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宸希
编辑 | 张一弛
本文转载授权自金错刀(ID:ijincuodao)
2025 年的第一“网红店”,正在偷偷席卷全国。
从北京的网红胡同,到郑州的购物中心,蓝色招牌的俄罗斯商品店,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这些俄罗斯商品店的装潢十分高调,隔着好几百米就能看见蓝闪闪的门店,还有大大的“俄罗斯”字样。
店内充满了俄罗斯“刻板印象”,从格瓦斯、伏特加和红肠,到特色的套娃玩偶一应俱全,商品上面还煞有其事地印满俄文。
不少国人有“俄罗斯情怀”,对于神秘的北方邻居十分好奇,于是这些蓝色的门店,开到哪里都能让无数游客涌入。
关于这些俄罗斯小店,坊间的传言不一。
根据店家的“暗示”,由于政治原因,俄罗斯大量商品无法顺利出口,只能辗转来到中国进行销售,物美价廉,而且还是 100% 的俄罗斯风格。
但也有不少消费者在探访后发现,所谓“俄罗斯商品店”中没几件商品真是俄罗斯进口,反而来自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乃至黑龙江、河北等国内产地。
这些“俄罗斯商品店”到底是真俄产,还是割韭菜?它们为何能在一夜之间席卷全国?
在谜团之下值得确信的是,“伪俄产”确实是一个十足的好噱头。
01
网红俄货店,让俄国人蒙圈
俄罗斯商品店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过去,在各大城市多多少少都有来自俄罗斯商人、留学生,为他们服务的俄货店自然也少不了。
但现在爆火的“俄罗斯商品店”,却让不少货真价实的俄罗斯人直呼看不懂。
有不少俄罗斯视频主前去探店,结果一进店就发现,里面售卖的不少品牌,自己在老家都没见过。
比如,一款名为“忆喀秋莎”的牛筋肠,被无情吐槽“俄罗斯人不吃牛筋肠!”甚至有不少产品的俄文单词拼写都有问题。
尽管俄罗斯人看着一眼假,但对中国人来说,俄罗斯商品店却能满足大部分人的“刻板印象”。
比如俄罗斯主食有大列巴、香肠,甜品有蜂蜜、巧克力,而且都是些高热量、重口味的食物,非常符合对俄罗斯气候寒冷的印象。
但就是这些所谓特产,其实内有玄机。
有人探访俄罗斯商品店发现,标着“俄罗斯香肠”的红肠上面,赫然写着产地是黑龙江哈尔滨市。
另一款常见的羊奶粉,虽然标注生产公司为俄罗斯某公司,但产地却在内蒙古。
不少消费者都有疑问,但店家总有自己的解释。
很多店家都宣称,自家的俄罗斯产品占比在 80% 以上。
但所谓的“俄罗斯产品”并不意味着产品一定产自俄罗斯本土,由俄罗斯公司授权,中国工厂生产的产品不在少数。
甚至有乳品产业的人向媒体透露,不少标着“俄罗斯”的产品,其实都是俄罗斯版的“阳澄湖洗脚蟹”。
一些品牌会委托俄罗斯公司进口中国的原材料,当奶粉原料在俄罗斯转一圈之后再重新回到中国加工,就成了“进口货”。
如何区分真正的“俄产”和假装的“国产”,网上也有不少攻略。
比如,国产商品的条形码一般多以 69xxx 开头,而正宗俄产的多半都是 460~469 开头的 13 位数字。
而且,明显带有热带农作物原料的商品,也多半不是俄罗斯的原产。
比如所谓“俄罗斯榴莲糖”和“俄产咖啡”等,多半也都是产自东南亚或者南方省份,
不过,即便是真正的俄罗斯产品,在这类“俄货店”也逃不了被割韭菜。
有消费者发现,在一些俄货店内售卖的俄罗斯产品,标价要比在网上的正规渠道贵上不少。
其实,了解俄罗斯的人肯定清楚,俄罗斯并不以轻工业出名,从玩具到日用品,不少产品都产自中国。
就拿最“俄罗斯”的小玩具俄罗斯套娃来说,消费者在俄罗斯商店购买的套娃,很可能产自义乌。
中国消费者苦假洋货久矣,但“俄罗斯商品店”无非就是换了个皮肤,怎么就能肆意收割呢?
02
沾上“俄味”,秒变3倍利润
“俄货店”有多赚钱?
