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后以第一作者在一区top期刊(IF=8.2)发表土壤多元污染的作物健康风险评估方面的新进展

学术   2024-07-16 14:35   法国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王军教授课题组《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了题为“Environmental efficacy of polyethylene microplastics: Enhancing the solidification of CuO nanoparticles and reducing the physiological toxicity to peanuts” 的研究论文。资环学院博士后孙宏达为该论文第一作者,王军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图1. 图文摘要

花生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和油料作物,在农业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食用油和多种食品加工不可或缺的原料,花生的安全生产直接影响到居民饮食健康,因此污染物的土壤蓄积对花生的生长及品质构成了重大的风险胁迫。花生在遭受污染胁迫时可能会产生生物富集,进而致使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传递至人体,进而对居民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伴随着农用化学品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农用化学品构成组分逐渐在农田环境积累。农药添加剂氧化铜纳米粒子(CuO NPs)和地膜主成分聚乙烯微塑料(PE MPs)作为伴随污染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在土壤环境中积累。因此,亟需开展相关污染物在土壤-花生系统中的环境行为、迁移路径和生态毒性效应研究,以评估典型污染物土壤蓄积对花生生长的毒性风险。

研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探究了土壤-花生系统中CuO NPs与PE MPs复合污染的植物运转响应机制,利用可视化手段解析了两种污染物的交互行为及微量元素花生组织定位情况,为理解土壤-花生系统中典型污染物复合污染的环境行为提供了直观视角。结果显示:污染物的剂量和类型是影响花生生长的主要因素。CuO NPs暴露对植物的生理学指标具有显著影响,而PE MPs与CuO NPs之间存在拮抗关系。尽管复合污染环境中,PE MPs对缓解花生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一定贡献,但无法限制Cu在花生组织中的积累。研究表明:随着塑料制品和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复合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深入研究其环境行为和风险管控策略,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4.174206

Ad植物微生物
分享植物与微生物相关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和科学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