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 两类公司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路径思考

文摘   2025-01-12 10:03   安徽  


文 · 陈韬

《国资报告》杂志2024年第7期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今年国家经济工作的头号任务。加快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简称“两类公司”)改革试点,是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加快实现在科技创新领域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突破口。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对“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究”“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和补短板强弱项”提出新要求,并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整合重组”替代推进混改,对两类公司顺应科创发展趋势和推进战新产业布局指出新发展方向。

两类公司推进战新产业布局的三点变革


两类公司是国内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蓄势待发,两类公司作为城市综合运营商和产业组织服务商的代表,在汲取经验之外亦需洞察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局势的变化,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在科创新趋势下的深度融合。


城市开发运营新趋势:

全球科创物业呈现出“实验室化”与“住宅化”的发展趋势

此前,部分两类公司旗下载体承载了区域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使命。当前,全球各大城市对存量办公空间进行“实验室化”与“住宅化”双向改造的需求逐渐升温。
一是生物健康行业变革催生商办物业“实验室化”需求。从国外看,后疫情时代的外部需求与生命科学领域的变革需求,使得全球生命科学各赛道对生物医药、数字科技等研究空间涌出巨大的需求,但由于空间不足,包括中心城区在内的生物经济产业集群区纷纷从“办公室”向“实验室”转换。国家层面,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1年《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提出推广“工业上楼”模式、保障工业发展空间;地方层面,上海市相继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的若干措施》《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推动轻生产、低噪声、环保型企业“工业上楼”,支持市级统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特色产业园区倾斜,鼓励具有层高、承重、环评优势的办公产品替代传统的办公产品。
二是产城融合理念更迭滋生商办楼宇“住宅化”需求。在中心城区、产业园区等科创人群生活空间较为紧缺的区域,将空置的商业建筑、高档住宅楼、公寓和酒店等载体进行灵活改造的城市更新项目逐步增多。从国际看,国内各城市相继支持园区集中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从地方看,上海市鼓励在特色园区引导符合产业导向的大型企业用好产业类项目配套建设指标,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产业组织服务新使命:

创新策源从“技术创新”走向“科技创新”需要逻辑与机制的创新支撑

当前,各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新模式已具经验,但是仍然存在支撑引领作用与其体量、功能定位不相匹配,如何发展科技服务和科创服务存在障碍等问题。
一是各类资本相继涌现,科创生态演化日新月异。与传统服务业的“催化剂”作用不同,科创服务业对科创企业的介入是由浅至深的,已经成为“反应物”的一部分,为此北京两类公司旗下北京中关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科创服务业国企相继诞生,国有资本在强化创新要素资源配置能力中的作用越发明显。
二是科技企业进军基础研究,科创服务需求不断提升。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为了满足科创企业面向“科技创新”的需求,科创服务业的服务内容必须要涵盖创新链的全链条和科创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是“科技研发服务+成果转化服务+创业孵化服务+企业成长服务”的总和,因此两类公司面向“十五五”必须吹响进军基础研究进而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号角。


市值管理优化新任务:

加快国资布局需要畅通国有上市公司发展循环

市值管理成为以市场检验国资改革的一项手段,从国家到地方各级国资委陆续对国有上市公司提出了市值管理的相关要求。然而,国内多数上市公司仍然把市值管理和利润管理画上等号,尚未充分认识到市值管理是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当前,以两类公司为代表的省市三级国资架构逐步建立,在上市公司估值方法、市值管理认识逻辑等方面攻坚克难,借鉴全球市值管理工具箱和国内优秀案例,擘画国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运作蓝图,建立两类公司“一企一策”市值管理策略模型体系,亟须两类公司在拥抱科创发展新趋势时积极研究、担当使命。

两类公司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路径思考




减旧“迎新”,

打造科创产业“敢运”新通道

一是平衡“加减法”,打造紧密互动、可进可退的资源通道。两类公司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尚无系统性解释,在资产运营方面,两类公司一般有三种管理情形:情形一,市属国企尚未整体改制,股权划入后公司没有管理权,仅仅要求企业配合合并报表流程;情形二,部分存量公司在市国资委的推动下已经具备整体改制或整体上市的能力,整体上市后公司委派一到两位董事;情形三,帮助国资监管部门孵化增量产业,在金控、未来产业等新赛道方面“做加法”。从北京市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管”)、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等经验来看,建议两类公司打造市场导向、一体运作的框架模式,以尽量减少对持股企业的具体业务干涉为发展战略,加大对新产业孵化培育,最终以“培育一批、归还一批”为理念为实体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资源循环支撑。
二是丰富“新建、共建、并购、投资”手段,畅通两类公司和产业集团的资源互动。以两类公司和产业集团的过往经验为依据,第一步建立由政府战略引导、专业团队运营、市场化运作的国资产业集团,瞄准创新产业集群所需关键技术,国资主导,步步为营,打造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的硬核“灯塔工厂”路径方针。例如,设立“灯塔工厂”专项人才基金,将专项基金与各产业链企业人才的待遇相衔接,形成匹配行业长期发展的多层次人才体系。在产业集团初具规模后,将产业集团从两类公司进行剥离,打造“产业+投资+金融”的产融发展平台,借鉴案例经验找准对标发展模式,设立以行业资源整合与关键技术突破为目标的差异化项目图谱,尤其在重点赛道领域,建立以阶段成果考核为引导的分期融资机制,鼓励针对产业链知识产权保护、贷款保证、关键研发人员健康等科创服务创新,在税收、研发投入补贴、项目等方面加强对国产设备的支持力度。
上海“市区国资”打造“中央科创区”科创产业体系,图为上海世博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1”产业沙盘航拍
三是形成科创生态“引力轴”,搭建“政企协同、市区联动”的科创服务互动平台。建议两类公司搭建科技企业、科研单位、科创服务机构等交流合作平台,支持科创服务机构提供组团式服务,打造创新链各环节的创新主体高效开展协同创新的交流合作平台,围绕创新策源(“0到1”)、成果转化(“1到10”)和成长壮大(“10到100”)不同阶段开启“全链服务、重点突出、分段实施”式按图索骥。例如,为“0到1”阶段企业提供系统化综合培育服务,建立管理、人才、财税、架构等科创服务资源对接平台,为“1到10”阶段企业提供基于专业赛道业务发展的方向性发展指导与业务对接平台,为“10到100”阶段企业提供各类资本市场以及上市准备相关的综合服务,加快具有产业背景的产业子公司在与各类科创企业业务合作中转型升级、守住赛场赛道、强化投资促进,强化存量物业与孵化器、加速器的联动发展,加大持有型物业的收购规模以丰富提升孵化服务空间,推动创意、技术与人才的全方位合作,推动区域内形成一系列具有两类公司特色的产业生态培育模式。


