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甜北咸
小年味浓
北方饺子飘香
南方年糕软糯
南北小年
习俗各异
却共同绘出一幅岁月悠悠的画卷
腊月二十四是南方小年
过完小年就是年
今天就来和水宝宝一起过小年吧
小年(Xiao Nian),是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交年节”、“灶神节”、“祭灶节”、“小年下”、“小年节”等。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小年起源于古人对火的崇拜,属于祭祀节日,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秦汉时期,中国就开始祭祀灶神;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宋代祭灶较为隆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老式土灶逐渐消失,祭灶仪式逐渐没落,人们对灶君的信仰减弱。但是过“小年”的传统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习俗。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
在这一天
人们要剪窗花
扫尘土
洗浴
煮汤圆等
小年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过年
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
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是中国百姓
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小年
是传统节日中
颇具韵味的一环
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仪式感
祭灶,是小年的一个重要习俗。灶糖摆上灶台,那甜蜜的滋味,既是对灶王爷的敬奉,也寄托着人们对新岁顺遂的期许,盼灶神美言,赐福来年。
除尘,是小年的另一个重要习俗。全家总动员,清扫屋舍,擦拭器物,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这一习俗,不仅让家居环境焕然一新,更寓意着去除旧岁的晦气,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春的到来。
贴窗花,更是将小年的仪式感推向高潮。巧手剪出的精美图案,或花鸟鱼虫,或福禄寿喜,贴在窗上,为冬日的房屋增添一抹亮丽色彩,也为节日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氛围。
年糕,在江浙一带尤为流行,谐音“年高”,寓意工作和生活逐年上升、步步高升。
在南方地区,小年夜吃汤圆是一项传统习俗。汤圆寓意着“甜甜蜜蜜,团团圆圆”,是人们期盼新一年家庭幸福和团聚的象征。
在北方小年这天,饺子是餐桌上的主角。饺子的形状像金元宝,寓意着财源广进、家庭和睦。
在北方地区,糖瓜和关东糖也是小年的传统美食。人们用糖瓜祭灶神,希望灶王爷吃了糖瓜后,嘴甜心善,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保佑家人平安幸福。
这些特色美食
不仅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也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在小年这一天
家人围坐在一起
分享这些传统美食
不仅是对味蕾的满足
更是对家庭和睦
生活幸福的期盼
窗外
霜花模糊了视线
却清晰了故乡的模样
那是记忆中灶王爷前的香火袅袅
是街头巷尾飘来的糖瓜香甜
是家人团聚时的欢声笑语
在归家的途中
无论是车站的落日余晖
还是公路上闪烁的车灯
亦或是车窗上凝结的水汽
都仿佛在诉说着游子对家的思念
小年
是一份厚重的乡愁
它牵着游子们的心
指引着回家的方向
让他们在这岁末之际
怀揣着温暖与期待
奔向那魂牵梦绕的故乡
素材来源 | 卢慈慧、网 络
编 辑 | 卢慈慧
责任编辑 | 詹 琦
初 审 | 夏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