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清镇市法院:“出奇招”推进“保交房、稳民生”工作

政务   2024-10-19 19:03   贵州  

2023年9月,烂尾近10年的贵州省清镇市青龙街道办事处红枫街棚户区改造项目实现全面复工,截至今年8月31日,首批240户高层电梯房交房,购房业主得以安心,剩余购房业主也看到了交房的希望。


清镇市人民法院分管破产审判工作的副院长厉文华介绍,这是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强力支持和上级法院指导下,清镇市人民法院采用“府院联动+预重整+代建代管+AMC共益债融资”重整模式对困境民营房企进行多元化挽救的一次有效、有益实践。


近年来,清镇市法院积极探索危困企业拯救机制,针对该地区部分烂尾楼盘项目陷入困境的问题,通过“府院联动、预重整、共益债”等方式,着力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用法治化手段推动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府院联动”共绘解困蓝图


红枫街棚户区改造项目因公司决策层矛盾、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多次更换施工单位,项目开发持续近10年未能完工,多次停工烂尾,千余户业主长期无法收房。


2022年10月,虽获得“保交楼”纾困资金,该项目部分楼宇得以恢复建设,但仍无法交房,项目续建资金缺口巨大,民生问题较为突出。为此,当地市委政法委统筹协调,由清镇市法院与地方政府建立“府院联动”机制,通过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就严重制约破产案件进程的重点难点问题,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议,广泛听取职能部门、债务人、管理人以及投资人的意见,制定解决方案,实现了行政手段与司法手段的有效衔接,切实做好民生和人居环境的双重保障与平衡,为化解矛盾纠纷铺设了快速通道,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预重整”先行探索新路径


经“府院联动”机制“诊断”后,清镇市法院大胆尝试“预重整”模式,针对房企资金链断裂、项目停滞不前的困境,采取许可继续经营、中止强制执行等举措。红枫街棚户区改造项目重整案件承办法官袁志焯介绍,所谓“预重整”,即为了准确识别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能、降低重整成本、提高重整成功率,法院在裁定是否受理重整申请前,指定临时管理人,由临时管理人组织债务人、债权人、出资人、意向投资人等利害关系人,通过协商谈判拟定“预重整”方案的程序。“通过一种更为灵活、前置的方式来促进债务人与债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之间的协商,以达成债务重组或企业再生的初步方案,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


据介绍,通过预重整协商达成的方案,如获得法院的认可并转化为正式的重整计划,将具有更强的执行力和法律效力,可以切实提高市场重组、出清的质量和效率。2023年3月29日,清镇市人民法院决定启动“预重整”工作,并于同日指定某律师事务所作为“预重整”临时管理人,通过“司法弱介入”的方式,将“庭外重组”与“庭内重整”进行衔接。


“预重整”阶段,在法院指导下,临时管理人将核心工作前置于重整司法程序之前,收集债务人及债权人真实意思表示,为研判企业是否具备重整条件提供真实且详尽的数据。通过“预重整”模式,3个月内便完成了746户债权申报和审查、财务审计、工程造价审计以及资产评估,同时引入社会投资人对该项目进行续建开发,解决了重整程序周期长、风险大、成本高的难题,降低了重整程序的管理成本,有效缓解了楼盘烂尾引发的民生焦虑与社会稳定难题。


引入“双共益债”激活资金活水


为破解资金难题,清镇市法院创新性地因楼施策,引入“双共益债”机制,鼓励有实力的第三方参与项目融资,有效缓解项目资金压力,加速了施工进度,同时也为债权人提供了更多元的受偿途径,切实将司法服务延伸至社会末梢,有效化解民生难题,构建起基层治理的新生态,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据了解,红枫街棚户区改造项目通过“投资+代建”模式进行融资,投资方全面参与房企资产盘活重整过程。并引入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进行成本、财务、工程、运营、营销等管理,让投资收益与重整结果挂钩,充分提高投资吸引力。


“民生问题如同毛细血管,虽小却关乎每一个个体的幸福与安宁。通过法治手段解决民生问题,清镇市的多项烂尾楼盘项目已初见成效,部分项目甚至实现了从‘烂尾’到‘热销’的华丽转身。”厉文华说。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主办:清镇市融媒体中心
审核:杨珊
编审:王艳妮
编辑:张弘扬
投稿邮箱:1848093750@qq.com



爽爽贵阳 湖城清镇
中共清镇市委宣传部信息发布平台,宣传清镇,推介清镇,提升清镇知名度和美誉度,服务清镇经济社会发展。微信号:jrqzxw,敬请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