
“一张图”展示各类型测绘地理信息数据;
“一块屏”汇总地质灾害要素综合情况,实现地质灾害应急测绘信息的可查可看,提升快速响应能力……
2024年10月25日,吐鲁番市自然资源局五楼会议室,吐鲁番市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中级工程师余国俊熟练点开吐鲁番市地质灾害应急测绘信息管理平台的“一个库、一张图、一块屏”,一项项功能如数家珍。
“这个平台自2022年8月开始建设,2023年4月一期工程建成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以及吐鲁番市委市政府多位领导听取情况汇报,观看功能演示,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余国俊忍不住“点赞”的吐鲁番市地质灾害应急测绘信息管理平台,正是湖南项目援疆成果之一。
该平台在全疆率先建成,并于2024年成功入选实景三维赋能政府决策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名单,成为全国60个典型案例之一、是全疆唯一。
▲吐鲁番市地质灾害应急测绘信息管理平台
吐鲁番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崩塌、滑坡、山洪、泥石流等突发性自然灾害频发,省厅援疆干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借鉴应急测绘服务保障“湖南经验”,多措并举提升吐鲁番市防灾救灾减灾和应急处突能力。
强化数据保障。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对各类多源异构测绘数据进行整合,将吐鲁番市自然资源所有数据按照国家统一要求进行转换,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充分的基础数据保障。
强化后勤保障。自2020年以来,省厅每年列支100万元作为吐鲁番市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和应急测绘保障专项经费,为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做好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对口捐赠吐鲁番市自然资源局一批无人机、应急指挥显示屏等应急测绘专业设备,有效解决当地应急测绘硬件配置的“燃眉之急”。
强化机制保障。根据吐鲁番市应急灾害分布基本情况,支援建设吐鲁番市应急测绘信息管理平台,统筹管理应急测绘队伍,统一调度应急测绘储备物资,为全市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制定科学合理、及时高效的行动方案。
目前,吐鲁番市地质灾害应急测绘信息管理平台的作用逐渐凸显。2024年5月27日、6月1日,吐和高速G3012线甘沟路段(乌鲁木齐至库尔勒方向)发生山体塌方,造成交通中断。该平台迅速为交通部门提供航摄影像及塌方量计算,为应急指挥、紧急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
长沙,山水洲城;吐鲁番,热情火洲。
从山水洲城,到热情火洲,省厅援疆测绘技术人员充分发扬“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忘我的身影穿梭在沙漠戈壁、田间地头、园区工厂……以实际行动回答着“援疆为什么?援疆做什么?援疆留什么?”的时代之问。
他们有的冒着七级以上大风,不顾砂石打在脸上犹如刀割般的疼痛,四五人“抱团”完成水准测量;有的长时间在戈壁滩滚烫的地面上行走,脚底被烫伤起水泡;有的为了一个在戈壁滩深处的像控点,走路往返至少得三小时;有的肾结石犯了,依旧忍着疼痛,拿着作业图纸边走、边跳,硬生生查了2平方公里的图;有的突发脑卒中,仍然坚守岗位,直到圆满完成援疆任务……
▲援疆技术人员在吐鲁番开展外业测绘
援疆十年,是湘吐测绘工作者对测绘行业认知与技术的一场深入交流,大家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成就。
▲援疆技术人员在村民的帮助下完成测绘任务
十年薪火相传的接力,他们留下了技术。
“我们和托克逊县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克服各种困难,高效完成援疆任务。2018年测绘援疆,我们不只是单纯地开展技术工作,还教会他们使用仪器,处理数据,让测绘技术在当地生根发芽。”省第一测绘院仇俊回忆道。
▲援疆技术人员与鄯善县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共同探讨无人机航飞
“我们发挥各自的专长,在野外勘探、实地调查、现场作业、内业编辑、数据处理、实施数据应用等各方面,都毫无保留与当地测绘工作者进行交流。”2024年参与援疆的省第一测绘院祝超说。
十年薪火相传的奋斗,他们留下了成果。
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行性作用。十年来,一批批援疆技术人员在吐鲁番留下了海量且精准的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成果,为当地城市规划、重点项目建设、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大量高效保障。
省第一测绘院江朝辉说,“当看到我们的工作成果被用于项目实际建设中时,那份成就感和自豪感是难以言表的。”
十年薪火相传的坚守,他们留下了回忆。
傍晚时分,西门村红石榴广场上,乐声悠扬,村民们载歌载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个画面,时常出现在省第一测绘院黎星的梦里,成为岁月挥之不去的珍贵回忆。
2021年参与援疆的省第三测绘院黄挺在吐鲁番经历了许多的小感动和小确幸。他说,“得知我们是来开展援疆测绘项目的,热情好客的老乡们纷纷上前问候,孩子们欢笑着送来了刚摘下的新鲜葡萄,端来了清凉井水。当我们完成一个项目需要转移到下一个项目场地时,一位维族老乡赶紧开来了他的电动三轮车,比划着要我们把设备搬上去,免费搭乘他的‘顺风车’。”
“在这里,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共同经历了风雨、分享了喜悦、交流了技术。这段宝贵的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最难忘的回忆之一,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不断超越自我。”2022年、2023年参与援疆的省第一测绘院周卫说道。
省第二测绘院周游说,“2024年,我有幸参与到援疆项目,面对测区干旱、云层较低、沙尘天气多发的恶劣工作环境,我时刻牢记测绘人的初心与使命,扎扎实实干好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对自己的成果负责。那些在吐鲁番的日子,我深深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魅力和人民的热情。”
来源:湖南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