破题“立新”,

擘画两类公司“敢投”新文章

一是畅通资本路径,灵活开展地方国资投资评估流程。当前,国资基金直投方面的各级投资尚需按照《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32号令”)等规范进行国资评估。考虑到“32号令”适用范围为公司制企业,国有企业转让有限合伙企业份额缺乏明确界定,而北京、上海等国资委和两类公司进行相关课题研究,为国有权益基金份额市场化创新提供了政策空间。建议在制度方面,结合地方改革创新实践需要与国资基金退出需求,有序开展“0到1”国有创投和“10到100”S交易国资监管研究,集聚法律探索、行政法规研究、部门规章制定等创新合力,精准匹配制度痛点与监管创新,打造具有浦东引领区政策优势的S交易制度指南。在产业方面,由点到面精选产业试点,由两类公司参与开启国资基金份额市场化交易的试验先河。利用两类公司在诸多试点改革等领域的先行先试优势,借鉴国际先进金融体系亮点,在高端产业集群范围内精选产业试点,针对“创投机构”将认定机构所投资项目不做国有产权登记和备案,探索控股不并表的国资创投服务模式,针对“S基金”开展不评估只挂牌、重点项目评估等制度探索,待经验成功后逐步在更多产业或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
二是创新利益绑定,探求市场化国资基金运营的新路径。从各地经验来看,北京、深圳等两类公司旗下基金在机制方面多有创新,例如北京国管旗下基金一般按照市场化运营原则,重在争夺重点科创产业项目资源,在进行市场化管理、加入员工强制跟投的同时,部分投资团队无需“脱身份”。建议地方两类公司旗下国资基金以其为案例,进一步对“0到1”国资创投进行制度创新,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国有创业机构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探索,并做好国有创投管理办法、核心团队持股跟投相关制度创新研究。
三是资本约束资本,聚焦“隐形冠军”与“灯塔工厂”生态建设。在市场化资源配置中,资本往往聚集于盈利快、风险小、周期短的项目,例如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芯片设计资本热度最高,但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取决于链上的“短板”。为了保持硬核产业优势,确保集聚性、专业化行业“不断链”,建议两类公司在做好创投机制设计之余还需对“过热”行业加强投资风险约束,对“过冷”行业进行资金政策支持,让更多的“隐形冠军”与“灯塔工厂”协同区域产业组织服务商参与到新区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设中,并建立重大项目投资协同机制以推动产业合理布局、投资分工进一步优化。


攻坚“承新”,

重拾管理创新、市值管理“敢为”新逻辑

一是做到对标市场,科学设定市场化运营平台的薪酬水平。两类公司班子成员人事任命一般归地方组织部管理,建议地方逐步加大两类公司的架构创新改革力度。例如,在基金公司方面,部分两类公司提供旗下基金管理规模一百多亿元,但是管理人薪酬“权责利”不等同,未来需要做到工资总额之外的单独列支,让公司员工薪酬水平基本达到行业的中位数水平,确保专业队伍的稳定性;做到强制跟投、员工持股等科学的治理体系,提升主动管理型投资队伍的积极性,便利管理人员在不同岗位的自由流动,提升队伍的灵活性;积极推进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推进所属企业经理层成员完成任期制和契约化签订工作。
二是放眼估值周期,承担国有资本的市值管理使命任务。过去在市值管理方面,两类公司由于资产规模较大,并且对市值管理的概念认识尚不完善,一般不在二级市场直接操作,而是通过定增、战略入股、转让定增等一级半市场的手段操作。未来,建议两类公司立足国有上市公司、产业上市公司的估值波动,逐步承接各类国资委市值管理功能任务,逐步安排部分资金以更好完成市值管理任务。首先要确定市值管理操作主体,依托两类公司资本运营与资本整合功能,借助股权运营、价值管理等市场化力量,让地方国资择优选取国资通道,流向最能发挥作用的渠道,优化国资合理布局与有序进退,承担国有资本市值管理的应有之义。其次要加大国资授权放权,聚焦国资三级监管结构落实与国资监管体制优化,以合理授权放权推进产业并购、提升地方国资整合能力。最后要上收资本运作相关职能,以实体经营和资本运营等制定区分标准,定期调整市值管理权限上收力度,充分推进国资结构调整以提高国资运营管理效率,汇聚“资本链和资产链”合力推动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信息来源:国资报告
办单位:安徽省国资委

安徽国资
加强安徽省国资委与社会公众交流,宣传安徽省国资监管工作和国企改革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传播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