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生理指标智能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智慧农业(中英文)》2024年第4期)

学术   2024-12-27 18:21   北京  


张帆, 周梦婷, 熊本海, 杨振刚, 刘民泽, 冯文晓, 唐湘方. 肉牛生理指标智能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4, 6(4): 1-17.

ZHANG Fan, ZHOU Mengting, XIONG Benhai, YANG Zhengang, LIU Minze, FENG Wenxiao, TANG Xiangfang. Research Advances and Prospect of Intelligent Monitoring Systems for the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of Beef Cattle[J]. Smart Agriculture, 2024, 6(4): 1-17.

官网全文免费阅读

知网阅读




肉牛生理指标智能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张帆1, 周梦婷1, 熊本海1, 杨振刚2, 刘民泽2, 冯文晓3, 唐湘方1    

1. 中国农业科学院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营养与饲养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中国;2. 阳信亿利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山东 滨州 251800,中国;3. 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中国

摘要:[目的/意义] 随着自动化、数智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在肉牛养殖上的逐步推广利用,肉牛智能化养殖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步。肉牛的生理指标如运动量、体温、心率、呼吸频率,以及反刍量等变化反映了肉牛的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基于多种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以及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及模型化分析等技术的利用,肉牛的生理指标可由智能感知装备尤其接触式设备自动获取并用于发情、产犊、健康和应激的监测。

[进展]针对肉牛养殖过程生理指标的智能监测技术及其利用价值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了生理指标监测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肉牛生理指标监测的难点和挑战,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结论/展望]肉牛生理指标的智能监测与利用既提高数据采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有利于提高一线人员工作效率,促进肉牛养殖的智能化水平及健康养殖水平。结合当前中国肉牛实际饲养现状和肉牛生理指标智能监测传感器的研究现状,未来需降低接触类相关设备能耗、提高使用寿命;提高各监测数据的相互融合深度分析,提高监测准确率;加强非接触、高精度、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分析技术研发,减少人工佩戴设备的工作量和设备使用成本。


关键词: 肉牛生理指标, 人工智能, 智能监测, 传感器, 数据融合




文章图片

图1 肉牛生理指标的监测与应用示意图

Fig. 1  Monitoring and utilization of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beef cattle

图2 佩戴于牛耳、颈和腿不同部位的加速度传感器

Fig. 2  Acceleration sensors attached on the ear, neck, and leg of cattle

图3 牛眼球和耳根的表面温度热成像图

Fig 3  Thermographic images demonstrating analysis of surface temperature of ocular globe and ear base of cattle

图4 牛吸气与呼气时的鼻孔红外图像显示的热变化

Fig. 4  Infrared images showing the thermal changes of cattle nostrils as they inhale and exhale

图5 Mask R-CNN对牛鼻孔区域分割用于呼吸监测及监测结果与观测值的相关性分析

Fig. 5  Mask R-CNN segmentation of beef cattle nostril region for respiratory monitoring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monitoring results and observed values 

图6 无线瘤胃pH传感器结构及参考电极的电解液阀门设计示意图

Fig. 6  Design diagram of wireless rumen pH sensor and electrolyte valve design with reference electrode

图7 利用尾根加速度传感器监测肉牛分娩

Fig. 7  Using tail-root acceleration sensors to monitor beef cattle calving


部分图片引用自其他文献,详情请下载正文浏览。

作者介绍

熊本海 研究员

熊本海,研究员,农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二级研究员,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及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智慧畜牧业创新团队资深首席,农业部“中国饲料数据库情报网中心”主任,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多个知名SCI期刊评审专家,是我国智慧畜牧业学科带头人,所带领的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智慧畜牧业创新团队”获得2020~2021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称号。是“十四五”中组部国家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顾问团专家。

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课题及任务近8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发表论文260余篇(其中SCI及EI收录70余篇),出版著作30余部,其中专著4部,获国家出版资金资助出版2部,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50多项,获得授权专利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主要从事畜禽智能装备、畜牧业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平台构建及家畜动物营养工作,是国家“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北京市“十三五”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等。具有长期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及带领创新团队的经验,是我国智慧畜牧业的学术带头人。

 

张帆 博士

张帆,农学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牛羊智能饲喂设备研制、围产期奶牛生理代谢营养调控。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20余篇,其中SCI文章6篇,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项,以第一完成人获批发明专利2件。

来源:《智慧农业(中英文)》2024年第4期

转载请联系编辑部授权


本期支持单位

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推荐阅读


专题导读:智慧畜牧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智慧农业(中英文)》2024年第4期)


《智慧农业(中英文)》2024第4期目录(总第24期)


可应用于农业的八种典型拉曼光谱技术


人工智能在农业风险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智慧农业微信交流服务群

为方便农业科学领域读者、作者和审稿专家学术交流,促进智慧农业发展,为更好地服务广大读者、作者和审稿人,编辑部建立了微信交流服务群,有关专业领域内的问题讨论、投稿相关的问题均可在群里咨询。入群方法:加小编微信331760296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小编拉您进群,机构营销广告人员勿扰。

发布征集







欢迎在我公众号发布科研团队介绍、创新科研成果及相关活动等信息。

智慧农业期刊
《智慧农业(中英文)》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业科学类学术期刊。期刊聚焦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前沿与热点,刊载和传播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引领学术研究方向,服务行业科学决策,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促进学科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