忿怒为残忍,怒气为狂澜,惟有嫉妒,谁能敌得住呢?
箴言中有句话这么说:“忿怒为残忍,怒气为狂澜,惟有嫉妒,谁能敌得住呢?”
也可以这样解释:“烈怒之凶猛、怒气之横流,还可以对付;对嫉妒,谁能敌得住呢?”
生气是一个人内在情绪的反应。当一个人生气发怒的时候,若没有足够的意志力来约束自己,暴怒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忿怒易使人丧失理性,言行粗暴会伤害人,严重的导致家庭失和、亲友疏离、社会纷扰。忿怒所产生的破坏力犹如海中汹涌澎湃的巨浪使人难以抵挡。
然而,智者说,比暴怒更加可怕的一种心理表现——嫉妒。嫉妒虽然不会表现得像忿怒一样充满暴戾的言行,但它的杀伤力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几乎无人能在嫉妒的冲击面前站立得住。
唐玄宗时期有位大臣李林甫。他虽然权势显赫,却处处排挤有才能、有声望和有功劳的人。李林甫与人交往,总表现得十分友善,暗地里却经常使坏主意害人。一次,他听说皇上器重兵部侍郎卢绚,就利用自己的职权私下将卢绚调离京城,还找借口将他降职。又有一次,唐玄宗让李林甫主持科举考试。李林甫从中做手脚,将有才德之士都拒之门外,就连杜甫这样有才华的人也没被录取。
书上记载受嫉妒之害的义人也是屡见不鲜。譬如,弟弟亚伯因哥哥该隐的嫉妒而被杀,失去宝贵的生命;约瑟因哥哥们的嫉恨而被卖,开启颠沛流离的一生。等等。
在现代群体心理学中,将这种嫉妒心理,又称为“高花束”思维。这源于一个典故:在古罗马时期,有个年轻人,在抵达一座新的城邦后,给父亲写信寻求生活指导。父亲当着信使的面,用一根棍子扫过花园,打断了高出灌木丛的花束。年轻人得知这件事后,平时就特别留意周围的人。但凡有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好,他就会暗中使绊,直到对方变得不如自己——妒人之能,幸人之失。也由此被称之为“高花束”思维。
亲爱的朋友,我们都在修养自己,避免自己成为一个善妒之人,避免自己陷入“高花束”思维。然而,并不代表自己不会遇见见不得别人好的环境。当你深陷其中时,要如何保护自己呢?
温州一位著名女企业家王荣森,年轻时前往陕西投资,包下了当地30口油井的开采权。油井一直不出油,王荣森跟乡民们住破窑、挖野菜,相处的倒是其乐融融。后来有口油井出油,她终于开始扭亏转盈。
没想到原本客客气气的乡民们,突然集体变脸,硬要说她坏了风水,不准她继续采油。起初王荣森还会耐心解释,但很快她听到乡民们背地里议论:“凭什么我们累死累活,她钻了口井就能躺着赚钱?”
她不再多说什么,立刻带着设备离开,并且很快又找到可以采油的地方。尽管场地搬迁花费巨大,但王荣森在新油田得到许多当地人的支持,很快就成为了陕西省的采油大户。
无独有偶,书上也记载类似的一段经历:独居异乡的以撒因谨遵命令蒙祝福,在饥荒年中却能够大丰收,在当地一跃成为大富户。当地人非利士族就嫉妒他。他们将以撒父亲在世时所挖的水井全都填上,断了以撒的水源。他们甚至极其直接、粗鲁地赶逐:“你离开我们去吧,因为你比我们强盛得多。”
以撒并无二话,搬迁至新地重新挖井置业。在当时水资源匮乏又宝贵,以撒何其幸运,每次都挖到活水井。只不过当地非利士牧人又前来抢夺水源,与以撒的牧人争竞。他们说:“这水是我们的。”以撒并未与他们冲突,而是一味退让,重新挖井。直至最后一次,非利士人不再前来。以撒就给那口井起名“宽阔”。他觉得,之前所挖的虽都是活水井,却是充满相争、为敌之地,并不一定就蒙福。而今日所挖的井,没有他人的嫉妒和争竞,这就是宽阔之地,他也必能在此地得到昌盛。其结果,诚如以撒的预见,他在新的地方得以安居乐业,且先前嫉妒他的非利士人不再敢与他为敌了。
当代作家周国平说:“打压你的,往往不是在你上面的人,而是在你下面的人。”低层次的社交圈子里,总有一群见不得别人好的人。当你深陷其中,生活但凡有些变好的苗头,也会被立马扑灭。所以,亲爱的家人,遇到“高花束”思维的人,不必解释,也不必纠缠。走出他们的生活半径,就是对自己最大的祝福。
作家张波在《高质量社交》中说:一撇一捺,只有相互扶持,才能立成一个“人”。智者说:“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折断。”强者互帮而愈强,弱者互拆而愈弱。人生在世,值得相处的是那些懂得欣赏你,并且愿意彼此赋值、彼此成就的人。
亲爱的家人,有时候,退后、远离不是懦弱、无能的表现;却是最好的保护自己,为自己人生负责的表现;也是我们灵巧如蛇的应对智慧。愿我们皆蒙福。
亲爱的朋友,
感恩这一刻您和“心灵驿站”一起度过,
在这里,让我们共同探求人生的意义,
倾听生命的召唤,探寻生命的价值。
∞ AMEN ∞
底波拉心灵驿站 | 我用心写 | 您喜欢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