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宁区忠和镇崖川村文化广场上,一段节奏明快的快板表演吸引不少群众驻足观看,从倡导文明祭祀到弘扬孝老爱亲传统,安宁区文化馆文艺志愿者们用简洁生动、押韵上口的语句,将移风易俗的关键要点一一阐明。2024年,安宁区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以全面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目标,持续推动“十破十立·移风易俗”十大行动建设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竭动能。
推动乡村振兴 塑形铸魂并重
走进九合镇兰沟村村民任积兰家中,物品摆放有序整洁,院子里的粮食分堆晾晒。她告诉记者,“每天早上起来,我先把门前屋后扫干净,再去吃饭。卫生搞好了,人心里也高兴畅快。”任积兰家被评为兰沟村美丽庭院之一,全村共评选出美丽庭院20户,五星级代表户45户,引领带动整个村子的文明程度。
安宁区始终把加强村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月月有策划,周周有宣讲”,组建成立抵制高额彩礼志愿劝导队、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宣讲队,邀请“中国好人”“兰州好人”“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各类先进典型和司法工作者、高校思政理论宣讲员加入其中,先后走进2个镇、16个村、6个涉农街道、20个涉农社区开展主题宣讲。
兰州市道德模范杨隆骞用生动的例子,向居民详细讲解高额彩礼的危害。兰州好人牛秀华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倡导群众不拿金钱作为衡量幸福的标准,不把仪式和婚俗作为衡量婚事的标尺,不要让高额彩礼“绑架”了美好婚姻,引发了在场群众的共鸣。用百姓话去讲百姓事,这是安宁区积极推动“十破十立·移风易俗”十大行动建设文明乡风的一个缩影。
创新实践载体 宣传引导并行
“我们融入了文明、和谐、节俭等元素,通过肢体语言展现出人们在摒弃旧俗、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安宁区文化馆负责人说,此次创新编排的舞蹈《老百姓的菜篮子》,以更加文艺的方式展现出移风易俗、文明勤俭的新貌,引得观众连连叫好。微视频《习语之声润桃乡》、快板作品《移风易俗新安宁》《文明殡葬树新风》、眉户小戏《退彩礼》以及移风易俗墙体彩绘等一系列极具创新和感染力的文艺作品也不断涌现。
忠和镇的村民们在观看了眉户小戏《退彩礼》后,深受触动。采访中,一位村民说:“戏里的情节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让我认识到彩礼不应该成为婚姻的负担。”
安宁区以倡树移风易俗的新风正气为主旨,全方位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功能,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文明实践。在“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现场,高校联盟青年党员代表现场宣读倡议书,呼吁广大居民群众以低碳祭扫、文明祭祀的实际行动,共同营造“平安清明”“文明清明”的良好氛围。2024年七夕活动中,15对老、中、青年夫妇在“百姓大舞台”上,以“小家”之风凝“大家”之力,将别具新意的传统婚俗实践和文明婚恋观念精彩融合。中秋节期间,区级文明家庭代表将文明家风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与群众共享……
做实“一约四会” 激发内生动力
“‘一碗烩菜办丧事’,厚养薄葬不仅在形式上改变,更在理念上革新;要注重在亲人健在时给予关爱和照顾,而不是在丧事上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在安宁区移风易俗专题宣传月主题实践活动现场,各村镇的“乡村大东”(红白事主事人)结合个人经历,阐述了“一约四会”在推动移风易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面对农村陈规陋俗容易反弹的实际,安宁区突出“城乡融合”,建立健全并积极发挥“一约四会”(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作用,夯实基层群众共治共管共享的思想根基。2024年,辖区两镇各村先后累计召开修订村规民约专项会议21次,结合“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引导大家向身边人学习身边事,形成评议一次、影响一群、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重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安宁区数千名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利用广播、宣传栏、法律知识讲座等形式向村民普及移风易俗知识。针对高价彩礼、封建迷信等移风易俗突出问题,该区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帮助村民处理红白喜事,大力倡导不攀不比、节约简办等,切实减轻了村民生活负担,让文明新风深深根植于乡间沃土之中。(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彭美姣)
编辑:张艳玲
初审:王丹丹 复审:丁小岚
审签:李爱民
往期精彩内容
落实1139工作部署 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向“新”谋划、沿链招商、精准发力!兰州市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双进双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