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触手可及的朋友圈
总是“管不住嘴”
可能不是你的意志力不够
想“管住嘴”,先要知道是什么让我们管不住嘴。
此前,人们认为,进食反应的控制主要是由下丘脑弓状核中“促食性神经元(AGRP/NPY)”和“抑食性神经元(POMC)”主宰,前者刺激、促进食欲,后者抑制食欲。
这两种神经元都受到“瘦素”(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当瘦素分泌较多时,“促食性神经元”的作用被抑制,而“抑食性神经元”被激活,从而停止进食行为。相反,当瘦素分泌较少时,进食行为会被强化和促进。但遗憾的是,“抑食性神经元”无论是从调节进食行为的速度还是力度上,都远远弱于“促食性神经元”。
最近,一篇发表在全球顶级期刊《自然》(Nature)上的文章指出,研究者在动物实验中新发现了一种能够参与摄食调节的神经元BNC2。这种神经元位于下丘脑弓状核区域,它的激活能够抑制“促食性神经元”,迅速诱导机体产生饱腹感,起到抑制食欲、降低进食反应的作用。
看起来,BNC2大大弥补了“抑食性神经元”在进食行为调节方面的缺陷,同时它被激活后还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对调节血糖水平也有帮助。可为什么我们仍然会时不时地“越吃越控制不住食欲”呢?
科学家发现,在很多情况下,即便血液内瘦素水平较高,进食行为仍然没有受到抑制。实验中,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都依然感觉“饥肠辘辘”,想吃东西。这是因为瘦素抵抗的存在:即动物或人体下丘脑弓状核部位的瘦素受体对瘦素的刺激反应变弱了、迟钝了。BNC2虽强大,却无法解决瘦素抵抗的问题,一旦弓状核上的瘦素受体不灵了,进食增加、肥胖依然会发生。
哪些原因造成瘦素抵抗
让我们吃得“停不下来”?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哪些原因可能会引起瘦素抵抗,可以帮助我们辨别自己有哪些不恰当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在悄悄控制我们的进食行为。
想克服瘦素抵抗
这么做更有效
有的研究者提出,为了改善瘦素抵抗,不推荐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比较推荐的有走路和游泳,这一点可供大家参考。
充足而且符合自然昼夜规律的睡眠可以确保褪黑素分泌充足,能改善因褪黑素不足而引起的瘦素抵抗。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更有效的办法是,白天能抽出至少一小时去户外走走、晒晒太阳,每天晚上早早放下手机,以便减少手机屏幕蓝光的刺激,让身体逐渐恢复更健康的作息节奏。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我们应该多吃天然、清淡、多样化的食物。比如新鲜蔬果,特别是深绿色蔬菜和蓝莓、草莓、葡萄等深色浆果;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绿茶、大豆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的深海鱼等。这不仅是为了满足营养需求,也是因为这些食物不容易引起瘦素抵抗。
你也有那些“管不住嘴”的时刻吗?
欢迎评论区里告诉团团