某连锁俄罗斯商品店的招商人员说,一般的俄罗斯商品店,利润率可高达 40%~60%。
要知道,我国食品零售行业的利润率普遍在 10%~30% 左右,“三倍利润”的俄罗斯商品店,确实令人眼红。
其实,正经的“俄罗斯国家馆”确实存在,但有俄罗斯官方授权的并没有几家。
就在去年初,俄罗斯官方授权的京东俄罗斯国家馆一上线,货品就被抢购一空,为此,俄罗斯官媒“今日俄罗斯”还在微博发文致谢。
一夜售空后,不少消费者被勾起了好奇心,但也有很多商家看到了商机。
此后,散落各地的俄罗斯商品店就多了起来,为了这“三倍利润”,大部分俄货店都无一例外地蹭上了“国家馆”的名头。
这些店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用网红手段,重塑俄罗斯的刻板印象。
比如一般的俄罗斯商品店门头,都会大大地印着“俄罗斯进口”“原装进口”还画着俄罗斯国旗的样式,而门店自己的品牌却被隐藏在了角落。
店内装潢也十分网红,主打一个“双重洗脑”。
视觉方面,每家店从货架到手推车,都以亮瞎眼的蓝色为主,而常见的圆顶大教堂、北极熊、俄罗斯国旗等设计元素也遍布四处。
俄文音译“哈拉少!”和“乌拉!”更是贴满了每个显眼的角落,“硬核”“战斗民族”等标签更是随处可见,所有在网上看过俄罗斯梗的消费者都能会心一笑。
除了视觉洗脑,听觉也同样洗脑,大部分的俄货店都会循环播放《喀秋莎》等俄国名曲,一踏进门就仿佛迈进了寒冷的西伯利亚土地。
当然,这些店的外观非常俄罗斯,推广方式却很中文互联网。
每开到一座城市,俄罗斯商品店就会找当地的网红进行探店,并且以“正宗俄罗斯商品”的名号辐射当地。
这些网红套路,熟练得令人心生疑惑。
除了网红套路收割消费者,疯狂开疆扩土的俄货店,何尝不是在收割加盟商。
在某短视频平台,一位名为“俄比熊联合创始人”的用户就经常在炫耀“俄货店”的赚钱能力。
比如在长沙开的新店,三天就能斩获 10 万营业额,且毛利高达 50% 以上。
他宣称,自家品牌的启动资金不高,仅需 40~50 万元,但可以随便年赚 90 万,且目前有不少“空白区域”等待开发。
从开店速度来看,俄比熊的宣传确实效果不错,成立一年左右的俄比熊,目前已经在全国拥有 110 多家门店。
但类似的“俄货店”,接下来的日子却不一定好过。
在杭州,当地市监局已经针对印有“俄罗斯国家馆”等字样的门店开启了统一约谈,要求门店在宣传、装潢方面进行整改。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目前,俄罗斯商品馆开店的疯狂,更像是为挣快钱的短期狂欢。”
狂欢的热度,正在消退。
03
网红店的套路,收割的不止情怀
爆火的俄货店,让不少人想起两位“故人”。
“河南车臣特种兵”保尔·柯察铁,凭借一嘴蹩脚的俄式中文,几段摆拍的视频和满脸络腮胡,就能在短视频平台上骗过不少人。
在套路被揭穿后,仍然有不少人坚持认为他是真的。
另一位来自湖北的“俄罗斯娜娜”,也用同样的套路吸粉无数,凭借前期人设积攒下来的流量,也让她在成为“那艺娜”后,一度登上抽象顶流。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假俄罗斯”网红的最终变现手段,都是在直播间售卖所谓“俄罗斯商品”。
有人认为,打着“俄罗斯”噱头的镰刀之所以能爆火,靠的是普遍的俄罗斯情怀以及中俄友谊。
但情怀只是助推器,智商税的真正价值来源于信息差。
在零售和餐饮领域,“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已经是多年来的金科玉律了。
早年,高调进军中国市场的肯德基、麦当劳,本就是美国的平民餐饮,但凭借外国信息差,顺利在国内让自己的身段提升了数个档次,化身高档餐饮。
随着信息流通,靠信息差构筑起来的高墙总有被打破的一天,被撕下神秘面纱后,过去高逼格的消费,如今也只能被祛魅,回归平民。
现在的中国消费市场高度发达,国外的流行套路,早就没有“信息差”可言。
比如日本的零售店龙头大创,在来到中国后,却发现自己赖以成名的几大绝技,早就成为中国新兴零售行业的共识,失去特色的大创,只能败走中国。
其实,不少俄货店也都知道自己无法长久。
2024 年末四处开花的俄货店中,不少店家的选址,都集中在游客扎堆的景区和步行街上。
尽管这些地方的租金肯定不便宜,但对于大部分俄货店来说,长期运营肯定不是首要目标。
正如一些网红快闪店一样,这些俄货店售卖的主要是新鲜和猎奇,当本地人在逛过一两次之后,多半都不会再去。
有不少消费者发现,无论是上海、北京,还是武汉、杭州,有不少俄货店的营业周期无非也就是一两个月,遵循打了就跑的原则。
收割一两波游客流量,就成了这类俄货店的主要目的。
只不过,这些四处开花的“假俄货”店,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另一种悲哀:为何明明就是国产货,却非得想办法找俄罗斯“镀金”才能卖出高价呢?
也许消费者会短暂地被“俄罗斯”噱头洗脑,但对于国产厂家来说,找各种各样的噱头镀金,实在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方法。
与其费劲琢磨信息差,不如真正让产品质量说话。
PS.如果你也对此话题感兴趣,欢迎扫码加入电商运营交流群,和更多懂行的伙伴们一起探讨~
更多运营干货
「品牌对话」 | 诺特兰德 | 鸭鸭 | NOWWA 挪瓦咖啡 | 霸王茶姬 | 立白 | 全棉时代 | 花加 | 熊猫不走 | 唐久便利店 | 笑果文化 | 天虹 | 萨福 | 樊登读书 | 首尔丽格 | 水獭吨吨 | 全聚德 | Lemonbox | 蕉下 | 巡物社
「品牌观察」 | pidan | 名创优品 | 锅圈食汇 | 貂艺 | 库迪咖啡 | tea'stone | 达美乐 | 书亦烧仙草 | 蔚来 | 海底捞 | 茶颜悦色 | 瑞幸 | 亚朵酒店
「平台运营」微信 | 视频号 | 企业微信 | 抖音 | 快手 | 小红书 | 淘宝 | 支付宝 | B站 | 拼多多
「运营方法论」产品营销 | 内容方法论 | 投放营销 | 用户运营 | 店铺经营 | 直播电商 | 私域运营 | 出海运营 | AI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